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之 作品

第7章 材料危机(二)

    电子管原材料中镍材是重中之重,但是国内当时尚没有发现镍矿,所以电子管厂决定使用镀镍铁来代替纯镍材。

    这个任务交给了工程师唐国祥和供应科长魏璐仁。

    唐国祥一接到周龙啸的任务就赶紧去找魏璐仁商量计划。

    魏璐仁正在办公室安排厂里的煤炭供应任务。

    “我不管你们几个用什么办法,煤炭这个月必须到货,到不了你们就赖在那里催,一天早中晚各催一遍,直到把煤催回来为止。”

    “老魏啊。”

    “哦,老唐啊。”魏璐仁回过头来。

    唐国祥今年不到四十岁,比魏璐仁稍小几岁,但是两人个头身材都差不多,站在一起并看不出年龄差距。

    “就是厂长给咱俩的那个镀镍铁的任务,我想跟你碰一碰。”

    “我正打算去找你呢。”

    唐国祥走进供应科,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你看咱俩是分头行动,还是一起?”

    魏璐仁想了想:“还是一起吧,不知道会有什么突发情况,一起也能有个照应。”

    “行,那咱俩就一起动身吧。”

    “你现在有头绪吗?”

    唐国祥想了想,说道:“这个镀镍铁的关键不光在后期的镀镍工艺上,其实对于所要用到的铁也是有要求的。我已经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单位,请他们帮忙试制,他们也同意了,但是他们现在也缺少镀镍铁的基材纯铁,我打算就从这方面入手。”

    “行,没问题,你是专家。我都听你的。”

    唐国祥摆手一笑:“你不能光听我的。我一个人也解决不了啊,不然厂长也不可能安排你亲自负责这个材料。物资供应这方面你比我有经验,你看看现在这个纯铁我们找哪家单位比较好。”

    魏璐仁在脑海中挨个过了一遍国内现有的钢铁厂。

    “说实话,谁能生产符合咱们要求的纯铁,我心里也吃不准。但是我觉得可以先去太钢试试。咱们国家第一炉不锈钢就是他们炼出来的,而且他们也是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之一,可以找他们先问问看。”

    “行,那就这么定了,咱们先去太钢问问,不行再去别家。”

    “好,那咱俩明天动身去太原。”

    “好。”

    第二天两人坐上了前往太原的火车,一下火车就马不停蹄地直奔太原钢厂。

    两人在太原钢厂见到了技术总工,并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需求以及情况的紧急。

    对方当即表示愿意全力支持。

    但是当时的太原钢厂其实也没有办法生产电子管厂所需的这种纯铁,唯一的办法是只能按照要求先试炼。

    唐国祥把对纯铁的要求交给了对方总工,太钢马上开始了试炼。

    解决不了纯铁,下一步镀镍就无从谈起。两人决定驻场协同试炼。

    试炼工作马上展开,两人穿着阻燃服和劳保鞋跟着炼钢师傅进入车间一同操作。

    炼钢师傅在前面操作,两人站在身后严密地观察,一旦发现成分不对,马上就跟炉长沟通更换钢种,重新试炼。

    一炉钢接着一炉钢被炼出,然后又一炉接着一炉的被倒掉。

    他们的做法无异于在所有的错误选项中挑出一个正确的来,但关键是没有人知道错误的选项有多少。

    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逐一尝试。

    车间内的热浪一阵接过一阵,扑打在两人身上,两人穿着阻燃服和劳保鞋紧密地盯着每一个过程。

    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但是汗水还在不断地从体内渗出。

    两人体内的液体好像在被榨出一样往外流动。

    试炼还在不断地进行,唐国祥感觉自己有些头晕。

    魏璐仁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然后甩在了地上。汗珠滴在地上,留下一个个圆点般的印记,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噗通”一声,他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异响。

    魏璐仁回过头去,唐国祥已经倒在了地上。

    “老唐!”

    “快,抬出去!肯定是中暑了!”

    魏璐仁赶忙和其他几位炼钢师傅抓起唐国祥的胳膊和腿就把唐国祥抬出了车间。

    “快!把他放在阴凉地儿那。”

    几人踉踉跄跄地把唐国祥抬到一处背阴的地方,轻轻把他放在了地上。

    “衣服解开,快,把酒精拿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解开唐国祥的外衣。

    一人手里拿着酒精着急忙慌地跑来。

    “给!酒精!”

    另一人接过酒精,咬掉塞子,直接倒在唐国祥的身上,一边倒一边在他身上抹匀。

    “弄一碗淡盐水来。”

    众人扶着唐国祥,轻轻抬起他的头,喂他喝了几口淡盐水。

    喝完淡盐水之后,唐国祥躺在地上感觉稍稍好了一些,但是他还是感觉天旋地转,脑袋好像要炸掉了一样。

    “之前没经历过,一下子在炼钢车间待这么久肯定受不了啊。”一位老师傅一边继续在唐国祥大腿上抹酒精一边说道。

    唐国祥躺在地上,微凉的风轻轻吹过,他的右手捂在自己的额头上,表情痛苦地说道:“别管我,你们继续。”

    魏璐仁看了看唐国祥,心中怎么也放心不下。

    建国初期,由于缺少医疗急救条件,中暑死人并不少见。

    魏璐仁找了个借口说道:“先歇会吧,几位师傅也都累了。”

    唐国祥表情依旧十分痛苦,抱歉似的说道:“是我拖你们后腿了。”

    “别说这话,老唐。我本来就想着让大伙休息休息了,光干活,不歇着,牲口也受不了啊。”

    唐国祥没说话,点了点头。

    几人纷纷脱下阻燃服,席地而坐,守在唐国祥的身边。

    “他这个情况应该不严重,就是没经历过,再加上出汗太多了,没及时喝水。我们也是大意了,明知道你们没干过,那会就应该准备好绿豆汤。”一位师傅自责地说道。

    唐国祥睁开眼,虚弱地抬起手,摆摆手说道:“不怨你们,不怨你们,是我身体不行。”

    魏璐仁开玩笑似的说道:“你这个秀才有的地方也比不上我们这帮种地的啊。”

    “是,是,还是得靠劳动人民。”

    说完,他又闭上了眼休息。

    几人坐在他身边一边相互闲聊,一边不时地观察下唐国祥的情况。

    大概一个小时过去了,唐国祥再次睁开了眼睛。

    他扶着地面想要坐起来,头痛已经消失,但是眩晕感还在继续。

    “老唐,好点了吗?”魏璐仁伸过手去扶他。

    “没事了,没事了。”

    在魏璐仁的搀扶下,唐国祥艰难地站了起来。

    “老唐,别勉强,不急这一会,不行就再休息休息。”

    “没事没事,得急啊,我没事,继续吧。”

    说着,唐国祥往车间走去。

    魏璐仁心中当然清楚唐国祥着急的原因。

    他什么也没说,跟上了唐国祥的脚步。

    试炼一天天的进行着,众人不厌其烦地反复尝试钢种。

    有时炼完一炉钢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

    太原钢厂给两人安排的宿舍不在厂里,外面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两人只好步行回宿舍。而钢厂距离两人的宿舍步行足有两个小时的路程。

    步行回宿舍的这段时间两人也并不浪费,边走边在路上总结经验,制定新的方案,明天起来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