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策 作品

第34章 地产禅心(BBBA)

第一节:烂尾楼的新生

\"陈总,您确定要这么做?\"

董事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陈总刚宣布完他的决定,十几位董事面面相觑,都觉得他们的老板疯了。

\"确定。\"陈总的声音很平静,与一周前判若两人,\"城南那个烂尾楼项目,改建为社区养老中心和青年公寓。一楼到三楼做养老设施,四楼以上做青年公寓。\"

\"陈总,\"财务总监推了推眼镜,\"这个项目已经亏损三个亿了。按原计划强行完工销售,至少能回收两个亿。您现在要改成…养老中心?这能赚钱吗?\"

\"不是所有事都要赚钱。\"陈总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老李,你还记得咱们二十年前是怎么起家的吗?\"

被点名的李副总一愣:\"当然记得,给农民工兄弟盖宿舍楼…\"

\"对,那时候我们赚钱了吗?\"陈总转过身,\"没有。但我们赢得了什么?信任。那些农民工兄弟后来都成了我们最好的工人,最忠诚的伙伴。\"

他拿出一份设计图:\"这是新的规划。养老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收基本运营费。青年公寓租金低于市场价30%,优先租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

\"陈总,恕我直言,\"另一位董事忍不住开口,\"公司现在资金链已经很紧张了。这样做,我们撑不过三个月。\"

陈总笑了:\"谁说养老中心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这个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他看向所有人,\"我问你们,如果你们的父母老了,你们希望他们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会议室陷入沉默。

\"给我三个月时间,\"陈总说,\"如果三个月后,这个项目还是看不到希望,我引咎辞职。但这三个月,请相信我一次。\"

第二节:意外的回报

一个月后,\"安心园\"养老中心正式开业。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一天就有三十多位老人前来参观。不是因为广告——陈总根本没做广告,而是因为口碑。

\"听说这里是陈总办的,\"一位老奶奶拉着女儿的手,\"就是那个以前给我老伴儿盖房子的陈总。他是好人,不会骗我们的。\"

原来,二十年来,陈总的公司盖了无数房子。虽然后期为了利润做了很多错事,但早期的那些良心工程,老百姓都记在心里。

更让人意外的是,养老中心的运营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养老院。

\"我们不是把老人圈养起来,\"负责运营的王护士长介绍,\"而是创造一个社区。老人们可以种菜、下棋、跳舞,还可以教年轻人手艺。\"

楼上的青年公寓也别出心裁。每个租客都要签署一份特殊协议:每月至少参加两次社区活动,陪老人聊天、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或者一起包饺子。

\"这叫代际互助,\"陈总解释,\"年轻人得到便宜的住处,老人得到陪伴和帮助。双赢。\"

第二个月,奇迹发生了。

媒体开始报道这个特殊的项目。《都市晚报》的标题是:\"有温度的地产商——当利润让位于良心\"。

电视台来采访时,一位老爷爷的话让无数人泪目:\"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一次。但在这里,我有三十个'孙子孙女'。昨天小王教我用微信视频,我终于能天天看到儿子了。\"

一位刚毕业的女孩说:\"房租便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家的感觉。李奶奶会给我们做饭,张爷爷会帮我们修东西。这不是租房,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