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变故横生(第2页)
“朕意一撅,尔等不必再劝。”
“另外......”
说着,杨玄感看向弟弟杨玄奖道:“与李唐结盟之事继续,秀儿与李元凤联姻之事朕也同意了,玄奖你再走一趟,把秀儿送去长安。”
杨玄奖躬身道:“臣弟遵命。”
杨玄感点点头,又看向众臣道:“自今日起,韩国将与魏国不死不休,上下立刻整军备战,待到明年,朕要亲率十五万大军,一举踏平魏国。”
“他国军队,也不允许通过韩国的土地借道伐唐。”
听到杨玄感豪气之语,大臣们响应者寥寥,大部分人都皱起眉头,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有少数大臣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声:“城等领命。”
不过杨玄感语气坚决,这些大臣也没有多费口舌去劝。
见大臣们反应冷淡,杨玄感也不在意,扶袖大喊了一声“退朝”,自顾离开了大殿。
众城盯着他离开的背影看了一会,这才起身离开。
出了皇宫,大臣们便聚在一起小声议论起来。
“郑大人,为何不再劝劝陛下,如果韩国挡在河洛之地不肯借道,即便组织起联军,又如何伐唐?走河北还是走巴蜀?”
“更何况,以韩国军力之强,若执意与魏国死磕到底,那魏国和齐国都无法抽身,没有齐国牵头,联军如何能组织起来?”
听到同僚话里的忧虑,郑大人压着声音,漫不经心的开口:“韩国的问题就在咱们这位陛下身上,陛下刚愎自用哪听得进劝啊!”
“依我看,咱们韩国下一代还是要选个能听劝的君王。”
“高大人你说呢?”
高大人忽然停下脚步看向郑大人,眼中带着询问的意思。
郑大人看了看天,叹气的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么急着出动大军伐魏,准备哪能充分,万一遇上什么瘟疫,可就苦了将士们了。’
“你我还是都用点心,把大军所需的物资筹备妥当吧!”
说完,郑大人便没在开口,忧心忡忡的坐上了自己的马车。
高大人站在原地思考一阵,随后轻笑着点了下头。
“还是郑大人高明啊!韩国下一代确实需要一个不那么好战的君王。”
脱口吐出这句,一脸轻松的上了马车。
郑大人回到家里后,就派人往荣阳主脉送了封信,建议主脉把一部分财产和族人转移到长安去经营。
如果这一次李元凤再赢了,就把陆续把剩下的财富都转移到关中,河东等地,免得到时候拿出来心疼。
要是李元凤输了也没什么损失,就当提前布局关中。
总之,天下世家想搏一搏的同时,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而在洛口的李密,现在却是一脸懵逼和懊恼。
他看了看眼前的陇右李氏门人,又看了看桌案上给诸将请功的奏疏,整张脸都黑得吓人。
“你......”
“为何就不能早两天来?”
本来他还在为杀掉韩国最后的顶梁大将沾沾自喜,结果......
现在又要和韩国言和。
这如何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