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第2页)
李尚书上前一步躬身问道:“陛下,这道遗诏该如何处置?“
他话音未落,铜鹤香炉中飘起的青烟恰好掠过龙案,将君臣三人的影子投在金砖地上,晃出几分凝重。
皇上起身踱步,十二章纹的龙袍在身后扬起沉稳的弧度:“此诏若存,便如芒刺在背;若宣,必掀朝堂惊澜。“
他忽然驻足,目光扫过阶下的楚元化,“楚卿以为,公开与否?“
“陛下,“ 楚元化按了按腰间佩剑,剑穗在灯下轻轻晃动,“秋家势大如虎,此刻公开恐引火烧身。“
他话音刚落,窗外突然掠过一道夜鸟的影子,惊得檐角铜铃发出细碎的声响。
皇上却转向一直沉默的沈隽意,眼神锐利如鹰:“沈爱卿,你既是镇国公府的人,又亲入火海取诏,你怎么看?“
沈隽意撩袍跪叩,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陛下,元祖留诏于谢家,是将江山托付于忠良。若因畏惧权势而束之高阁,岂不是让祖宗遗志蒙尘?臣以为,真相如日月,终须昭告天下。“
“好一个真相如日月!“ 皇上抚掌而笑,眼中却掠过一丝深沉,“朕意已决 —— 明日早朝,便在金銮殿宣读此诏。“
“陛下万万不可!“ 楚元化惊得向前半步,官靴在金砖上擦出轻响,“秋太后若知此事,恐会……“
“恐会如何?“ 皇上冷冷一笑,打断他的话,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窗,夜风吹动他额前的碎发,“朕宁可做开诚布公的明主,也不做埋没遗志的庸君。秋家专权太久,也该清一清了。“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在此时,总管太监王承恩跌跌撞撞闯入,冠帽歪斜,脸上血色尽褪:“陛……陛下!太后娘娘在慈宁宫摔了玉如意,说要即刻见您!“
他话音未落,手中的拂尘还在微微颤抖。
皇上闻言,指尖在窗沿上轻轻叩了三下,那是他思忖时的习惯:“这么快就知道了。“
“还不止呢,“ 王承恩凑近半步,压低声音道,“太后召了秋家三位内阁大臣,还有御史台的钱大人,现在慈宁宫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李尚书急得胡须乱颤:“陛下,要不暂避锋芒?“
“避?如何避?“ 皇上转身取过案上的遗诏,小心翼翼卷好,“该来的总会来。“
他将诏书交给沈隽意,目光如炬,“你们先回府,明日卯时三刻,金銮殿见。“
说完,他整理好龙袍的领口,金冠上的东珠在灯下折射出冷光,大步向慈宁宫走去。
慈宁宫内,鎏金香炉中焚着昂贵的龙涎香,却驱不散殿内的冰寒。
太后端坐凤椅,身前的珐琅香炉里插着三支燃了一半的线香,青烟笔直上升,又在半空骤然散开。
她盯着走进来的皇上,凤袍上的凤凰刺绣在烛光下仿佛要振翅飞起:“皇儿昨夜去了镇国公府?“
“是。“ 皇上站定,声音不高却清晰。
“去做什么?“ 太后的指尖划过扶手的缠枝莲纹,每一下都带着力道。
“看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太后追问,殿内的秋家大臣们纷纷抬头,目光在皇上与太后之间游移。
皇上扫过众人,忽然笑了:“母后,有些事牵扯国本,还是不说为好。“
“国本?“ 太后猛地起身,凤袍下摆扫过身前的小几,上面的茶盏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哀家看你是找到了不该找的东西!“
她声音陡然拔高,惊得梁上的燕子窝轻轻晃动。
皇上沉默不语,这默认让太后的脸色瞬间从铁青转为苍白。她扶着侍女的手,踉跄半步:“皇儿,听哀家一句,有些东西埋在地下才好。“
“为何?“ 皇上上前一步,龙袍的下摆扫过冰凉的金砖。
“因为会乱了朝纲!“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如今四海升平,你若拿出些陈年旧物,岂不是要搅得血流成河?“
“可那是元祖遗志。“ 皇上直视着母亲的眼睛,那里曾有过慈和,此刻却只剩警惕,“母后可知,诏书中写着什么?“
“你……真找到了?“ 太后的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让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秋家的钱御史喉头滚动,下意识攥紧了手中的牙笏。
“儿臣找到了。“ 皇上从袖中取出那卷诏书,却没有展开,只握在掌心,“元祖说,若外戚专权,谢家可代天监察。“
太后跌坐回凤椅,发髻上的金步摇剧烈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殿内死一般寂静,只有自鸣钟的滴答声。
良久,她才抬起头,声音沙哑:“就算有这诏书,也不能宣。”
“为何?””
“因为……“ 太后看着儿子年轻却坚毅的脸庞,忽然想起他幼时趴在自己膝头背《贞观政要》的模样,心中一痛,却还是硬起心肠,“因为这会伤了皇家体面!“
“儿臣以为,“ 皇上将诏书郑重收好,“公开遗志,才是维护体面的最好法子。“
太后见劝说无果,眼中最后一丝温情褪去,只剩下冰冷的决断:“皇儿若执意如此,哀家明日便去太庙,请列祖列宗评理。“
这话如同惊雷,让秋家大臣们纷纷变了脸色 —— 太庙评理,意味着要动用宗族最高权威。
皇上却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有孺慕,有坚定,更有帝王的决断:“母后请便。儿臣相信,元祖在天有灵,定会支持儿臣。“
“好!”太后猛地挥手,凤袍上的珍珠璎珞哗啦作响,“明日早朝,咱们金銮殿上见分晓!”
皇上深深一揖,转身离去。
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处时,太后忽然剧烈咳嗽起来,侍女连忙上前轻拍她的后背。
秋家的内阁首辅上前一步,刚要开口,却被太后抬手制止。
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凤眼中第一次露出一丝疲惫。
这场较量,从今夜开始,便再无退路。
虽然早有预料,但真的到了这一天时,难免也会倍觉无奈和伤感。
但饶是如此,太后却也不会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