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困难
磨难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灾难。
这玩意最轻,如噩兆吞掉了果实,那便是灾难,而面对灾难最为普遍的方式是妥协,或者说有三种应对方式。
其一:躲避。
其二:妥协。
其三:对拼。
对拼不推荐,因是两败俱伤,躲避也不是主流,或者说没的办法才躲避,有点办法的话,妥协完事,就算这样的妥协意味着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却是普遍的结果。
别以为这很怂,很和灾难妥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比两败俱伤强,至于躲避的话,一般是转世,另一个则是为了妥协,而这样的妥协通常带着一点威胁的味道。
如躲避功夫好的家伙,这样的家伙既然能躲避灾难,那能不能转世?可以。那既然能够转世,是不是有可能获得助力,这对于灾难是变数。
这是以躲避为基础,以转世为威胁,逼迫灾难妥协,说白了就是让灾难见好就收,别太过分,可要是没有转世的机会呢?同样的,躲避的功夫好,如同在世间扎下了一根刺,而这根刺可能时不时的出来扎你一下,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两败俱伤。
到了灾难的地步,本源可以说是老大了,生灵处于弱势,作为弱势群体,顶多是两败俱伤,这也是极限,而这两败俱伤的可能和希望差不多。
渺小而不可及。
没错。这两败俱伤是不可及的,它只是可能,而这样的可能是完不成的,因有些家伙不会站在两败俱伤的这边,而这样的家伙是谁?自己!
若谁完成了这个不可及的两败俱伤,不说它会后悔,而是会有遗憾,故不可及。
若有两败俱伤这回事,则不可及。
若无两败俱伤这回事,则不可能,理论上若无,应该有可能才对是吧,但这样的不可能,来自一些家伙的不同意,比如说我等,我等不同意两败俱伤,所以不可能,因不可能,所以妥协成了必然。
谁要是能一直躲避,那妥协是必然的,但怎么说?妥协不是主流,因需要有实力才能办到,较为正常的则是逃避灾难,可同样不是主流。
这是渴望。
渴望能妥协,但不强求,类似于偏颇,偏向妥协的那部分,但却不是彻底倒在那边,要是逃避的话,则是失望,而这样的失望影响并不大,如失去渴望,形成的是欲望,有所亏欠的欲望。
或许欲望可以弥补,但也有可能弥补不了。
如谁都逃避灾难,致使失败,那则是欲无穷尽,这样的欲望类似于对某些事物的需求无穷无尽,满足不了,这是小问题,只不过这小问题有一天会长大,它们会收敛一项事物的所有,比如说只有我有,也只有我能有,类似于守财奴的角色,孜孜不倦的收敛全部,哪怕这全部是源源不断。
其造成的结果是穷,其穷无尽,但可取尽,要我们说,这样的家伙长大之后是一件嫁衣,什么时候穷尽,在于什么时候取尽。
取尽时,一无所有,所生是寄托。
如把它们收敛的财富给取尽了,它们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其精神会寄托在财富身上,而这样的精神是可以转化出来的,欲望的病可以治,只不过有些麻烦而已,填麻烦。要是世界很变态,解决这样的麻烦不失为一件善事。
要是简单的取尽,这即是利益,虽说利益有得有失,但它们已经失了,所以这样的利益是纯粹的,只不过...取尽一个守财奴的东西,这个守财奴未免有些可怜,有些心怀不忍,但...
它们可是收敛了一项事物的全部,会心怀愧疚吗?理论上不会,要是会...品德吧,品味得失。
要是不会,那就是失德,而这失的德仅是这一生,如这一生不会从收敛的事物上转化出来而已,这欲望的病,品德可以治,不过一般是功德,转生之功德。
有些功德是不会褪去的,例如品德。而有些功德是会蜕变成功绩的,如帮一个家伙转生了,它会记得你,当功德没有了,它还记的这么一份功绩,记的这么一份再造之恩。
功德可以赚,但品德这玩意是咎由自取,若无仁慈之心,自然没有品德这回事,所得仅是利益。
在说白了,逃避者是寄托,而这利益相当于抚养费,不过想要得到这份抚养费,需要解决一些麻烦,如等待欲望长大,等待因果报应,一般是等得起,但不一定养得起,因失望所代表的是一项事物的缺失。
可以承受吗?要是能,那就养的熟。要是养不起,那就是早夭了。承受不住一项事物的缺少,故提前收割。
作为逃避者,面对的通常便是收割,和灾难没什么两样,区别只是灾难收割了很多次,而世界只收割那么一次利益,同样的,逃避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若收割一次便可解脱,比面对灾难强,更何况在解脱之前还有那么一段成长的过程。
在有则是,有些环境是很特殊的,可以收割不错,但未必需要,养不起可以不养,先储存起来也行。
以生灵的角度来考虑,逃避比躲避要好,要简单,也更轻易。
那么说说不逃避的结果,面对灾难的下场...这个...灾难大成,你在能躲,它也能找到你,而每一次找到你,都是一次灾难的收割,无非是收割你之后,下一次你还能躲避。
一次次的收割,一次次的躲避,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
这可以说是拖延,总之就是在灾难收割不干净,哪怕每一次收割灾难都会更大更肥更胖,但灾难一直都仅仅是灾难,反正你它丫不拖延,我就一直挡着你,恶心你,非常赖皮的说。
你它丫可以割掉一个我,但还有千千万万个我,要是灾难无所谓的话,那躲避的家伙就老遭罪了。
当然拉,要是灾难真无所谓,这就是两败俱伤了,灾难不可能无所谓,若有可能则双败俱伤,届时灾难不在是壮大,而是收缩,收缩的同时,遭罪的家伙亦在消磨,我完了,你也得亮。
躲避的家伙故然会消磨干净,但灾难也会因此而成为小不点,届时小小灾难即是拂袖之尘,灰尘在多,甩甩也就干净了,就算这灰尘会一次又一次的沾染,但仅是举手之劳。
一点灰尘能淹没一生吗?不能。而在多的灰烬,也仅能淹没一生而已,而淹没的这一生相当于解决的无量灾难。
尘哀之说。
哀家这辈子最光荣的事迹,便是以一生埋没了无量尘埃,建造出了沙漠。
诚然躲避者凉凉了,但灾难也成了灰尘,可成了灰尘之后架不住后生埋没灰尘构建出沙漠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能忍?至于这后生是怎么来的...
要是灾难和生灵两败俱伤,别忘记还有世,这一生可自世而出。
这样算,谁是赚的?不推荐两败俱伤的原因之一:这一生虽可自世而出,但也是个囚牢。
谁都不赚,谁都亏了,而对于灾难来说,亏的连裤衩都没了。
这样算的话,世界不亏,因灾难亏的更惨。
当然拉,不可能无所谓也是需要一个理由的,那这亏麻了算不算?可以算。当不可能两败俱伤,那灾难自然可以长大,比如说成为巨型娃娃。
收割多少次,无吊所谓,但此消彼长怎样?以消至灰尘为结果,消多少长多少,当长至尽头,是不是该褪了?嗯。
幸存者能余多少不一定,但这一生叫余生,因只剩余这么多,其他的全部被收割走了,这是损失。
损了多少不清楚,反正有余,且这样的损是认可的,也叫止损,秋后算账别提了,到此为止。
若仅限于损,就算是到此为止,不过是损伤而已,损伤这可以是有愈合的那一日的,但要是人家褪了,那便是损失,无可挽回。
就算灾难有一天,败个精光,你也不能捞,除非是谁愿意还,无可挽回的损失,只可偿还,这是有朝一日的说。
在通俗一点,这是血债,就算谁还了,也会流血,妥协之损失,血债血偿,算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长长记性,而这个记性保证很深刻,深刻的不在会重蹈覆辙。
若有这回事,这就是买个教训,至于向谁买,反正不是灾难,灾难要是不凉凉,这个教训可买不到,想买都难。
欠债不还,血流不止。
有些血债谁还了,就算在贵,你也得认,因那是损失,不是用价值来衡量的东西,或者说买到的玩意它是无价的。
有种民,它们叫灾民,由损失所成,由灾难所化。
灾难不凉凉,损失不计较,灾难要是凉凉,买回来的不仅是教训,更是灾难化身。
当然,这不是诅咒灾难凉凉,而是一山还比一山高。
世有同归于尽之说,若灾难有一天遇到硬茬,同归于尽后被整成了沙漠,这也算凉凉了,而这无量沙漠里面的一粒恒沙,对于某些世界来说可是无价之宝,但有所需,自无不允的说。
想必灾难也挺乐意被买回来,或者说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别看妥协很怂,但不妥协...呵呵。谁来两败俱伤?当是放屁吗?以为一次次的收割的结果很好受?知道什么叫绝望吗?
在无位列,在无至高的前提下,灾难那就是老大,小胳膊细腿的反抗老大?呵呵哒。不知好歹,经历那么一次绝望,保准乖乖听话了,多数生灵连一次绝望都撑不过去的,皆是在绝望之下屈服。
民是民,生是生,民和生是两回事,就算是一个平民那也得被屈打成招,只不过平民可以抗罢了。
如平民是那么一个天平,本身是中立的,当灾难站在一端,平民可以站在天平的另一端保持平衡,使自身扛的主,但分的清站队吗?站错了就要凉凉。
用灾难的话说:你可以站对无数次,但不能站错一次。
当然,若只有一个平民,那这个平民站对一次也就够了,可要是民众很多,那它们站错了,而你就要站对它们站错的次数,且一次不错,事事全对,这不仅仅是站队的问题,灾本身是一种难,这难是劫难。
你所在乎的,你所拥有的,都将因劫难而一一失去,就算没有在乎的,那灾难也可以制造让你在乎的东西,在让你失去。
你没有,让你有,在劫难逃。
你有,让你没有,劫数难逃。
为什么两者都是逃?因面对灾难多数都是逃难。
灾难,逃难。
灾难,劫难。
逃难不丢人,至少咱们面对灾难也想逃,不想面对劫难,而不逃只是因为不能,想逃却不能,这是困难,为难自己。
自己为难自己,这回事叫什么?额...苦难。
于我等来说,这纯属受苦,非我所愿,因我等是想逃的,而不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数都逃不掉,所以能逃掉的会因这大多数不能逃,而逃不掉。
想逃逃不掉,因大势所趋的事实造成。
要是想逃真逃了,那就逃了好了。
不能逃的原因之二:不肯背叛自己。
要是孤家寡人,自然谈不上背叛,逃了就逃了,就算因自己逃了会让大多数家伙完蛋,但大多数家伙与我何干,它们身上又没有自己的一部分。
一种不逃是基于怜悯。
一种不逃是基于自由。
一种不逃是基于生意。
比如这生意觉的灾难没什么大不了,觉的可以顶,可以抗,就是如此自信,自信都不觉的劫难是劫难,因可再生,因有在意,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样的家伙心不在世了,或者说它们早跑了,生意不在此世,而在来世,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有这样的生意吗?有的。万劫不磨可不说笑,有些家伙连磨难都不在乎,更别提灾难了。
当然拉,我们说灾难的前提是那样的变态都无了,所以不逃的原因更多的是怜悯与自由,这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
要是从世生...生灵的视角来说...虽说世界的硬骨头挺多,它们想逃吗?未必。而是不愿逃,这是心有所属的眷属,不愿背井离乡,但同样也不愿面对灾难,但却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