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三四五章 暗夜突袭

在沙俄庞大的版图上,斯米尔据点不过是一个微不可查的地名,就像是广袤宇宙中一粒不起眼的尘埃。

然而,当孙传忠踏入这片土地后,却惊讶地发现这里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它依山傍水,一条河流从东向西蜿蜒而过,连接着西南边的托木斯克,经过仔细观察与判断,他发现这条河似乎还是鄂毕河的一条重要支流。

沙俄人将据点的中心设立在此,确实有着精明的考量。

每至夏日,水流平缓且充沛,木船便成了连接后方的重要交通工具,顺着河流而下,物资、人员的运输都得以顺畅进行。

而到了冬季,西伯利亚的严寒让河面迅速结冰,坚硬的冰层又成为了雪橇的天然通道,无论是运送物资还是传递消息,雪橇都能在冰面上疾驰。

不过,此刻正值华族的五月份,气温逐渐回升,河面上的冰开始融化,到处漂浮着尖锐的冰棱和破碎的冰块,木船无法安全航行,雪橇也失去了平稳的行驶基础,木船和雪橇都不好通行,此时反而成了他们与后方联系最薄弱的时候。

在据点外数公里处的一片茂密树林中,莫罗带着一支小队悄然潜伏着,这里已然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他们全员身着土著森林猎人的装扮,上身是短款的鹿皮袍,鹿皮经过精心鞣制,柔软且保暖,上面还保留着天然的纹理,散发着淡淡的皮革气息。

下身是绑着皮带子的皮裤,结实耐用,方便在山林中行动。头上戴着厚实的毡帽,既能抵御寒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身形。背上背着猎弓,弓弦紧绷,仿佛随时准备发出致命一击。

他们已经在这片树丛内躲了整整五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所有人都屏气敛息,静静等待着那短暂的数小时黑暗降临,因为只有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的行动才更具隐蔽性。

离他们最近的一处碉堡,像一头蛰伏的巨兽,静静地矗立在据点边缘。他们要从这里打开一道缺口,让主力部队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去。

碉堡内驻扎着一个班的沙俄士兵,一共十一个身形魁梧的沙俄大汉。他们分成了三组,每次有四人执勤,一名班长和一名副班长轮流带队。

这个岗楼虽然人数不多,但岗楼周围五十米范围内的草木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可以藏身的地方,形成了一片开阔的防御区域,要想悄无声息地靠近绝非易事。

“莫罗队长,我们怎么靠近那里?”一名手下强压着内心的紧张,小声地向莫罗问道。

他的声音极低,仿佛生怕惊扰到不远处的敌人,在寂静的树林中,只有轻微的风声和树叶的沙沙声作为回应。

“摸不过去,现在哪怕是天黑了,天边还有昏暗的光线,我们根本没办法靠近,得想个主意才行。”莫罗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远处的碉堡,冷静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他深知,在这样的光线下贸然行动,无疑是自投罗网,必须要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或者想出一个巧妙的计策。

与此同时,在哨楼内部,一个大胡子沙俄人正全神贯注地用纱布打磨自己的刺刀。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冰冷的锋刃在他的打磨下,逐渐变得光可照人,反射出森冷的寒光。

打磨完毕后,他又用这把锋利的刺刀小心地修饰起自己卷曲的胡子来。锋刃轻轻接触胡须,瞬间将胡须削掉一节,他的动作熟练而又自信,仿佛这把刺刀不仅是他战斗的武器,更是他生活中的得力工具。

“乌特金先生,让我来帮您吧。”一名身材瘦削的士兵满脸谄媚地走到班长乌特金的跟前,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

“滚回你的岗位上去,巴结我一个军士有什么用,我可不会帮你站岗。”乌特金班长一脸大公无私地呵斥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威严和不容置疑。这个从战火中摸打滚爬出来的军士,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对工作认真负责,绝不容许任何懈怠。

瘦子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嘴里还嘟囔着:“这鬼地方哪里会有敌人过来,连只鸟都看不到。”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抱怨和不满,在这偏远的西伯利亚边境,日复一日的枯燥站岗生活让他感到无比厌烦。

突然,瘦子像是发现了什么,眼睛猛地瞪大,指着不远处的树林大喊道:“鹿,一头受伤的鹿。”他的声音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将碉堡上的几个沙俄战士都给惊动了。

乌特金顺着瘦子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头受伤的驯鹿正一瘸一拐地向远处跑去,它的速度很慢,看得出这头鹿似乎伤得很重。

乌特金的心中短暂地闪过一丝怀疑,在这戒备森严的据点附近,怎么会突然出现一头受伤的驯鹿呢?然而,还没等他深入思考,副班长比利亚科夫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

“班长,这头驯鹿够我们吃上两个星期了,老是吃黑面包,战士们的嘴巴都淡了。”副班长比利亚科夫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鲜肉食的渴望,他们已经在这里驻扎了太久,西伯利亚的森林中猎物的密度本就不高,而且这些猎物都非常机警,不会轻易靠近有人的地方。而他们作为边防士兵,又不能擅自走远,所以很难猎取到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