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李渊太难了
(前面的是不是要改一下,感觉把蜀国丞相写得像诸葛丞相一样,有点不妥)
不用李渊去请。
觉得时机差不多,李二凤亲自带着文武百官进宫参加了朝会。
“吾皇万岁。”
大殿中,李二凤带着群臣躬身向李渊行礼,高呼万岁。
直接把李元成该做的事情揽了过来。
“众爱卿平身。”
坐在龙椅上的李渊,看着殿中,殿外,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很有一种不真实的官爵。
凡是在京所有五品以上官员,无论是京官还是外官,几乎全部都来了。
殿内站不下就站到了殿外。
差不多有小两百人。
比他登基大典那天的人还多。
这也是那逆子掌权以来,第一次各部大臣都到齐的朝会。
“老二这逆子竟能让如此多人拥护?”
“要是没了他,朕真的能够掌握朝堂,掌握大唐吗?”
看着这么多人以李二凤马首是瞻,李渊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参拜完毕,不用李渊提醒,几名太监搬了把椅子过来,放在了龙椅下手,然后眼神询问的看向李二凤。
像是在问他,是不是要上来坐。
见到这一幕,李渊气愤不已,一口气没差点没提上来。
他可记得,对这逆子的册封恩旨,可没有御前赐座这一条。
这些宦官,竟敢明目张胆不把他当回事了。
李渊心里憋屈得不行,却又无可奈何。
现在府兵充入禁宫各门,替代了禁军,不怪这些宦官着急的献殷勤。
对于禁军的调换,李渊心里也是提心吊胆,生怕是李二凤发现了张亮和公孙武二人对他的效忠,这才如此着急的解除他的武力。
要是没了张亮二人,他的谋划成功几率至少要降低一半。
想到此处,李渊没心情去管椅子的事。
赐座就赐座吧!
反正这逆子都快骑到他头上来了,不在乎多这一把椅子。
惴惴不安的看向李二凤。
“二郎......”
“陛下。”
李渊才刚开口,李二凤就出声将他打断,漫不经心的对着太监摆摆手,示意他们把椅子撤下去。
圣旨没写的东西,他不屑去提前占有。
下次再补上也不迟。
等太监领会他的意思,把椅子撤下去后,李二凤这才看向纳闷的李渊。
“现在乃是大朝会场合,陛下该称臣为秦王,或是丞相。”
李渊:“......”
听到这话李渊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他身为父亲,还不能喊着逆子一声二郎?
他不光要喊二郎,还要喊逆子。
逆子,逆子,逆子......
李元成也黑着个脸,沉默不语,面无表情的站在一边冷眼旁观。
现在站出去给李渊撑场子,只会是自取其辱罢了!
李渊默默在心里喊了很多遍逆子,这才舒坦一些。
看着李二凤一本正经的脸,心中暗想:“还跟朕摆谱?朕喊了又能怎么样?”
李渊得意的勾了勾嘴角,开口道:“二...秦王,丞相。”
“不知秦王丞相为何擅自更换禁军,而不向朕禀报?”
听到李渊的称呼,李二凤嘴角一勾,不管李渊心里如何想,表面上顺从就好。
一次退让,就会次次退让,潜移默化,以后任对于他的决定都会犹豫,无法果断的下定决心。
“陛下何出此问?”
“臣身为丞相兼十六卫大将军,天下任何兵马都有轮换调动之权,不过是正常调动禁军去战场磨炼,等历练一番再轮换回来。
此等小事,何须向陛下请示?”
李二凤一脸玩味的看着李渊,笑得耐人寻味。
李渊闻言一窒,他身为皇帝,即便没有实权,难道过问一下禁军的调换都不行?
这可关乎着他的安全。
不过李二凤的回答也让他放心不少,至少表明张亮和公孙武没有暴露,还能调回来。
这就好。
只希望这二人能保持本心,不要被些许利益所诱惑。
“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再多问,只是天下兵马皆由秦王节制,这次薛举大举来犯,不知秦王何时出兵退敌?”
李二凤拱手道:“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
“薛举无端兴兵挑衅,犯我大唐疆土,夺我城池,杀我百姓,西凉军所过之处,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其行为人神共愤,三军将士闻之无不愤慨,纷纷向臣请战,誓扫敌酋。”
“面对薛举恶行,面对三军将士群情激愤,臣若无动于衷,如何对得起那些死在薛举屠刀之下的百姓。”
“今日,臣特向率群臣向陛下请命,愿率十万正义之师征讨薛举,削其首,灭其国,还关西一片朗朗乾坤。”
“请陛下发檄文,下圣旨,痛呈薛举恶行,为大军誓词。”
李二凤抱拳,躬身请命。
其余大臣见状,全部开口向李渊请命。
“请陛下发檄文,下圣旨,痛呈薛举恶行,为大军誓词。”
其实出兵完全不需要李渊同意,可李二凤要他亲笔写一封通告天下的檄文。
见大臣纷纷请命,李渊脸色阴沉迟迟没有答应。
这檄文一写,岂不是告诉天下,即便他们父子再有矛盾,为了大唐,那也会同心协力,共同抵御强敌。
这样一来,天下世家岂不是误认他跟逆子是一伙的?
还怎么支持他拿回权利?
李渊很清楚,别看现在天下都在声讨大唐,甚至在暗中组织联军。
可大唐不会灭。
蜀国,韩国不会允许西凉完全统一关西。
楚国,韩国,西凉,不会允许蜀国再得关中。
楚,魏,齐,不会让韩国占领关中。
齐国更希望一个不弱也不强的大唐,横在关中,挡住蜀国也牵制韩国。
所以这次最多也就是丢掉河东之地,以及老二那逆子的性命。
虽然丢掉河东有些可惜,但大唐能回到他手中,以后就有机会拿回来。
李渊斟酌道:“秦王,这檄文何须朕亲自操笔,秦王府军机处人才济济,你自己找人写一封......”
“不可。”
不等李渊说完,李二凤立刻将他打断。
“陛下,此乃号召大唐百姓同仇敌忾的檄文,怎能假他人之手?”
“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让全大唐的百姓和将士误会,陛下不愿与大唐同仇敌忾,反而冷眼旁观,说不定还跟敌国勾结出卖大唐?”
“若这些闲言碎语传出,陛下还有何面目稳坐在这大唐皇帝的宝座上?”
李二凤躬身道:“请陛下亲笔书写檄文,号召全国,提升士气。”
李二凤偷瞄了一眼脸色阴沉得吓人的李渊,心中暗乐:“父皇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我先把你这条路断掉,即便我失败了,诸国也不会让你继续执掌大唐。”
看着李二凤惺惺作态的样子,李渊心里一阵烦躁,他岂能不明白这逆子的威胁?
要是他不写这篇檄文,那这些谣言就会传出去,以后即便拿回权利,百姓和将士也不会承认他。
说不定等不到那个时候,将士们就会冲进皇宫将他推翻。
这是在将他的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