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郑国公府有意结交(第2页)
于是乎,接下来的几日,知味书局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精装版被一抢而空,甚至有人拍着桌子,愿出一本五百两银子的价格,买下那五本皇家御赐的珍藏本。
周掌柜虽看得心头直跳,却硬着头皮回绝:“这是小店的镇店之宝,只供观赏,概不出售。”
周掌柜原以为会招来刁难,没想到对方只是惋惜地摇了摇头,又买了些其他版本才离开。
毕竟是御赐之物,谁也不愿在这上头触霉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掌柜看着往来不绝的客人,终于彻底回过味来。
这知味居士背后,定然与温家、甚至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名声的力量,竟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
单是这几日赚的银钱,就够书局支应半年的成本了。
他心里那点疙瘩渐渐解开,甚至主动找到周小勇,红着脸道了声歉。
周小勇倒有些意外,没料到这老掌柜竟能拉下脸面,看来的确是个识时务的能人,便也没再计较,只是又细细嘱咐了几句日后的经营方向。书局里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愈发和顺起来。
郑国公夫人很快便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
自家小儿子素来沉稳,近来却对一本《知味小语》上心至此,又是捐善堂又是请说书人,动静闹得不小,她心里难免犯嘀咕,索性让人把刚下值的孟祺叫到了正院。
孟祺一身绿色官服还没来得及换下,刚踏入正屋,便见父亲郑国公正捧着本《知味小语》看得入神,连他进来都没抬头。
郑国公夫人先开了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忧虑:“祺儿,你近来为那本书这般费心,到底是为了什么?”
孟祺坦然躬身,声音清亮:“回母亲,儿子前几日偶然去了知味书局,见了那里的管事,发觉那知味居士胸怀不小,且与儿子算是同道中人。既是同道,帮衬一二本就该当,并无太多缘由。”
郑国公这才缓缓抬眼,目光落在小儿子身上。
想他们郑国公府在京中地位尊崇,算得上顶尖贵族,偏生养出这么个心思澄澈、直来直去的小儿子,他起初还真有些担心,怕这孩子太过单纯,在复杂的世道里吃了亏。
好在这小子没随家里其他人的粗犷性子,反倒在读书上显露出过人天赋,凭着真本事一路科考,竟挣下了榜眼之位,这让他既欢喜又自豪,后来便也放了心,毕竟能把书读透的人,心思总不会真如表面那般简单。
“你私下里结交便是,”郑国公夫人接过话头,眉头微蹙,“何苦做得这么明目张胆?如今满京城都知道你与那知味书局交好,这不是明着告诉旁人咱们孟家的意图吗?我听说那书局还和皇家有些牵扯,眼下朝堂正是敏感时候,这般行事,岂不是容易让咱们孟家遭人猜忌?”
郑国公微微颔首,老妻的顾虑与他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方才细读了《知味小语》,字里行间的恳切直白,倒让他对这书的作者添了几分好感。
孟祺看向父母,目光坦荡:“父亲,母亲,实不相瞒,这知味书局背后,藏着的是天下百姓。您二位可知,《知味小语》有诸多版本,最便宜的粗简本,只卖五百文。”
“五百文?”郑国公夫妇齐齐挑了挑眉。与皇家沾边的书籍,竟卖得这般便宜,实在出乎他们意料。
“儿子也是后来与书局管事深谈才明白,”孟祺继续道,“他们或许也想赚钱,但赚的是咱们这些富贵人家的钱。对寻常百姓,他们存的是一份善意,是真想去帮衬。书里的故事看着简单,却藏着实实在在的道理,便是寻常百姓家的孩童,也能看得懂、记在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憧憬:“您二位想想,若是这书能传遍大庆各地,让天下百姓的孩子都能读到,都能明白这些道理,那咱们大庆会是何等景象?”
这话虽带了几分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却让郑国公夫妇都沉默了。
半晌,郑国公夫人轻轻叹了口气,看向身旁的丈夫。
郑国公放下书本,忽然笑了,声音洪亮:“好小子,不愧是我孟家的种!”
他站起身,踱了两步,“咱们孟家世代靠军功立业,护的是大庆的万里河山,守的是天下百姓。祖训里写得明白,一要效忠陛下,二要为百姓做实事。你今日做的,正是继承了祖宗的遗志。”
他回头看向孟祺,眼神里满是赞许:“这《知味小语》,的确若如你所说真能惠及百姓,又有何不可为?咱们郑国公府还没孱弱到怕人猜忌的地步,不过是护一本好书、敬一位良才罢了。这事,我准了!”
另一边,孟祺托周小勇带消息,说想求见知味居士和其结交一事,也递到了温以缇这边。
温以缇听到这一消息,竟有些发怔。
郑国公府的人?怎么会突然想结识自己?
她对郑国公府其实并不算熟悉,只记得今科殿试时,曾见过那位嫡幺子,眉目清朗,却没什么深交。
“郑国公府……”温以缇心里难免犯嘀咕,这般权重的家族,突然示好,莫非有别的盘算?
次日早朝散后,温以缇特意留了温老爷,打听起孟家的底细。
温老爷听后缓缓道来:“郑国公府向来是朝堂上的异数,别家勋爵要么结党营私,要么依附派系,唯独孟家,数代恪守祖训,只认中立二字。”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敬佩:“历代皇帝打压勋爵,多少被降等袭爵,家道中落,偏孟家不仅保住了国公之位,子弟还能得榜眼之位,靠的从不是钻营,而是只忠陛下、只护百姓的名声。他们从不管储位之争,谁坐上龙椅,便认谁为主,历代帝王自然信重。”
说到孟祺,温老爷眼中多了几分笑意:“那小子倒是孟家的特例。别家子弟多专于骑射军务,他却肯沉下心读书,听说还颇有见地。最难得是一片赤子之心,总想着为百姓做些实事,虽是新官,却有股子踏实劲儿。”
能得素来严苛的温老爷这般夸赞,孟家的名声可见一斑。
温以缇听着,心里那点疑虑渐渐散了。
周小勇也提过,他与孟祺同在翰林院,知晓对方品行端正,此番结交,大约是真的惜才投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