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天下诸国
蜀郡成都。
作为蜀国的都城,成都无疑是蜀国最大的城池,也是最富有的城市。
成都坐落在益州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良田众多。
农业上拥有都江堰之利,几乎没有什么洪灾,旱灾,粮食产量在天下各郡排行中,从未跌落过前十。
经济上蜀锦冠绝天下,畅销各国供不应求。
在刘氏子孙近两百年的发展下,蜀郡人口超过两百万,在整个天下排名第三,仅次于洛阳和汝南,超过了原本第三的南阳郡。
仅成都一座城池,人口就接近百万,足足九十三万之多,仅次于韩国的洛阳。
蜀国坐拥三川之地,北有汉中南至永昌,牂牁,西起武都东至秭归,一共拥有十七个郡,九百余万人口,国力仅次于楚国。
蜀国丞相诸葛陵,作为前大汉丞相诸葛亮的后人,虽然远不及诸葛丞相,但还是颇有一些才能。
特别是在内政和战略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能力。
他担任蜀国丞相十五年间,对内整顿吏治,大力惩治不法豪强,收其田地还耕于民,鼓励养蚕制丝,兴办了纺织工坊和染坊。
十几年过去,各种蜀国丝绸,锦缎,蜀棉等丝绵品,充斥到天下各国市场,最远销售到中亚和天竺地区。
哪怕是在长安这么近的地方,一匹蜀锦也要卖十两黄金,比从蜀国运出来翻了五六倍。
而且蜀国还不要各国的铜钱,只能用黄金和粮食,去换诸葛陵发明的蜀国大钱。
值千钱。
一枚就价值一贯。
用这个钱,才能从蜀国拿到蜀锦。
即便这样,还是让人趋之若鹜,世家大族,达官显贵,无不以有一身蜀锦衣袍为荣。
商人们络绎不绝,纷纷运送着黄金,粮食,去蜀国换大钱,买蜀锦。
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蜀国缺什么的时候,商人就能运那样物品来换蜀国大钱。
除此之外,诸葛陵还清革兵制,整军备武。
并任用姜博宇为卫将军,负责清查军队,裁汰老弱,补全空额。
任用赵阳为翊军将军,中护军,兼兵部左侍郎,负责选拔与考核将才。
任用关天御为骠骑将军,张兴为车骑将军,全权负责练兵事宜。
数年间,把蜀国的常备军队由十八万,扩充到二十五万,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对外,诸葛陵西和吐蕃,向东与为敌两百年之久的宿敌楚国罢兵言和。
转而把目标放在了一直袭扰蜀国南疆的大理国,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在去年把大理国打到了云南南部,赶去了东南半岛,与安南和沧澜(老挝)两国作伴。
如今经过一年休养,诸葛陵又把目光看向了战乱不休的关中。
立誓要让大汉还于旧都。
有人或许会疑惑,诸葛陵仅一个丞相,又是打仗又是封官,哪有这么大的权利?
还一当就是十五年?
皇帝呢?
皇帝在干嘛?
不怕权臣篡权自立吗?
确实,要是在其它国家,诸葛陵这堪比李二凤的权力,皇帝该睡不着觉了。
可在蜀国不同。
在蜀国,丞相这个位置就是为诸葛家存在的,也只有诸葛家后人才能出任丞相一职。
若诸葛家后人才能不足,丞相这个位置就会空置下来,由左右仆射分理丞相事宜。
但凡诸葛家有人出任丞相之位,蜀国皇帝几乎都会放权,有雄心的皇帝会和丞相携手共进。
没有雄心的皇帝,直接就高乐去了。
就比如现在的蜀国皇帝刘阐,就不喜欢理政,也没什么雄心。
他八岁继位,如今才二十三。
继位前是诸葛陵的学生,继位后还是诸葛陵的学生,面对诸葛陵也不是叫丞相,爱卿。
而是叫先生。
诸葛陵也是从刘阐继位就担任丞相辅政,一当就是十五年。
蜀国的大事全凭他一言而决。
诸葛陵也劝过刘阐,曾对刘阐说:“陛下现在也大了,该学会理政了。”
刘阐嬉皮笑脸的回了一句:“有先生在,朕放心。”
自那之后,诸葛陵也劝过几次,刘阐每次都是这句话,然后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诸葛陵每次都失望的摇头,只能加大刘阐的学习量,让他没时间高乐。
丞相府。
才刚过五十就已经满头白发的诸葛陵,批完最后一封公文,抬起头看着皇宫的方向,悠悠叹了口气。
“陛下啊!你再不学会处理朝政,等臣走了,谁来替你担起大汉的重任。”
跟前世的蜀汉一样,蜀国的臣民始终不承认蜀国这个称呼。
这里是大汉,而他们是大汉的臣民。
就在诸葛陵为蜀国的前途担忧之时,丞相府长史李孝先突然闯了进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丞相。”
李孝先泪流满面,悲痛的喊出一声,然后匍匐在地,行了个大礼。
诸葛陵一惊,连忙跑过去将他扶起。
“孝先可是遇到什么变故,使你如此悲痛。”
李孝先没有起身,紧握住诸葛陵的手,大哭道:“丞相,我固原李氏被暴唐灭门了,这个李氏庄园被付之一炬。”
“数万人啊!”
“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李孝先拉着诸葛陵拗哭不止。
诸葛陵心中也是一惊,看着面前这个属下兼好友 ,他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
李元凤的政令他也听过,在他看来还谈不上暴戾。
大军过境鲜少有人能做到秋毫不犯,李元凤只是把对百姓的侵害,转嫁到了世家豪族身上,对普通百姓都算得上仁慈。
只是他没想到李元凤竟然对世家狠辣到这个地步。
何况固原李氏跟李唐皇室还是同族,动则灭门,屠戮数万人,实在是太过冷血。
诸葛陵政感慨之际,李孝先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丞相,北伐吧!”
“暴唐李元凤之政,暴戾毒辣,视天下世家如被圈养牛羊,今日屠戮我固原李家,明日就能屠戮其他世家,天下世家必不能放任他继续下去。否则等李元凤做大,这刀可能就会落在他们头上。”
“天下世家此刻恐怕恨不得除李元凤而后快,必定携手共进,鼓动诸国伐唐。”
“此正是北伐暴唐,进取关中的最佳时机,若调和诸国战事,联合周边诸国一齐伐唐,定能一举覆灭暴唐。”
李孝先抹干眼泪,看着诸葛陵坚定的抱拳:“丞相,我愿为大汉奔走联络世家与诸国,促成联军,扶我大汉还于旧都。”
诸葛陵皱了皱眉,没有立刻答应。
北伐之事他早在准备当中,大量粮草屯于汉中,本来打算明年开春,天气转暖就出兵。
让大汉还于旧都,是诸葛家两百多年来的梦想。
不过他想的是先打西凉。
汉军想要伐唐,要么出散关攻打陈仓,要么走斜谷道,先取陇右为后方经营屯粮,然后再行伐唐。
诸葛陵偏向后者,这样最为稳妥。
可陇右之地,大部分在西凉手上,诸葛陵担心伐唐之际,西凉会趁火打劫。
作为相府长史,李孝先也知道诸葛陵的打算,见他不说话,当下便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丞相不必忧心西凉,此次伐唐西凉也会出兵,等覆灭暴唐,丞相可许诺支持薛举覆灭北凉,向西经营,如此可换得西凉在陇右的土地。”
“即便薛举事后反悔,我汉军已在关中站稳脚跟,还怕他一个国小民寡的西凉?”
诸葛陵闻言一顿,摇着家传羽扇,淡淡的瞥了李孝先一眼。
他心知肚明。
陇右李氏对薛举恐怕也是这番说辞,估计还像薛举保证,会在事后支持他与大汉夺取关中。
诸葛陵没有点破,就像李孝先说的那样,西凉一小国,除了骑兵犀利,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只要击败李元凤,要是薛举老实,可任他先行经营西域,要是横生野心,大汉也有借口收回西凉。
这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