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之 作品

第8章 材料危机(三)

    外出寻找云母矿的各车间一把手在接到周龙啸的命令后就马上出发前往全国各地。

    那时候的信息传递十分不便,有些地方即便是县跟县之间信息的传递也很困难。他们是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打几个电话就能把情况问清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前往当地查看。

    他们竭尽所能地寻找矿源,不放过沿途碰到的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在寻找过程中往往是以县为单位,一个县一个县地找过去,直到走遍整个省。

    然而他们大多无功而返,当时的中国确实没有发现那么多云母矿脉。

    周龙啸在厂里陆续接到了几人的汇报:都没有找到云母矿源。

    眼下的希望只剩下了四川甘孜和新疆阿勒泰两处。

    周龙啸的心中很焦灼。

    负责四川区域的赵红华接到周龙啸的命令后就乘坐火车直奔四川甘孜。

    甘孜,全称甘孜藏族自治州,原属于西藏,后来并入四川省,属于高原地带。

    甘孜下面的丹巴县建国前就出产云母矿,赵红华准备先去那里看看。

    到达甘孜后,赵红华便换车前往丹巴。

    这并不是个轻松的过程。

    汽车需要经过二郎山,跨过泸定桥,越过海拔四千米的折多山,再绕行400多公里才能到达丹巴车站,而想要去县城还得走过一段山路。这段山路在当时还没有通车。

    汽车驶入车站后,缓缓停住,人们陆陆续续开始下车。

    赵红华挣扎着从大包小包的各式农产品还有家禽走兽中间挤下了车。

    赵红华很瘦弱,个头也不高,戴着一副眼镜,虽然已经三十出头了,但是长得白净,看上去还像个学生。

    一下车,他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已经快要散架了。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丹巴地处高原。海拔三千米的高原,氧气已经开始变得稀薄。赵红华感觉自己的呼吸有些困难。

    他走出车站,并没有见到热闹的城镇和熙攘的人群,而只有一座座的大山,心里有些发蒙。

    他拦住一个同车的人问道:“老乡,我问一下,这里是丹巴吗?”

    “是丹巴啊。”

    赵红华更奇怪了:“我怎么没有看到人啊?”

    “人都在县城啊。”

    “这不就是丹巴县吗?”

    “哎呦,这里是丹巴,丹巴县城还得往里走呢。”

    那老乡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赵红华有些无助。

    他再次看向四周,在车站外面有一群牵着牲口,蹲在墙根聊天的人们。

    赵红华走向他们。

    “老乡,我问一下,丹巴县城怎么走啊?”

    一个面容黝黑,脸上布满道道皱纹,身材消瘦的人抬起头来,那人看上去应有五十岁出头的样子。

    “你要去县城啊?”

    “啊。”

    那人拍了拍他身后的牦牛,说道:“你能骑我的牛上去,去一趟两毛。”

    赵红华没见过牦牛。他看着那人身后庞然大物般的牦牛,那牦牛恐怕至少也有一千两百多斤,身上的鬃毛威风凛凛像铠甲一样。

    牦牛正在低头吃草,也许是察觉到赵红华一直在打量它,它也扭过头来看着他,眼神十分地乖巧。

    赵红华心里有些打怵。

    “没有别的办法吗?”

    那老乡手指了指旁边,说道:“那边还有马,去一趟三毛。”

    “必须要骑着东西上去吗?”

    那老乡突然笑了出来,露出雪白但是不齐的牙齿,打量着赵红华说道:“你该不会是想走上去吧,你这个身板上不去的。”

    赵红华看了看牦牛,又看了看马,心中很犹豫。

    那老乡看出赵红华的犹豫,说道:“你要去就快点决定,十二点以后就过不去了。”

    “为什么十二点以后就过不去了?”

    “去县城要穿过阿恰冰大板,十二点以后那个地方有瘴气,人过不去的。”

    赵红华心一横,心道:算了,又不是豺狼虎豹,牦牛怕什么?

    他交了钱,跟那位老乡骑着牦牛动身前往县城。

    那位老乡说得没错,那段山路陡峭而且危险,赵红华想走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光是他身体瘦弱的原因,还有高原反应。

    两人往上走了没多久,赵红华就开始剧烈的头疼,他感觉脑袋好像要炸了一样。

    许是察觉到了赵红华的不适,那老乡开始在腰间摸索,很快从腰间掏出一个折叠好的小纸包。

    他把那个小纸包递给赵红华,然后又把水壶递给了他。

    赵红华打开那个小纸包,发现里面是药片。

    “止疼片。疼,吃一片。要炸了,吃两片。”那老乡头也不回地说道。

    赵红华有气无力地说道:“谢谢啊。”

    “嘿,你们这些平原来的,适应不了我们这里的环境的。”

    “你咋知道我是平原来的?”

    “又瘦又白,你咋能似高原的人嘛。”

    赵红华吃完了药,把小纸包叠好,连同水壶又还给了老乡。

    “谢谢啊。”

    老乡接过药片和水壶,什么也没说。

    两人在中午之前赶到了县城。

    一点不夸张地说,丹巴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特色让人不禁流连忘返。

    但是赵红华并没有心思欣赏风景,止疼片缓解了一些头疼,但是他依旧有些头晕。

    赵红华顾不得身体的不适,直接来到了丹巴县委,找到了县委书记陈金福,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一听赵红华是来采购云母的,陈金福很高兴,当即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但是当听到电子管厂的需求量时,陈金福犯了难。

    电子管厂的需求量每年至少上百吨,但是丹巴每年的产量即便是多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吨,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陈金福想了想说道:“你们有困难,我们肯定要支持你们。而且你们来采购,我们也很愿意。但是你说的这个量,我们真的是没办法满足。丹巴没有大型开采机器,都是人力开采。每年供给你们上百吨,太困难了。”

    “我知道我知道。”赵红华赶忙说道:“你帮帮忙,想想办法,我们也急啊,部里让我们下半年开工,没有材料一开工就得停产。”

    陈金福有些为难:“不是我不帮你们,这个产量没有大型设备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运输也是个问题,那山里都没通路的,想运出来也很困难,只能靠人背。”

    眼见对方还是拒绝,赵红华没了主意。

    他突然想起来,临走的时候周龙啸给他的那封信。

    他想了想,从包里拿出那封信,递给陈金福。

    “我们厂长给了我一封信,你先看看。”

    陈金福看了一眼赵红华,从他手中接过信。

    他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

    信上只有一句话,接信单位务必全力配合电子管厂解决生产材料问题。

    但是落款处的名字却让陈金福心中猛地一惊。

    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彭真。

    陈金福手捧着信,看到落款处的名字“噌”地就站了起来。

    “你放心,这个问题无论如何我给你解决。”他突然保证似的说道。

    赵红华有些吃惊,信中的内容他并没有看过。

    他点头笑道:“好好好,那就麻烦了。”

    “你说吧,现在需要我们做什么。”

    “这样吧,你带我先去开采区看看,我了解一下情况。”

    “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陈金福带着赵红华先是来到了丹巴云母矿务局,找到了局长胡长生,由胡长生带领着两人来到了丹巴县的甲居矿区。

    甲居矿区是丹巴的主要云母矿源之一。

    赵红华其实设想过情况会不太乐观,但是没想到情况那么不乐观。

    甲居矿区的开采完全是人工露天开采,矿区的工人们只能用锄头一下一下地砸下去,然后把未经过筛选的矿用筐挑出来。

    而且矿上不光缺少大型的开采设备,连有的工人手中的工具磨损地都已经十分严重。

    赵红华亲眼看到那个开采效率就明白了,陈金福说的一点没错,这个开采效率是不可能满足电子管厂的需求的。

    赵红华紧锁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景象。

    胡长生走过来:“赵主任,那边还有一处矿脉,是浅井开采。”

    胡长生朝一个方向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