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斓 作品

第387章 留言(第2页)

只是因为能晶工学系有自己的专业楼,所以没有重视这栋历史建筑,在1498年就转给科联会学院分团充当活动点了。

大概,从那时起,红叶楼的小图书馆里的藏书才渐渐替换成能晶工学专业为主。

因为,那里后来成了苏珊日以继夜研究的地方……嗯,还有梅林。

现在听罗茜的意思,在1491年的2月,红叶楼仍是法学系某社团组织的活动场地……与之前猜测的差不多。

然后,罗茜认为那张纸的留言来自于某位法学系前辈?

难道是……?!

但她也不能确定吗?

“学姐,该不会……是你和戴莎学姐都认识的那位学长留下的?”我直接问:“难道,那时候他是哪个法学系社团的负责人或骨干之类?这么说来,你们是在学院里……或是那栋红叶楼里认识的?”

对了,当时那位学长已经是硕士研究生最后一学期,而且就在那年的5月作出了不起的事,协助着名左派政治家斯纳先生推动《劳动关系法案修正案》落地。

如果我猜得没错,那个社团也许和他所做的事有关联。

“嗯……和你说的差不多呀。嘿,难道你当时在场?”罗茜笑着看向我。

哎,又一个玩笑!

不过,我确实“猜对”了吗?

“只是瞎猜的,肯定与事实有差别啦。”我笑了下,说:“十年前,‘我’还是个6岁小孩子,都没……或者说,极少走出校门呀。”

但是,话说回来,那一年的“伊珂”,却在6月仲夏满月庆典出走,差点就“再次失踪”……幸亏当时被凯尔发现并紧跟一路。

“嗯,知道啦,只是个玩笑。”她笑着强调了一下,说:“没错。当时……就在我沉浸于《红叶集》某本有趣笔记时,听到了有人上楼梯的脚步声。而很快地,当我走到小图书馆门口并看向走廊时,就见到那位背对着窗户的‘来客’。他好像也因为我这个陌生人的出现而愣住。而那时候的阳光又恰好被他挡住,只是留给他的身影一层光圈,一时让我看不清他的面容,也使得我……竟有点莫名惊讶的奇特感觉。”

嗯,那是临近中午时分的偶然邂逅吗?

如果当年罗茜没因好奇而走进红叶楼,或许不会与那位学长认识,说不定也没有创作幻想小说的启发与灵感,自然不会注意到4个月后来到校园的戴莎,更不会在后来正式入学后“主动”去认识彼此。

甚至,她也不可能在今天和我相见。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缘分”!

“然后就……逐渐熟悉了吗?”我问。

“就是这样。但这个‘逐渐’的过程也没持续多长……你也知道的。就像只是一段4个多月的……友谊。”罗茜说到这里后长长的睫毛向下稍稍低垂些许,仿佛掩去了双眸里的一丝神采。她静待片刻,像是隐下一些负面情绪,才微微翘起嘴角,笑着看向我,说:“真可惜呀。”

嗯……确实,从1491年2月11日的初识,到当年6月16日那位学长在月铃镇神秘失踪,不过4个多月的短暂“友谊”。

但听起来,那段朋友间的相处时光应该很美好。

因为,刚刚我注意到罗茜神色变化中一闪而过的“遗憾”。

或许,她也很重视那段缘分……虽然说了只是“友谊”。

就像刚刚所想的,罗茜的系列小说最后留言,“献给1491年的你”和“献给曾经的你”,如同在复刻《红叶集》里那张纸条上的文字,又何尝不是一种“怀念”呢?

就算那是广义上的“你们”,其中一定有那位学长曾经的身影。

不过……罗茜到现在也没确定,《红叶集》那张留言的“笔者”吗?

“学姐,《红叶集》的那张留言……你有和那位学长‘确认’过吗?”我还是很好奇,如果是指将那本装满能晶工学笔记的合集献给某个“你”……究竟是给“谁”呢?

按罗茜刚刚的说法,是指留言者本人?

那……如果真是那位学长留下的字条,难道是学长将《红叶集》献给曾经的“自己”?!

呃,有点奇怪……想不通。

“不,直到最后,我也未能确认,只是有那样的感觉。”罗茜摇了下头,轻轻叹了一声,又笑了一下,说:“当时,我在小图书馆门口第一次见到他,自己手里还拿着那本《红叶集》。于是,那本合集就成了彼此初见陌生的我们打开话匣的钥匙。”

“那一定是有趣的场景。”我见着罗茜的微笑,仿佛能想象到,在十年前的2月11日午前,静谧的红叶楼小图书馆门口,就如罗茜所说的,陌生的她和他,初见时的好奇与尴尬……大概,就连开口做个自我介绍都觉得奇怪吧!

没想到,那本《红叶集》竟还能起到“牵线”的作用吗?听起来真有意思!

“开始可不太有趣。因为,我终究算是红叶楼的不速之客嘛。”罗茜笑了下,说:“但这栋楼访客向来不多,欢迎任何专业的人参观……如他所说。于是,我们就慢慢聊上并认识了。很神奇地,好像有一种老友新识的感觉,相处很愉快。而他的学识、志向与想象,也给了我许多启发。”

“嗯,听说那位学长是当年法学系的风云人物,而且平易近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唉。”我想起戴莎、奥文还有罗茜等人的回忆,顿时也有了某种想法。

如果能与那位学长相遇,是否也能成为“朋友”……就像和戴莎的关系一样?

说不定,也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那,后来学姐问过那张纸条留言的事吗?”我还是很在意那件事。

因为,总觉得……那条留言中似乎藏着某些重要的“线索”。

“不,其实在初次见面时,我就问了那张纸上留言的来由。”罗茜说到这里,笑了一下,看过来说:“就像今天我们初遇时,你所问的那样。这大概……也是某种‘缘分’?”

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