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落幕及后续安排
永徽四年五月十七,拂晓。
今日已经是攻打下飞鸟京的第五日,五艘战舰的压舱石全部被人丢入海中,就连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物资也被舍弃,比如空闲的酒坛、弹药箱、甚至源自新罗的部分粮秣也被刘仁轨讨了去,当作赈济的物资。
而替代他们的,则是从飞鸟京皇宫以及各家大臣的府邸搜罗出来的东西。
这些加工方法尚有些粗糙的金银器具被士卒们认认真真的码放在舱底,每个角落都严丝合缝的填满。
好在黄金的可塑性还算不错,那些不算规整的佛器、萨满偶像被士卒们大力出奇迹的拍成近似方砖的模样,努力的塞满每个角落。
士卒们如此认真的原因也能理解,概因大总管说了,此次倭国之行属于计划外的产物,所以就不登记造册了。
所有缴获,自校尉以上直至崔尧自己等将领拿三成。
剩下的五成,两成归征倭士卒所有,剩下的三成则分给留在新罗待命的其他士卒。
这个消息被崔尧散布出去,这还得了?要知道此次出征的士卒不过五千人,只占据五万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却能分的两成的财货!
而剩下的九成兵力,才拿三成的“赃款”。
有那算学好的,咂摸一下就算出来了,足足比同袍多了快四倍,这种好事上哪找去?所以每个人恨不得化身收纳大师,死抠船舱里的每个角落,恨不得将甲板都扒了换成金板。
而将领们考虑的就多了,狗屁的计划外,大总管此行连军司马都没带,摆明了要做手脚!
这飞鸟京说大不大,可粗陋的黄金造物可是真的多,此物在倭国也不稀罕,金铜比和国内简直是天渊之别。
这三成财货说白了就是将领们的封口费,可大总管这么做到底图什么呢?要说他独占大头倒也算了,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可大总管已经明说了,所有将领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平分!这决定就有些意思了。
身为大总管,冒了如此大的风险,却和我等收益相当……
有些头脑灵醒的将领已经缓过了味,大总管此举只怕不是为了财,此事也绝对保不了密,毕竟人多口杂,想要保密简直是想瞎了心。
那么,结论就很简单了,大总管是故意的,至于为什么故意这么做,大伙私底下倒是有不同意见。
有的说是为了自污,毕竟小小年纪就连克四国,你让朝中那些老将怎么想?陛下又该如何封赏?所以干脆给大伙分点实惠的,也省得朝中大佬为难。
至于更靠近核心层的将领则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们的想法与同袍截然相反,大总管哪里是自污?这分明是给陛下上眼药!
意思也很明确!看,这么多钱哩,足足顶的上国库一年的岁入,嘿,某家就是分给大伙也不给你,一个子都不给!
崔尧看着愈加深沉的战舰,开腔了:“行了,行了,别填了,再把某家的船压坏了,他妈的吃水线都降了一尺了,收手吧!”
几个满头大汗的士卒连忙说道:“还能再铺一层哩,边角缝隙拿小矮子的战刀溜溜缝,也能塞不少呢,这地界的刀虽说打不得硬仗,可剃肉削骨端的可以,回大唐也能卖好几贯呢。”
“狗屁!最底下塞得全是金子,那玩意的分量能和石头比?你他妈睁眼看看,老子的坐舟都偏沉了!路上再他妈翻了!
舍命不舍财的玩意,都给我停下!再说人家老刘还要留一部分财货在此地经营,都拿走了,让人家喝西北风啊!”
话中的老刘就是刘仁轨,此人已经被崔尧委派在当地总览一切事务,包括赈济、宣传、挑拨以及各种战略物资的买卖。
狄仁杰曾就此发表意见,说老刘如此板正的人能干的了这等缺德冒烟的事?对此崔尧做出批复,老刘是一位心中有家国、有信念的人,而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老刘在处理个人情感与家国利益上,肯定能做好权衡。
刘仁轨在一旁急得都快冒汗了,他本以为就是让这帮牲口死命装,能装多少?顶天装个六七成就行了。
没想到这帮畜生足足装了快九成!若不是大总管喊停,这帮玩意绝对连毛都不给他剩一根!
好好的观音像被这帮杀胚夯成了方砖,就为了少留点空隙,就这,那帮玩意取佛像的时候还好意思是说洒家是善信士?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