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安汉公篡位称帝(第2页)
孙豫得进谒黄皇室主,说是奉旨探视。黄皇室主大为惊异,又见他一双色眼,尽管向自己脸上瞟将过来,料知来意不佳,慌忙退入内室,传呼侍女,责她擅纳外人,亲加鞭扑。孙豫立在外面,听得内室有鞭扑声,当然扫兴而去,报知王莽。王莽始知女儿志在守节,于是打消之前的建议。
谁知此事一传,偏偏有一个绔袴郎君,艳羡黄皇室主,要想与她做个并头莲。这人为谁?乃是更始将军甄丰之子甄寻。甄寻素来轻佻宽达,专喜渔猎美色,之前听闻王莽要招孙豫为婿,不由的因羡生妒,背地含酸。后来见孙豫攀婚之事无成,寻私心窃幸,还道是大好姻缘,应该轮着自己身上,不知道死在目前,还想快活。朝夜思想,定下一计,便悄悄的自去施行。
从前寻父甄丰,与王舜刘歆等,共同辅佐王莽,不过依王莽希荣,尚未欲导王莽篡位,至符命诸说,纷然并起,甄丰等也不得不顺风敲锣,争言符瑞。
王莽既已占据汉国,曾遣五威将帅,分使五方,颁示符命四十二篇,笼络人心,因此符命诸说,充满天下。
且内外官吏,一陈符命,往往封侯,有几个不愿捏造,辄互相嘲戏道:“汝奈何没有天帝除书?”统睦侯司命陈崇,司命官名,由王莽创造。密白王莽道:“符命可暂用,不可久用,若长此过去,好人都好借此作福,反致生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莽点首无言,俟陈崇退出,即颁出命令,谓非五威将帅所颁,尽属无稽,应下狱论罪。嗣是符命伪谈,渐渐绝口。甄丰本为大司空,资格名位,不亚王舜刘歆,就是甄寻亦得受封茂德侯,官居侍中,兼京兆大尹。至王莽封功臣,依照金匮符命,但拜甄丰为更始将军,使与卖饼儿王盛同列,不但与王舜刘歆等人,相去太远,甚至并且也不及弟,连甄邯都出甄丰之上,甄丰父子当然怏怏不乐。
之所以会这样,实在是因为甄丰生性刚强,平时难免会冒犯王莽,所以王莽借符命把甄丰贬下。
甄丰的儿子甄寻垂涎王莽的女儿,错以为王莽真相信符命之说,于是决定从符命上做文章。出于谨慎,他先借别的事试了一试。说新室应当在陕地设立二伯,甄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仿效周公、召公的旧例。
这道符命呈进去,竟得到王莽的批准。甄寻见符命有效。就又写了一篇,里面说”故汉氏平帝后黄皇室主为寻之妻”,满心期望王莽再次批准,把黄皇室主下嫁过来,自己好做个乘龙快婿。哪知宫中却传出消息,说王莽怒气冲冲地叫骂:”黄皇室主是天下之母,怎能做甄寻的妻子?”甄寻这才知道弄巧成拙了,就取了些金银,一溜烟地逃出家门。不到半日,果然有许多吏卒来包围甄府,抓捕甄寻。甄丰还不知甄寻所犯何罪,等问明情况,也吓得魂飞天外,急忙寻找儿子,想绑儿子入朝,为自己免罪。偏偏找不到甄寻,又经朝使逼迫,一时无法对付,只好服毒自尽。朝使见甄丰已死,又入室搜捕,最终也没有找到甄寻,于是回去复命。
王莽听说甄寻逃走,下令通缉,并追究他的党羽。查得国师刘歆的儿子侍中刘棻、刘棻的弟弟长水校尉刘泳以及刘歆的门人骑都尉丁隆、大司空王邑的弟弟左关将军王奇等都是甄寻的好友,就将他们一股脑儿全抓入狱中,逐一审问。几人因甄寻在逃,无从对质,自然不肯承认。过了几天,甄寻就被抓到了。
甄寻与刘棻等虽是好友,但这次全是甄寻一人做主,未曾与别人商议。一经到案,甄寻供认不讳,说与刘棻等并未通谋。偏偏审问的官吏有心除掉这些人,严刑逼供,将刘棻等人也牵扯在内。刘棻等人百口莫辩,都被定成死罪。还有刘棻的老师扬雄,也成了此案的嫌疑犯,遭到传讯。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素来口吃,却才思兼备。汉成帝时,由大司马王音举荐,待诏宫廷,献入《甘泉》、《河东》二赋,很受成帝赏识,授职郎官。哀、平两朝未被提升,抑郁无聊时,便借笔墨消遣,着成《太玄经》及《法言》,语句多难以理解。刘歆看完后,认为扬雄有才。
特令儿子刘棻拜扬雄为师。此时扬雄正在天禄阁校书,忽然听说自己被刘棻的案情牵连,暗想自己年近七十,何苦再去受刑,就从阁上跳下,摔了个半死不活。朝吏见他年纪老迈,又摔得鼻青脸肿,慌忙将他扶起,令人看守;然后去报告王莽,讲述惨状,说明扬雄并不知情。王莽这才下令将他免罪,只将甄寻、刘棻等一并处死。
王莽想效仿虞廷旧制,流放刘棻到幽州、甄寻到三危、丁隆到羽山,三人当时已经被杀死,就将他们的尸体载入驿车。辗转运到那里,称为“三凶”。此外受到牵连的朝臣也不下数百人。
独扬雄九死一生,想去趋势奉承王莽,特别着作了一篇《剧秦美新文》,谨敬呈入。当时的人们因此事作歌谣道:“惟寂寞,自投阁,爱清静,作符命。”为此一谣,闻名鼎鼎的扬子云,遂致贻讥千古。扬雄至王莽天凤五年,方才病死。有诗咏扬雄道:
才高依马算文豪,一落尘污便失操。
赢得头衔三字在,千秋笔伐总难逃。
始建国二年(10年),建兴帝王莽下令“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
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皆兼司市,称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五均官的任务一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二是管理市场的物价,各地五均官在每季度的第二个月,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如果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具体办法是: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贷。祭祀借贷须在十天内归还,丧事借贷须在三个月内归还,以上两项借贷不收取利息;工商贷款每年交纳不超过所借数额十分之一的利息。
在实行五均和赊贷的同时,王莽还设六筦之令。“筦”即“管”就是由政府管理六种经济事业,即: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加上五均赊贷,合称为“六筦”。王莽推行五均、赊贷及六筦等措施,其目的在于利用政府力量控制经济事业,平抑物价,限制商人囤积居奇,使贫民免受高利贷的盘剥。这些措施,无论从减轻普通百姓的经济负担,还是加强封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进而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有利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实际上是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延续。但是,推行这些政策大多是依靠一些富商大贾,他们利用特权同官僚、地主互相勾结,肥己营私,囤积居奇。原来为平抑物价防止商人渔利的五均,也变成官吏贱买贵卖从中谋利的机构。那些身穿官服的商人们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结果给普通百姓带来更大的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莽当政后,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以及对百姓的财富掠夺,他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刀币和布币都在改革中恢复,但从形态上与春秋战国时的并不相同。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币制改革的失败也是新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王莽施行的其他政策在主观上还有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内容,那么,他所实行的货币改革,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而招致了全国从上到下的反对。有人曾经在评价王莽币制改革时说:中国历代币制的失败,多有别的原因,而不是货币本身的缺点,只有王莽的宝货制的失败完全是制度的失败。
在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上,王莽一改西汉自昭宣以来建立的平等友好关系,妄自尊大,使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恶化,直至爆发连年战争。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称帝后,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为由,将西域各国的王改封为侯,从而引起了西域诸国的普遍不满。此后,王莽在一系列同西域的关系问题上都处置不当,西域诸国先是互相征伐,继而攻杀西域都护。
却说扬雄投阁以后,其中却有一位铁骨铮铮的老成人,为汉殉节,亘古流芳,与扬雄大不相同。欲知此人为谁,待至下回说明。
本回除叙入王莽封拜功臣,爰照金匮符命,分授四辅三公四将,连卖饼儿亦得册入和汉元帝王后王政君摔玉玺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