第一三八一章 上帝之鞭(第2页)
在这支骑兵的北方,一支步兵军团正狼狈地南下。这支由马卡洛夫中将率领的三个步兵师,原本奉命去收服一座小型要塞,然而,这场战斗却持续了数月之久,他们损兵折将,最终只能灰溜溜地撤回来。这一连串的挫折,让马卡洛夫军团从上到下都弥漫着灰心丧气的情绪。
队伍的中央,马卡洛夫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神情落寞。他转头问身边的副官:“谢尔盖上校,你说我们这次为什么会失败?”谢尔盖上校一时语塞,面对将军的提问,他不知该如何作答。沉吟片刻后,他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将军,要不是敌人最后派出飞艇,胜利已经属于我们。”人在遭遇失败时,似乎总是习惯将原因归咎于外力,毕竟,外力不会与他们争辩,不会反驳他们为自己寻找的借口。
“飞艇,华族人竟然将武器放到了天空,真是可怕的敌人。”马卡洛夫的语气中满是对沙俄未来的深深担忧。自从华族这个强大的敌人出现在沙俄的视野中,他们便总是在战场上铩羽而归。如今回想起来,在与华族人的交锋中,沙俄似乎从未占到过任何便宜。现在的华族,抢夺沙俄的土地,就如同当年沙俄轻而易举地抢夺大清国土地一般。
“也许我们应该将重心放在西边,东方军团要是有一半放在巴尔干半岛,那么我们就能够拿下君士坦丁堡。”沙俄人一直以东罗马的继承者自居,当年的墨西哥大公正是迎娶了东罗马的公主,才有资格称帝,所以直至今日,他们依然固执地称呼伊斯坦布尔为君士坦丁堡。
“是的,将军,奥斯曼人可比华族人好打多了。”谢尔盖也不禁回忆起当初在高加索与奥斯曼人作战的情形。那时的战斗虽然艰苦,但与如今面对华族时的困境相比,似乎轻松了许多。然而,时过境迁,奥斯曼现在已然成为了他们的盟友。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一名侦察兵如旋风般奔驰而来,大声喊道:“华族人的骑兵来了!”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充满了紧张与急迫。位于前沿的沙俄步兵听闻,迅速就地摆开防御阵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恐惧,但依然强装镇定,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他们此刻所处的位置,恰好是一片稀树草原。显然,陈玉成早已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却一直隐忍未发,而是耐心等待着这支步兵进入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才果断发动进攻。
四个骑兵师对阵三个连续作战三个月且已严重减员的步兵师,战场又选在如此地域开阔的平原上,看似胜负已定。然而,实际的战斗过程却并非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风顺。
正面进攻的骑兵军团第一师,甫一冲锋,便遭遇到了敌人的激烈抵抗。沙俄人将转管机枪集中起来,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力防线,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让冲锋的骑兵们一时难以突破。陈玉成见状,当机立断,下令第一师的进攻部队进一步分散开来,由主攻转为佯攻,以迷惑敌人。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师如两把锋利的匕首,迅速迂回到侧翼杀出,试图从侧面撕开敌人的防线。
而陈玉成真正的杀招,是从后方迂回的那个师。这个师宛如一把利剑,趁着敌人后方出现空隙的瞬间,直插进去,瞬间打乱了沙俄步兵原本严整的防御圈。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西西伯利亚大平原。
华族的草原军团在这片平原上纵横驰骋,骑枪的射击声与马刀的劈砍声此起彼伏。那些集结在一起负隅顽抗的步兵,遭受着骑炮连机枪和迫击炮的猛烈打击,泥土被炸得飞溅,硝烟弥漫;而那些试图奔逃的步兵,则被如狼似虎的骑兵追上,无情地砍杀。冷热兵器在这片战场上交杂碰撞,演绎出一场分外热血的战斗。
陈玉成策马来到一处土丘之上,眼前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战场尽收眼底。在草原上隐忍数年,此刻,他手中的这把“上帝之鞭”终于狠狠地抽了出来,向着敌人发出了最猛烈的一击……
这场战斗的结果,无疑将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未来又将上演怎样的故事,无人知晓,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宏大战争的漩涡之中,命运的齿轮正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