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萝浠月 作品

160. 金主的快乐 江宁的街景非常繁华,……

    江宁的街景非常繁华, 行走在人群中的罗涛却留给人一个踽踽独行的背影,别人的说笑欢闹,和他之间似乎有一块非常厚重的墙。

    别人的欢笑传不到他心里, 他的无助惶然也不能被别人感同身受。

    罗涛最后停在一家茶铺子前,进去用仅剩的几个铜板买了两个饼一碟腌菜。

    虽然朝廷有了那么十个出身匠人的博士, 但他们还是不被读书人所接受的一群低贱人, 若自家做的是琴或者棋盘等高雅物件儿,或许还有人愿意与他们结交。

    只是喂猪的, 连村里人都嫌他们家味道大呢。

    “祖父, 对不起。”罗涛呜咽,咬的一嘴饼都堵在喉头。

    他在外面都说他家世代务农,其实属于他们家的地只有两亩, 他们种的地大部分都是佃的,爷爷喂猪喂得好,家中赚钱之后全都给他填到学堂。

    他又是没学出个什么东西来, 相当于父辈所赚的钱财都被他嚯嚯了。

    罗涛越想越伤心, 最后更是趴在地上哭起来。

    旁边一个独自坐在桌边喝茶的须发皤然老者早就注意到罗涛, 看了好几眼才酝酿好打招呼的话语“后生, 那后生,你遇到什么难事了在这哭泣”

    罗涛这才反应过来是跟他说话的,他起头擦擦脸上的泪水, 转头道“我没事, 多谢老人家关心。”

    然后他装起盘里的饼子和腌菜就准备走, 老者抬手指了指自己对面“坐下,把你的东西吃完了再走。”

    罗涛打躬道“不好意思再搅扰老人家。”

    “没什么,你坐下来咱们说说话,”一旦开启谈话, 老者比刚才自在了许多,“我看你像是个读书人,可是赶考银子没有了”

    今年是大比之年,距离京城很近的举人们也都是开年就去的,江南地区的则大部分都是在去年入秋即动身。

    罗涛心里难受,正好有人愿意听他说话,略犹豫一瞬便坐在了对面,苦笑道“老人家您也太高看小子了,我身上并无功名。在次为难,是有其他的事。”

    老者说道“你如果不介意,可以说给老朽听听,看老朽是否能帮上忙。”

    “您能听我几句废话,便是帮了我的忙了。”罗涛擦擦脸上残留的泪痕,将自家的事三言两语的说了。

    老者听得沉思,说道“其实咱们都知道,王爷要匠人也能封官儿,是为了更多的人好。比如你,如果不是知道朝廷如今都能给匠人封官儿,就算你察觉自己没有读书的天分,也不敢轻易就放弃那条荣身之路是不是”

    “正是如此,”罗涛说道,“但我可能也只是再多坚持个两三年。唉,如今出来走这一遭,小子才发现,没有一条荣身之路是容易的。”

    老者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很直接的就说道“你家喂猪,肯定被那些识字读书之人所鄙视。你像我,我也是不读书了,就带着家中小辈在家里种个花草果木的,我将种植的经验整理了弄出本书。

    在这书里,什么种花养鱼的,我都讲讲。你别说,这几年如此便保了我一大家子吃喝。”

    没想到老者和自己是一样的,罗涛顿时有种遇到了亲人的感觉,忙提起茶壶给倒了一杯茶过去。

    老者笑道“我想着,别人能凭着手艺封官,我不求封官,只求朝廷给我这本书刊印出来行不行于是我也来了江宁,跟你一样是听说这里有个能够上达天听的曹大人。”

    罗涛不觉得自己孤独了,跟着笑道“可是,贵人之门不好进呐。今天我好容易使了很多银子进到了那个隋老爷的金海苑,半个时辰都没待足就被赶了出来。”

    “金海苑不行,都是一些沽名钓誉的书袋子,”老者摇头,道,“我来到江宁天了,已经打听到那曹大人的喜好,听说他最近正在求以前的孤本,我正打算再淘两本出来就去登江宁织造府的门呢。”

    罗涛心动道“老人家,能不能让我跟你一起”

    老者一愣,对面年轻人面上带着明显的急切,他好笑道“你也不怕我是个骗子。”

    “我都到这地步了,还怕什么骗子”罗涛摊手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穿着,“您别嫌弃我是个蹭好处的就行。”

    “很少能遇到你这样通透的小伙子,再说也不过是几本以前人留下来的古本罢了,又不是什么珍本,费不了几个钱。”

    “老丈大义,小子姓罗名涛。不知您如何称呼”

    老者饮了剩下的半杯茶,说道“我姓陈,字扶摇,你随便称呼。”

    一老一少相谈甚欢,填饱肚子就离开茶馆去街面上淘书去了。

    ---

    苏辰在织造府衙门待了两天,不是跟曹寅去参加那些酸掉牙的诗会,就是在家里被曹府的下人当作什么易碎的瓷娃娃一般照顾着。

    就两天,他便觉这样的日子太无聊。

    这一天保成还要去参加诗会,他是有试学细胞的,交着了两个才学不错的朋友,对于诗会的反感并不如苏辰大。

    苏辰不想去,但保成说这次有好玩的,好说歹说把他哄了去,到地方苏辰才发现,所谓好玩的也就是这次的诗会多了几个说书人。

    说的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也有目连救母等当下流行的故事。

    苏辰听半天听到眼皮子耷拉。

    胤礽注意到他哥的状态,跟曹寅说了一声,曹寅笑道“王爷从小就不喜欢这些,也是难为他了。”

    “子清,你看那边有两个人,跟我哥状态差不多,你找诗会东道说一声,让他请那两人去陪我哥聊聊天儿。”胤礽如此说道。

    曹寅点了点头。

    很快,苏辰旁边便多了两个人,一个自我介绍说“在下方海英,字启明,是个小小的书商。”

    因朝廷实行了书号规定,现在的书商并不能随意帮人出书,他们的经营范围便缩小了,主要是在各地之间贩书。

    方海英说完了这句话便又解释道“小弟家中有些门路,如果你有书想出,若果是真的好的,小弟能帮忙拿到直隶的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