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无奈的悲歌(第2页)
厂里的领导及各车间负责人纷纷外出寻找可以马上投产的项目。
其实依照电子管厂的技术实力,想要找到一些可以马上投产的简单项目并不困难。
王主任自从自己车间的生产线被砍掉以后,就一直在外面奔跑寻找项目。
几天前,他就已经跟北华市灯具厂的厂长沟通好了,对方把一项舞台灯具的产品交给他们生产,利润两家对半分。
北华市灯具厂是地方单位,与774厂中央单位的身份不能相提并论。而且北华灯具厂只有几百人的规模,还没有收讯放大管车间的规模大。
这天,王主任拿着协议来到北华灯具厂,要跟对方敲定这件事情。
对方厂长很痛快地就盖章签字了。
“哎呀,王主任,实在是没想到,你们774厂愿意帮助我们生产灯具,实在是太感谢了。”对方厂长高兴地说道。
像是诸如北华灯具厂这样的专门针对民用产品的企业受到国家政策改变的负面影响很小,有些单位因为改革开放反而订单暴增。
北华灯具厂因为市场需求增加,本来就打算增加生产线。可是增加生产线就需要扩建厂房,购买设备,正好这时候王主任找上了门。
“哪里哪里,是我们感谢你们才对。你们愿意把产品交给我们生产,是信任我们。”
“哎,王主任,你们部属单位,生产的都是高技术产品,生产我们这种东西不是大材小用嘛,我们还能不相信你们吗?”
王主任苦涩地笑了笑,说道:“那行,我回去马上组织生产。你们要是有其他产品需要找生产线,也可以联系我。”
“好的好的,一定一定。”
王主任拿着协议回到了厂里。
一回到厂里,王主任就宣布了要上马新产品的消息。
一听到终于要上马新产品了,收讯放大管车间的职工们都很兴奋。
“主任,咱们要上马什么产品啊?”
“咱车间跟北华灯具厂签了协议,用我们的生产线生产他们的舞台灯具产品。”
一听到生产舞台灯具,刚才还兴奋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的脸上都表露出失望的神色。
“舞台灯具……是不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啊。”
“我们真的要生产这种东西吗?”
“灯具这种产品谁都能生产吧。”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
王主任很为难,他作为车间负责人心里是最难受的,但是他没有办法。
见到大伙对生产舞台灯具都感到失望,有人站在了椅子上,朝大家喊道。
“哎哎哎,大家伙安静一下,安静一下!”
众人停止了议论,看向那人。
“我说两句啊。咱厂啊,也就是现在暂时遇到了难处。这不是太正常了。咱厂什么时候容易过啊?你就说刚建厂那会儿吧,当然那会儿我还不在啊。”
“这嗑儿让你唠的,不在你说什么玩意儿。”下面有人起哄喊道。
周围人一阵哄笑。
“你看我不是举个例子嘛。那还有61年那会儿,72年那会儿,大家伙儿都在吧。当时不难吗?难死个人啊!咱厂不是照样闯过来了吗?现在跟以前一样,咱厂又遇到难处了,遇到难处咱们怎么办啊?”
“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众人突然像喊口号似的齐声说道。
“对喽!有困难咱不就克服困难吗,对不对?有什么大不了的。咱厂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大家先忍一忍。我相信,早晚咱车间还会回到收讯放大管的生产。你们能同意咱们车间一直生产这种东西吗?”
“不同意!”
“你们能答应吗?”
“不答应!”
“对啊!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是厂的主人。现在你家里出事了,抱怨不是没用嘛。我相信,只要咱厂齐心协力,这次困难照样可以克服。”
“好!”
“说得好!”
众人纷纷叫好鼓掌。
王主任站在一旁看着这群爱厂如家的员工,心情十分复杂。他心里既感动又难过。
他们还不清楚,收讯放大管已经永远离他们而去了。
于是,在厂领导和各个车间主任的努力下,几个月的时间内电子管厂上线了一批包括太阳能灯、远红外加热器、电子手表、音响、舞台灯具、卡片机等新产品进行生产,来维持厂里的运转。
虽然厂里靠这些简单工艺的产品可以维持,但是张克祥心中很清楚,这些边际产品对于电子管厂的转型是无法取得决定性作用的。对于像他们这样的一家万人大厂来说,只有能生产市场上电子工业的主流产品他们才能完成转型。
于是,新产品的开发也在抓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