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茶半杯湖底沙 作品

第60章 显德殿之变(第2页)

    只是请功啊!

    好说!

    李渊见李二凤没有揭穿先前的事,心中不由松了口气,一脸微笑的看向吕锦:“将军护驾有功,理应重赏,只是将军面生,朕好像从未见过?”

    “这位是大汉吕骠骑之后,吕锦将军,也是一位威震草原的英雄,儿臣以许他右武卫大将军之职。”

    不待吕锦回话,李二凤便替他开口。

    说完,还转头看了看殿中大臣,微笑着传递出自己的意思,无声对众大臣表示:“吕锦以后便是我麾下大将,孤很看重他。”

    李二凤这番举动,又让吕锦感动不已。

    特别是听着李二凤话里的夸奖之词,吕锦自豪的挺了挺胸膛。

    李渊却深深的看了一眼,心里满是忌惮。

    吕锦。

    就是那个捅了国主义父投降的代国将领。

    难怪敢没有老二命令,直接在大殿动手。

    果然无君无父,眼里丝毫没有对皇权的敬畏。

    这种人,估计也只有老二那逆子敢用。

    他们算是臭味相投。

    李渊沉吟片刻道:“吕将军既然是英雄之后,祖及九原,那朕就封你为上大将军,九原郡公,食邑两千户。”

    上大将军是大唐现在的第三等军爵,位同从二品,再往上就是柱国,大柱国,上柱国,往下便是大将军,上护,护军等等。

    名头不怎么响亮,李二凤以后打算改改。

    至于封爵和食邑,也都是虚封,两千户折算粮食两千石下发。

    “谢陛下。”吕锦神情淡然的拱手谢恩。

    吕锦谢恩后,杨广等人见李二凤没有追究到底的意思,再次向李渊请命。

    李渊还能怎么?

    只能答应。

    见李渊妥协,杨广得寸进尺,出声道:“陛下,臣等提议复设丞相之位,以秦王代丞相之职,录尚书事。”

    李渊心中气急,先复设丞相,然后是不是就要降九锡了?

    逆子之心昭然若揭啊!

    果然如李渊所料。

    只见阴世师,这个他以前的铁杆出列道:“隋国公所言不错,却还不够彰显秦王之功,臣请陛下降九锡,赐六玺,再封秦王禁宫骑马,见君不拜......”

    “过了。”

    李二凤见李渊脸色越来越黑,李元成一张脸也阴沉得吓人,不得不出声打断。

    再让阴世师说下去,这两人就要破防了。

    而且九锡,六玺一降,这不是明白的告诉大家。

    他李二凤下一步就要逼父篡位了吗?

    到时候不得在这个世界流传一句,“李元凤之心,路人皆知?”

    这可不行。

    虽然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丞相之位可以要,九锡,六玺就先不要了。

    太急了点。

    “父皇,大臣们只是玩笑之言,当不得真,不过儿臣打算将关中之地也改郡设府,儿臣愿暂时兼任关中道行台尚书令一职,为朝廷稳定关中。”

    “另外,为方便管理两道军政,儿臣愿暂时履行丞相职务,并设立秦王府军机处,设军机处大学士若干,辅助儿臣。”

    “请父皇准许。”

    发生了这样的变故,李二凤演也懒得演了,开口就是要权。

    他话音一落,程咬金等大将纷纷抱拳开口:“请陛下准许。”

    他们并没低头,就这么直勾勾的看着李渊,声音如雷,带着阵阵杀气。

    杨广等大臣看着这一幕,不由缩了缩脖子,李渊这是犯了这群杀胚的忌讳,以后哪怕他是李二凤的父亲,也无法被这群武将尊敬了。

    他们也不迟疑,在李二凤这些心腹武将话音落下后,杨广等一众大臣,包括柴绍,李道宗立刻出声附和。

    “请陛下降旨,恩准。”

    看到这一幕,李元成双拳紧握,河东道设大行台由秦王暂管,关中也设大行台,还是由秦王暂管,那朝廷还剩下什么?

    就一个长安城吗?

    那这太子,这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李元成心里憋屈得不行,连忙出声反对:“父皇不可,哪有地方不归朝廷管,而归藩王管的道理?还设王府军机处,这不是相当于另立朝廷吗?”

    “父皇千万不能答应啊!”

    李元成一脸焦急的说完,又扭头双眼死死的看着李二凤,斥责道:“二郎,父皇不仅是大唐的皇帝,还是我们的父亲,你这是要做那无君无父之人,带着大家逼迫父皇吗?”

    面对李元成的指责,李二凤轻笑一声没有理会,抬头看向了李渊。

    区区道德绑架,动摇不了他心中的武德。

    李渊却没有回应,眼神冷漠的看着李二凤。

    他没想到这逆子也不演了,虽然没有直接废了他,但如此做法,跟废了他有什么区别。

    他倒要看看,这逆子是不是真的一点不念父子之情。

    见李渊久久没有开口,李二凤当即收回目光,一脸微笑看向李元成:“大哥此言差矣,我这样做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唐的稳定,等我把整个天下都稳定下来,让父皇和大哥接手一个安定繁荣的大唐,难道不好吗?”

    “不过既然大哥反对......”

    说着,李二凤看了看一众大将和大臣,面向李渊拱手道:“父皇是儿臣妄言,此事就此作罢。”

    见状,李渊和李元成两人松了口气。

    看来老二还是念父子之情的。

    李渊露出微笑,正要揭过此事,对这次大胜,论功行赏。

    “慢着。”

    就在这时,尉迟恭一步跨出,瞪着眼睛很不客气的拱了拱手:“陛下,这官秦王坐不坐是一回事,陛下封不封是另一回事,秦王如此大功,陛下若不册封,便是赏罚不明。”

    “如此赏罚不明,这大唐之臣,我尉迟恭不做也罢。”

    程咬金等将领闻言,同样抱拳高呼:“请陛下论功行赏,下诏册封,否则我等便不是大唐之臣。”

    言下之意很明白,我们不是大唐之臣,那就只能是乱军了。

    李渊肺都快气炸了,这是论功行赏吗?

    这是要让他当傀儡啊!

    他不想当这个傀儡,难道有错吗?

    李渊忍不下这口气,相比于当傀儡,他宁愿去当太上皇。

    于是他再次给张亮和公孙武二人去了个眼神。

    为了自己的权利,高低也要搏上一搏。

    收到信号,张亮和公孙武二人激动得不行,眼看就要尘埃落定,没想到峰回路转,功劳又回来了。

    二人当即就要发暗号。

    这时,殿外一阵急催的马蹄声响起,铠甲哗哗作响。

    接着就见秦叔宝手持双锏,带着数十名身披重甲,手持铁盾的玄甲军走了进来。

    殿外数百名玄甲铁骑,骑在具装战马上手持骑枪严阵以待。

    看到这番场景,一些资格较老的侍卫额头都上冒出了冷汗,狠狠咽了咽口水,仿佛三个月前的那场变故重现眼前。

    李渊也好不到哪去,连忙开口大喊一声:“慢着。”

    这么多手持盾牌的玄甲军进来,就算强弩也没啥作用,还搏个鬼啊!

    傀儡就傀儡吧!

    只要保住皇宫,保住禁军,那就还有机会。

    他给张亮二人投去一个计划停止的眼神,沉声开口道:“众位爱卿的请求朕认为很合理,朕这就下诏,封秦王为河东道大行台,大都督,关中道行台尚书令,大都督,恢复丞相之位,由秦王任丞相,录尚书事。”

    “退朝。”

    说完,不顾愣神的秦叔宝和玄甲军,快步离开了大殿。

    等他离开后,秦叔宝迟疑的走到李二凤面前问道:“殿下,偏殿应该还有埋伏,要不要末将把人揪出来?”

    “算了。”

    李二凤摇摇头,带着众将与大臣们离开了大殿。

    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李元成满心都是失落,从此以后,他这个太子便只是个笑话,只要李二凤不死,他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争斗挑明,拼的就不再是政治,而是武力。

    “完了。”

    “父皇为何要行这等昏招?”

    “跟二郎比武力,我们哪有胜算?”

    李元成满心都是崩溃,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大殿。

    他准备回去后,就写奏疏,辞去这太子之位,不当这个笑话。

    李神通深深的叹了口气,对李渊失望无比。

    他完全没想到李渊还想来一场兵变,对儿子动手。

    结果还是没有通知他。

    这是没把他当自己人了!

    “这样也好,那我倒向二凤,心里也没有负罪感了!”

    李神通再次凝视了一眼李渊离开的方向,转身大步走出了显德殿。

    这场变故,被称作“显德殿之变”。

    大臣们虽然没有外传,但史官却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显得三十一年腊月。

    唐高祖李渊因忌惮秦王李元凤功高震主,不顾父子之情,于显德殿中操兵弄武,欲以武力剪除秦王,幸得群臣鼎力护佑,这才保全秦王于危难。

    自此以后,秦王李元凤开始以王爵之身,行使皇帝大权,凡军政大事,都要经王府军机处审阅,加盖秦王大印才能下发生效,一个辉煌无比的大唐帝国,也因此而诞生......

    (本来不想这么写的,看大家评论要早点兵变,可太早当皇帝,天策上将这些词条就触发不了,就想了这么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