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北凉变故
武威王宫之中,马孟银拱手看着李轨,将李二凤的话原封不动转达给他。
北凉的王宫并不大,说是王宫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府邸,朝会大殿也不像中原大国那样宏伟,却不显寒酸。
看上去有一种小巧玲珑,五脏俱全的感觉。
殿中龙台,御座,九五之阶样样都有,就像是大唐显德殿的缩小版。
殿中没有百官汇聚,只有寥寥二十余人。
而这些人不是宰相就是尚书,侍郎,以及高阶将军,且一人身兼数职,总之整个中枢的职位,几乎都挂在了这二十余人身上。
不过今日除了这二十余人,还有两名外来者。
正是宇文拓以及宇文成都二人。
李轨坐在不算太高的御座上,看着下方的马孟银,脸上挂着莫名的冷笑。
“秦王,这称呼算得上尊敬,骠骑将军倒是很懂礼节。”
“依马将军之见,觉得寡人该不该投降大唐?”
李轨看似在称赞和询问,可语气中的嘲讽之意却没有丝毫掩饰。
马孟银没有听出李轨话里的嘲讽,认真回道:“如果仅以末将之见,那末将觉得应该归顺。”
“现在大唐击败突厥,灭了西凉,朔方的梁师都以是瓮中之鳖,在整个关西之地,大唐已经再无敌手,我北凉国小民寡,四周再无友邦支援,负隅顽抗只是自寻死路。”
“所以与其最后无奈投降,不如现在归顺。”
马孟银说完,眼神希冀的看着李轨,他现在已经不想再跟李二凤交战。
虽然两人只是一面之缘,但马孟银却已经把李二凤当做知己。
当今天下,唯有秦王懂他,礼遇他,看重他,与他一见如故。
堂堂秦王,一个让天下都畏惧的秦王,却不拘身份,与他席地而坐开怀畅饮,更亲手为他斟酒,为他作诗。
他马孟银何等荣幸。
面对这般待他的秦王,若非已为北凉之臣,他马孟银早已生死相随。
李轨沉默不语,大唐击败突厥的消息他刚刚收到,若是没有联军和蜀军,他也会考虑归顺。
可如今联军五十多万伐唐,蜀军也尚未被击败,李唐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他还有机会,岂会甘心投降?
假若联军击败了李唐,那他李轨便可以拿下整个凉州,说不定还有机会进军关中。
在此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刻,投降万万不可能。
而宇文拓听马孟银提起李唐击败突厥之事,脸色就变得有些不好看。
当初他还在薛举营中嘲笑李靖懦弱,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想想都让他有种社死当扬的感觉。
“是吗?”
此时,下定决心的李轨看着马孟银冷笑道:“骠骑将军为何只字不提蜀军和联军?”
“还是说骠骑将军已经打定了投降的主意,或是已经暗中投靠了李元凤?”
“寡人听说骠骑将军与李元凤就在那两军阵前,开怀畅饮,有说有笑好不潇洒。请问将军这次回来,可是要取寡人项上人头,好做将军降唐的投名状?”
李轨逼视着马孟银,眼里透着淡淡的杀意。
听到这话,马孟银顿时瞪大了双眼。
他没想到李轨会如此看他,当即抬头看着李轨,不满的冷哼了一声:“我马孟银行得正坐得端,与李元凤也只是惺惺相惜,一言一行皆在大军眼中,从未有任何背叛之举、”
“我既是北凉之臣,便不会做这等卖主求荣之事。”
“大王何故污蔑于我?”
马孟银不忿的反驳。
李轨却冷笑不止:“好一个污蔑,好一个惺惺相惜,相惜道有杀李元凤的机会都不忍下手,如此前后矛盾,马孟银,你不觉得可笑吗?”
李轨冷眼怒视着马孟银,接着一拍桌案,猛地站起身道:“吕锦能杀自己义父投唐,同是大汉骠骑之后,没想到你马孟银也是一丘之貉。”
“来人,将这叛贼给我拿下。”
李轨面无表情,不管马孟银现在有没有背叛,留着始终是个隐患,顺便还可以将马孟银手里的兵权收回来。
整个北凉有一半以上的兵权都在马孟银手里,李轨早就想将他收回来了,只是以往一直没有理由。
听到李轨大吼,殿外瞬间冲进来几十名刀斧手,眼看就要冲向马孟银。
宇文拓连忙出声道:“北凉王且慢。”
同时给宇文成都使了个眼色。
宇文成都会意,立刻出手替马孟银拦住了刀斧手。
马孟银与麾下几员部将此刻已经拔出宝剑,准备反抗,虽然他没有背叛,但也不会坐以待毙,任由污水泼在身上。
只是他没想到,宇文拓居然会出手帮他。
危机暂时解除,马孟银提着宝剑,目眦欲裂的看着李轨质问道:“大王就如此不信任于我吗?”
“我马孟银不是吕锦那种小人。”
李轨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没有回话,扭头就看向宇文拓,不满的问道:“宇文将军这是何意?”
宇文拓拱手道:“北凉王切勿中了李元凤的离间之计。”
“李元凤一贯擅长此计,此次分明就是故意与马将军交好,从而引起北凉王的误会。”
“若北凉王此时杀了马将军,无疑是自断一臂,让李元凤奸计得逞。”
“还望北凉王三......”
宇文拓话还未说完、
就在这时,一名北凉侍卫跑了进来。
“大王,有薛举逃出来的亲兵到处疯传,宇文拓是李元凤的内应,之所以他与李元凤交战这么多次都毫发无伤,就是与李元凤在演戏,目的就是麻痹诸国,让李元凤扫平天下。”
“所以他每到一处,不用多久那里就会迎来李元凤。”
“梁国如此,西凉如此,我们如此,就连突厥也是宇文拓的干若才没能及时出兵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