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大公子入内阁(第2页)
“住口,洛云侯,何来妄议天家的事,”
突然,李崇厚呵斥的话语传了过来,不说怒目而视,但也怒发冲冠,可张瑾瑜不仅不听,反而对着首辅大人,拜了拜,
“首辅大人,这些话可不是小子胡言乱语,外面现在谣言可不少,出去一问便知,想要天下安,自然是宫里先安定,从而京城安定,这样,朝廷才能安稳,才能震慑宵小之辈,
闻听禁军右卫统领和孝成,率领残余兵马回京城,一夜之间,就调用补充禁军右卫五万兵卒,加之左卫易安信所部,十万精锐在侧,几位王爷带来的全部是重甲精锐,臣也有些担心啊。”
张瑾瑜继续给几人上眼药,京城各部的动向,没有人比皇上更知晓,现在保宁侯已经统领了禁军约有十五万,左右二卫,现在还有十余万,可分庭抗争,城内,尚有兵马司的人,不堪大用,或许连皇城司近卫都不如。
“你小子,只看皮毛,不看深处,京城各部人马,自有定数,岂是你说的那些,”
李首辅不得不出声,看似皇上处于优势,但太上皇的影响力,可不止这些,京营里面,那些勋贵子弟,何尝不是墙头草,当年的事,最先反的就是京营,最后叛的,也是他们。
可这些话,武皇虽然清楚,但心底的那一根刺,始终拔不出来,
“看你说的头头是道,朕问你,你想得如何?”
“臣以为,京营各部人马,重新编练,去掉吃空饷的,战死的,加上留守大营士卒,编练三十五万兵马,足以震慑宵小,损失的人,不必再补充,禁军人马也是一样,保宁侯清查名额,禁军编练二十五万即可,剩下来银钱,把司州和弘农两地府军恢复后,全部流入内帑。”
张瑾瑜之所以这般说辞,就是因为,看似京营各部人马花名册不少,但真的清点,空额太多了,对了,还有外面银子的事,差点忘了。
“陛下,臣这一次来,是给陛下送银子的,京南各城,臣搜刮了不少银子,除去分给将士们的,剩下的,臣硬是从四海钱庄凑了上一笔,共四百六十五万两,送入宫里,为陛下分忧。”
此言一出,整个御书房,立刻陷入寂静,就连想多说几句话的李首辅,也闭口不言,要说洛云侯为何简在帝心,就是因为如此,别人做官,是为了捞银子,唯有他,给陛下送银子,从古至今,又能有几人呢,
武皇深吸了一口气,深深看了洛云候一眼,终归是叹了一口气,
“朕记得,宋朝的时候,有人出了个绝对,三光日月星,愣是没有人对出来,后来是苏东坡大才子,只有他对上来了,李首辅,你可记得他怎么对上来的吧。”
“咳咳,回皇上的话,苏轼连对上了两对,第一对是,四诗风雅颂,第二对,更为高明,是四德亨利元,为避仁宗的尊韦,略去了亨利贞远的贞字,”
回的话清晰明了,又介绍其中的典故,李首辅的学识,当真是无人可及,但张瑾瑜听的云里雾里,这对子他也听过,只不过宋朝谜一样的操作,留下太多遗憾,
“到底是大学士,说出来头头是道,你现在是内阁首辅,内阁里的人,朕最放心的就是你,太辛苦了点,所以,让你儿子入阁,另外,把字帖恢复原状,好好对子,就要收好,是不是,洛云侯。”
话音一转,张瑾瑜根本没听明白,这回事,讨论的何意,再看戴权,面目如常,也看不出什么来,
“陛下,臣没听懂,一个对子,一个字,补上的意思是?”
看了看自己和李首辅大人,大公子入阁,那就是小阁老了,李家父子,当真不简单,
“哈哈,你啊,回去该多看点书了,”
这一笑声,让李首辅深深一拜,
“谢陛下隆恩,侯爷,小儿潮生,贞来昨日啊。”
顺口解释一番,张瑾瑜恍然大悟,这是让李潮生提早入阁,可潮生,和贞,哪里会有联系,贞来,这不是大公子的字吗,如此,如此解释通了,一门双阁老,啧啧,不知羡煞多少人。
“多谢首辅大人解惑,小子愚笨,”
回了礼数,
却被武皇打断,
“你小子不是愚钝,是太直了,刚刚所言,全都按你的话去办,既能省了银子,又能兼顾各部,眼看就要月底了,太上皇寿宴,可别忘了,另外,三司会审,你也过去做个监察使,给朕看一看,到底是谁在里面,弄虚作假,那些银子,朕收了。”
“是,陛下,臣领旨,但不知三司会审,要的是公审,可织造局那边,”
张瑾瑜捉摸不定,内务府和织造局,都牵扯宫里面,杨驰若是被捕入狱,万一在堂案上,说了不该说的话,又当如何,自己那位学生,还不知什么情况呢,
恐怕这案子,不简单啊,只能等着三司那边,开庭审问了,
“织造局那边,不是还有前主事吗,多问一问即可,另外,杨驰现在应该,快到了京城,并且,人已经疯了。”
“啊。”
张瑾瑜瞪大眼睛,满眼不可置信,疯了,什么时候疯的,想起前些时候,还和此人一起分赃,不对,一起搬弄是非,竟然没撑住,是因为陛下,还是因为这个案子,或者说太上皇那边,
再看其余几人,面不改色,想来此事都已经早一些知道了,
看来,杨驰真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必须疯,这样一来,案子恐怕就成了无头案,查不下去的时候,无非是几位大人渎职,谁做的事,谁负责,怎么也好打发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尔等退下吧。”
不等二人还想再问些话,武皇就开始撵人了,无奈,张瑾瑜只能拱手一拜,和首辅大人一同退了出去,到了养心殿外的院子,张瑾瑜恭喜道;
“恭喜首辅大人,一门两位阁臣,可谓是恩宠有加啊,”
“你小子,净说些好话,潮生入内阁,也算是他的造化,老夫哪里来的喜,倒是你,什么话都敢说,如今京城势力纷杂,多方阻挠,江南的案子另有波澜,几位藩王,必然会追问至此,所以,案子怎么审,还不确定,你的那位门生,或许另有乾坤。”
也不知为何,李崇厚忽然心中忐忑,一种无言的心情,冲上心头,张瑾瑜却不以为意,这官场上的事,无非是妥协二字,你好我好大家好,总不会有人,硬着头皮死扛到底,再者说,江南的事,都是那些府衙官员参与,小小县令,没去几天,就算发现贪腐之事,又能如何呢,
“老大人放心,就算另有乾坤,只要他不贪腐,能为百姓做事,为圣人之道尽心,朝廷自然看在眼中,小子以为,一人做事,理应惠及天下百姓,若是府上真的有贪墨之事,绝不可信,”
既然几位王爷都要彻查,那就查一查,家财到底有多少,或者说,大武江南的官,能贪多少,他也想看看,
“侯爷还是悠着点,此事看似简单,但背后,长乐宫那边的牵扯,还要从长计议,另外,江南那些人,已经入京了,”
或者说,三司会审,有可能就在明日,就看宋震如何审案,恐怕变数就在他那边,这内里的事,回去后还要斟酌一下。
“谢老大人告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