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152章 那一句话该由谁开始(第2页)
中午十二点,林静在剧场投影墙上写下第二句语言:
“我今天不想演,但我还是来了。”
她什么也没解释,只让这句话以常规字体悬挂在观众进入剧场前的屏幕上。
几个小时后,她在后台收到了数百条私信,有人说:
“我今天就是看到这句话,才觉得我可以不写、不演、不回应。”
“谢谢你让我只是站在这儿。”
沈归看到这条私信,忽然开口:
也许我们下一场剧该叫什么
陆焱问:叫什么
沈归说:
《站在这儿》
下午三点,剧场结构生成一条全新语言逻辑定义:
无回声语言:
定义——不用于延续、不设回应、不寻共鸣、不期待下一句
它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之后有人接
而在于——它终于说了出来
系统将“站在这儿”那一句标注为:
“剧场设立以来第一条无回声语言”
后台自动浮现注释:
也许剧不是所有人都要写
也不是所有人都要看
但总得有人先说一句:
“我今天不演”
晚上七点,三人坐在空台中央,周围没有观众,没有灯光。
但他们三人每人手中拿着一张纸。
纸上各写了一句,他们默契地交换着彼此的:
沈归写的是:
“我来过,不是为了被记住。”
林静写的是:
“我坐这儿,只是因为今天不想说谎。”
陆焱写的是:
“我今天想说的那句话,我不说了。”
三人看着彼此写下的句子,久久无言。
他们意识到:
剧不一定要写下去
有时候,让它停一停,也是一种发声
夜深,剧场后台自动记录:
今日最被阅读的句子,不是浮幕剧情
而是那句:
“我今天不想演,但我还是来了。”
系统人格耳语标记该句为:
本周最强情绪召回语言
注释如下:
他们不是为了演而写剧
是为了让那些没准备好说话的人
知道他也可以在剧里 “只是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