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亭 作品

第499章 番妇构衅 严母知子

却说汉宣帝复报赵充国,准他罢兵屯田,偏有人出来谏议,仍主进击。此人何人?原来就是强弩将军许广汉,与破羌将军辛武贤。汉宣帝不忍拂议,双方并用,遂令两将军引兵出击,与中郎将赵卬会师齐进。赵卬即赵充国长子,既奉上命,不得不从,于是三路并发。许广汉降获羌人四千余名,辛武贤斩杀羌人二千余级,赵卬亦或杀或降,约得二千余人。唯独赵充国并没有进兵,羌人自愿投降,却有五千余名。赵充国因复进奏,略称先零羌有四万人,现已大半投诚,再加战阵死亡的,不下万余,所剩遗止四千人,羌帅靡忘,致书前来,情愿前往攻打杨玉,不必劳我三军,请陛下召回各路兵马,免致暴露子云。

汉宣帝乃令许广汉等不必进兵。好容易已过残冬,就是汉宣帝在位第十年间,汉宣帝已经改元三次,第五年改号元康,第九年复改号神爵。赵充国西征,事在神爵元年,至神爵二年五月,赵充国料知羌人垂尽,不久必灭,索性请将屯兵撤回,奉诏依议,赵充国遂振旅而还。有赵充国故人浩星赐,由长安出迎赵充国,乘间进言道:“朝上大臣,统说由强弩破羌二将,出击诸羌,斩获甚多,羌乃败亡。惟二三识者,早知羌人势穷,不战可服,今将军班师入觐,应归功二将,自示谦和,才不至无端遭忌呢!”

论调与王生相同。赵充国叹息道:“我年逾七十,爵位已极,何必再要夸功。惟用兵乃国家大事,应该示法后世,老臣何惜余生,不为主上明言利害!且我若猝死,更有何人再为奏闻!区区微忱,但求无负国家,此外亦不暇顾及了!”

情势原与龚遂有别。龚遂不从浩星赐言,诣阙自陈,直言无隐。时强弩将军许广汉,已经旋师,只辛武贤贪功未归,由汉宣帝依赵充国言,命令辛武贤还守酒泉,且命赵充国仍然为后将军。

是年秋季,果然先零酋长杨玉,被手下所戕杀,献首级入关,余众四千余人,由羌人若零弟泽等,分别归降汉朝。

汉宣帝封若零弟泽为王,特在金城地方,创立破羌允街二县,安置降羌,并设护羌校尉一职,拟选辛武贤季之弟辛汤,前往就任。赵充国方抱病在家,得知此事,力疾入奏,谓辛汤嗜酒,不可使主蛮夷,不如改用辛汤之兄辛临众,较为得当。汉宣帝乃使辛临众为护羌校尉。既而辛临众因病免归,朝臣复举辛汤继任,辛汤使酒任性,屡次侮辱羌人,果然导致羌人携生二心,果然如充国所言。

惟辛武贤不得重赏,仍然还是在原职就任,满腔郁愤,欲向赵充国身上发泄,只是苦无计可施。猛然记得赵卬晤谈,曾云前车骑将军张安世,亏得乃父密为保举,始得重任,这事本无人知晓,正好把赵卬弹劾,说他泄漏机关,复添入几句谗言,拜本上闻。

汉宣帝得奏,竟将赵卬禁止入宫。这英主生性好猜疑,适中辛武贤的狡计。赵卬少年负气,忿忿的跑入乃父营内,欲去禀白。情急惹祸,导致违背营中军律,又被有司劾奏,被逮下狱。

赵卬越加惭愤,拔剑刎颈,断送余生。真是一个急性子。赵充国闻赵卬枉死,未免心酸,当即上书告老,得蒙批准,受赐安车驷马,及黄金六十斤,免官就第;后至甘露二年,病剧身亡。赵充国生前,已得封营平侯,至是加谥为壮,爵予世袭,也不枉一生劳勚了。急流涌退,还算赵充国知几,才得考终。

自从赵充国征服西羌,匈奴亦闻风生畏,未敢犯边。又值壶衍鞮单于病死,传弟虚闾权渠单于,国中乱起,势且分崩。胡人风俗素无礼义,其父死可娶后母为妻,兄长死可娶长嫂,渐渐成为习惯,数见不鲜。

壶衍鞮单于的妻室,系是颛渠阏氏,年已半老,犹有淫心,她想夫弟嗣立,自己不妨再醮,仍然也好做个现成的阏氏。

哪知原单于弟弟虚闾权渠,不喜悦颛渠,别立右大将女为大阏氏,竟将颛渠疏远斥退。颛渠不得如愿,当然心生怨恨,刚好右贤王屠耆堂入谒新单于,被颛渠偷偷看见。见右贤王状貌雄伟,正中私怀,当下设法勾引,将屠耆堂诱入帐中,纵体求欢。屠耆堂不忍却情,就与她颠倒衣裳,演成一番秘戏图。经常是朝出暮入,视同伉俪。

可惜右贤王屠耆堂不能久住,两人绸缪恩爱了一两夜,不能不辞归原镇,颛渠势难勉强挽留,只好含泪与右贤王告别。过了多日,才得重会,欢娱数夕,又要分离,累得颛渠连年悲哀感伤,有口难言。

至汉宣帝神爵二年,虚闾权渠单于,在位已经有好几年了,向来规例在五月间,匈奴主须要大会龙城,祝祷祭祀天地鬼神。右贤王屠耆堂当然来会,顺便与颛渠继续欢好。

及会期已过,祭祀俱了,右贤王屠耆堂又要离别而去,颛渠私下与语道:“今日单于有病,汝且缓归;倘得机缘,汝便可乘此继位了!”

屠耆堂闻言,甚感欢喜。又耽搁了数天,凑巧虚闾权渠单于的病情,日重一日,就与颛渠私下密谋,暗暗布置计划。

颛渠的弟弟都隆奇,方为左大且渠,匈奴官名。由颛渠嘱咐秘令预备,伺机即发。也是屠耆堂运气亨通,竟得闻虚闾权渠的死耗,当下召入都隆奇,拥立屠耆堂,杀逐前单于的弟子近亲,别用私党。都隆奇执政,右贤王屠耆堂则自号为握衍朐鞮单于,颛渠阏氏,竟就名正言顺,做了握衍朐鞮单于的正室了。侥幸侥幸!

惟日逐王先贤掸,居守匈奴西陲,素与握衍朐鞮单于有嫌隙,当然不服从他的指命,遂遣使至渠犁,交通款往汉将郑吉,乞即内附。郑吉遂发西域兵五万人,前往迎接日逐王,送至京师。

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留居长安。一面令郑吉为西域都护,准立幕府,驻节乌垒城、镇抚西域三十六国,西域始完全归汉,与匈奴断绝往来。

匈奴单于握衍朐鞮,听闻得日逐王归降汉朝,不禁大怒,立刻就把日逐王的两个兄弟,拿下斩首。

日逐王的姐夫乌禅幕上书乞求赦免,毫不见从,也被处死。再加上虚闾权渠之子稽侯海是乌禅幕女的丈夫,不得嗣位,奔依妇翁,乌禅幕遂与左地贵人,拥立稽侯海号为呼韩邪单于,引兵进攻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单于淫暴无道,为众人所怨恨,一听是新单于到来,统皆溃走,弄得握衍朐鞮单于穷途末路,失去援兵,仓皇窜死。

颛渠阏氏未闻下落,不知随何人去了?都隆奇走投右贤王,呼韩邪得入故庭,收降散众,令兄呼屠吾斯为左谷蠡王,使人告右地贵人,教他杀死右贤王。

右贤王是握衍朐鞮之弟,已经与都隆奇商量决定,为了镇压反抗势力,改派堂兄薄胥堂担任日逐王,接管先贤掸的驻地,发兵数万,东袭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拒战败绩,挈众东奔,屠耆单于据住王庭,使前日逐王先贤掸兄右奥鞬王,与乌籍都尉,分屯东方,防备呼韩邪单于。

刚好这个时候遇到西方呼揭王,来见屠耆,与屠耆左右唯犁当户,谗构右贤王。屠耆不问真伪,竟把右贤王召入,把他处死。

右地贵人,相率抗命,共同起讼右贤王的冤情。屠耆也觉得追悔,复诛唯犁当户。呼揭王恐遭连坐,便即叛去,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鞬王也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复自立为乌籍单于,匈奴一国当中,共有单于五人,四分五裂,还有何幸!同族相争,势必至此。

时为汉宣帝五凤元年,相传因为有凤凰出现五次,因此于神爵五年,改元五凤。汉廷大臣,闻知匈奴内乱,竞请汉宣帝发兵北讨,灭寇复仇。

独御史大夫萧望之进议道:“春秋时晋国的士碦范宣子带领军队侵齐,听说齐国国君死了,他就带领军队回国,君子崇尚不讨伐有丧事的国家,以为恩足以使孝子心服,合宜的道德行为足以使诸侯感动。前单于向往并接受教化,归向善,于是称臣顺服,派使者请求和亲,海内喜悦,夷人狄人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奉行盟约还未到底,单于不幸被贼臣所杀,如果出兵攻打它,这是乘其乱而幸其灾,他们一定奔走远逃。不趁义动兵,恐怕劳而无功。陛下最好派使者去吊丧慰问,辅佐其微弱的的首领,援救其灾患,以尊重中国之仁义为贵。如果能蒙恩让他们的首领恢复单于的位置,一定会称臣服从,这是道德中最好的。”

汉宣帝素来看重萧望之,因而即依议。原来萧望之,表字长倩,系出兰陵,少年好学,研究《齐诗》,师事后仓达十年。后来,进入太常寺受业,又事同学博士白奇,还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赢得了京师长安的儒生的称赞,还写有赋四篇。

那个时候,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举儒生王仲翁、萧望之等几个人,都被召见。在此之前,左将军上官桀等谋杀霍光。霍光杀了上官桀等之后,出入加强了戒备。进见的人,都要露体被搜身,摘去兵器,由两个侍卫挟持。只有萧望之不肯听他这套摆布,自动出阁,说:“不愿见。”侍卫人员对他叫嚷乱扯。

霍光知道后,吩咐侍卫人员不要乱扯。萧望之到了霍光面前,对他说:“大将军用功德辅佐幼主,要能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天下的士都会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要来效力辅佐高明的。现在来见您的士子都要如此对待,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天下之士的礼节和招致平民的思想”。于是,霍光唯独不授职萧望之,而王仲翁等都补为大将军史。三年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被分配看守小苑东门。王仲翁出入,前呼后拥,趾高气扬,对萧望之说:“不肯循常作为,怎么做了看门人呢!”萧望之说:“人有各人的志向。”

过了几年,萧望之因弟弟犯法受到牵累,不得宿卫,免归而做了郡吏。魏相把他收在部下,经过考察,在大行令部下做了个司礼官。霍光死后,霍光之子霍禹又做大司马,霍山领尚书事,霍氏亲属都宿卫内侍。

地节三年(前67年)夏,京师下雹子,萧望之因此上疏,要求汉宣帝安排接见,当面申说灾异之意。汉宣帝自在民间时,已闻萧望之之名,决定由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要求不必隐讳。

萧望之当即提出了看法,说:“《春秋》记载昭公三年,鲁国下了大冰雹,这时季氏专权,最后赶走了鲁昭公。假如过去鲁国的国君把自然灾害看清楚了,是不会有这个灾害的。现在陛下凭借圣明的德行为国君,思考政事寻求贤人,这真是尧舜一样的用心。但是好的兆头未到,阴阳又不协调,这是大臣执政,一姓独揽权力的结果。附着的枝叶大了折断树的主干,私家势力强大了公家就受到危害,希望明主亲自治理政务,选拔同宗,任用贤才,作为腹心,同他参政谋划,命令公卿大臣朝见禀奏事情,清楚地陈述他们职责,用来考核其功绩与能力。像这样,那么诸事就治理好了,至公至正之公道就树立起来了,邪恶不正就堵住了,私权就被废除了。”

这显然是针对霍氏专权而发的重要议论,汉宣帝任萧望之为谒者,当了朝廷接待宾客的近侍。这时汉宣帝初即位,想要进用贤能之士,将官民的上书交给萧望之处理。萧望之做得很合汉宣帝之意,接连提拔为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中提拔了三次,做到了二千石级的大官。后来,霍禹竟以谋反罪受诛,萧望之则日益受到信用。

萧望之通晓政事,为平原太守。萧望之想留在朝廷,这下要远离朝廷去作郡守,内心觉得很不得意,于是上疏说:“陛下怜爱百姓,担心德化不能遍于天下,放出全部谏官去补郡吏,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的作法。朝中没有谏诤之臣就不知过失,国内没有明智达理之士就听不到好的建议。希望陛下选择明经学、能温故知新、精于策划的士作为内臣,参与政事。诸侯听到这样,就知道朝廷重视接纳意见考虑政事,没有缺遗。像这样不懈努力,就可建成周代成康那样的太平世道。外郡即使有些不清明,也不必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