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之 作品

第17章 走向巅峰(二)

    1959年年初的时候,国家出于广播宣传的考虑,就准备自行研发生产一种大功率的广播电台。

    当时我国的广播电台功率很小,导致国外无法收到我们的广播信号,即便收到声音也非常小。

    为了向国际播送中国的声音,国家准备自行研发建立一座1000千瓦的大型广播电台。

    1000千瓦的大型广播电台研发难度非常大,当时苏联尚且只能生产500千瓦。

    国内广播电台的整机生产是由761厂负责。一机部的副部长早先就已经征求了761厂厂长和总工的意见,并且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但是761厂是整机厂,零配件和生产组装这些他们能解决,广播电台的心脏大型发射电子管他们是没有能力生产的。

    于是,一机部又找到了周龙啸。

    四月份的时候,一辆吉姆牌轿车缓缓驶进了红旗电子管厂的院内。

    周龙啸已经收到了消息,早就已经在电子管厂的主楼——正门楼前等候了。

    汽车在正门楼前缓缓停下,周龙啸走过去为车上的人打开了车门。

    “周厂长。”

    “江部长,欢迎来我厂视察工作。”

    来人正是一机部副部长江玉坤。

    两人简短的握手之后,周龙啸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请,江部长。”

    周龙啸在前面带路,江部长及一机部还有电子管厂的随行人员一众人浩浩荡荡往生产车间走去。

    在周龙啸的带领下,江部长依次参观了电子管厂的各个生产车间。

    随后一众人来到了电子管厂的主会客厅。

    江部长看过电子管厂的各个车间之后,心中很受震惊。

    “了不起啊,周厂长,774厂不过才开工几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你这个厂长确实很厉害啊。”

    “您过奖了,77厂是在国家大力支持和苏联的援助下才建立起来的,我不过是完成国家交给我的任务罢了。”

    “你这就谦虚了,之前见到你们陆部长,他对你也是赞不绝口啊,所有选定的厂长中,你是他最满意的人选。今天一看,老陆的眼光真是独到啊。”

    周龙啸一笑说道:“船想要航行得远,不能光靠船长。77厂今天的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完成的。我这个厂长不过是在背后尽力支持他们。”

    “嗯。”江部长点点头:“是啊,人民的事业肯定还是要靠人民来完成。但是船想要航行得远,同样也离不开船长指明航向,你这个厂长啊,确实还是很有能力的。”

    “您过奖了。”周龙啸又是一笑,随即便转换了话题:“江部长这次来应该不仅仅是想要视察我厂的生产工作吧。”

    见周龙啸直接问起,江部长也进入了主题。

    “其实我这次来,是有个任务想要给你们。”

    “您请说。”

    “按理说,你们属于二机部,由我们来下达任务给你们不合流程。但是这个任务很重要,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来之前也找老陆沟通了一下,他也建议我直接来找你,说这个任务交给你,他绝对放心。”

    周龙啸笑着点点头,等着江部长说下去。

    “咱们国家现在想要研究一种1000千瓦的大功率广播电台。你们肯定知道,咱们国家现在的广播电台都是小功率的。国外根本收不到我们的信号,我们的声音国际上听不到。他们听不到我们的声音,那不就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吗?所以为了宣传需要,国家准备研究一种大功率的广播电台,向国外传播我们的声音。这个设备我之前已经跟761他们沟通过了,他们那边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唯独这套广播设备用的电子管没有办法生产,我来找你,就是想问问你们能不能研发一下这套广播设备用的电子管,配合761厂共同开发。”

    周龙啸几乎没有犹豫:“我明白了,江部长,我厂愿意配合761厂,请下命令吧。”

    “好!老陆果然没有看错你,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厂了。这个任务不光重要而且紧急,我们是希望能在十月份之前研发成功的。到时候,这台设备将会成为国庆的献礼。”

    “明白,我厂一定竭尽全力,保证任务完成。”

    江部长继续强调地说道:“周厂长,这个任务不允许失败,不光不允许失败,连晚了都不行。十月份的国庆大典之前,必须把东西做出来。这台设备的研发成功不光具有科技意义,还具有政治意义,它会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的。你们能否成功将对我国意义重大。”

    周龙啸突然站了起来,一脸严肃地说:“我愿立军令状,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完成任务。”

    “好。周厂长,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部长放心。”

    于是,一机部马上将大功率电台的研发作为紧急任务下达给了774厂和761厂。

    周龙啸不等函件传达到厂里,就已经开始动手准备。

    这项任务对于电子管厂来说难度是空前的。他们再次面临一没有样管,二没有设备,三没有材料的“三无”困境。而这次连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更加不可能有苏联专家的帮助。

    但是电子管厂接手的任务从来就没有容易的。

    大功率广播电台发射机中一共需要用到八种核心大型发射电子管,每一种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电子管厂要同时克服八种,而且他们只有半年的时间。

    任务难度大,时间又紧,周龙啸不敢耽搁。

    他马上在厂里成立了“八大管型”攻艰指挥部,调集总机械科,工具科,设计科,第三车间,第四车间,第七车间共同攻克。

    这是一场大会战。

    所有参与的人员都非常兴奋,因为如果这八种管型全部研发成功,那么我国在大功率中波广播发射机上就已经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当时少数能够生产的国家之一。

    但是电子管厂目前已经建成的所有生产线都无法满足“八大管型”的生产需求,必须重新设计一整套的生产设备。

    整个过程全部需要从零开始。

    任务下达各参与单位之后,各科室车间迅速制定方案。

    仅一天之后,第一次“八大管型”攻艰研讨会就在电子管厂内召开。此时距离任务下达给各车间还不到24小时。

    会议室内,各科室车间负责人、总工分坐两排。

    周龙啸急匆匆地走进来,还不等在座位上坐稳就开口说道:“总机械科先说说,你们生产设备的方案做的怎么样了?”

    “我们连夜讨论了一下,目前已经初步可以定下来生产设备中包括单轴立式芯柱机,单轴立式封口机,玻璃车床,排气台等等15种设备。这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