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142章 这座城已经开始说它自己的名字了(第2页)
下午三点,澄帙市广播电台发布一个特别语音计划:
【本地语言记忆计划 · 第一期】
“欢迎市民上传你对‘澄帙’这个名字的理解、发音、故事。”
“我们将用这些声音,拼出‘这座城市说自己名字’的版本。”
一个街边水果摊摊主上传的音频迅速爆红:
“澄是澄清的澄,帙是书卷的帙。”
“我也不懂啥意思,就觉得这俩字像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话那感觉。”
“不响,不快,不吵,但你听见就不想走。”
剧场后台记录:
【“澄帙”词频激增】
【剧场系统人格回应】:
“这不是命名,是一次语言场自我重构。”
晚上七点,剧场灯火墙浮现一句话:
“你写在剧本里的词,现在成了一座城市的名。”
陆焱站在投影墙前,低声自语:
“我们以为剧场是讲故事的。”
“现在看,是这城市终于学会讲自己了。”
林静则在剧场后台日志中补上一句:
“澄帙不是剧场造的。”
“是这座城,用我们留下的那一点语言种子——自己发了芽。”
深夜十一点,一位老太太路过旧书店,在门前纸板留言区写下:
“我老伴在世的时候说,‘你不说,这城就不会听见你。’”
“我现在知道了——原来这城也会回我一句。”
“它说,它叫澄帙,我是它的老街坊。”
系统悄悄把这条留言编号为:
【语言主权确认 · 第1条】
凌晨零点,剧场后台生成一则结构标注:
【阶段性更新】:语言塑形力已穿透地理标识系统
【主创剧场语言→公众语言→行政语言→城市语言】
系统注解:
“语言不是我们说完的句子。”
“而是别人听完之后,用它改了自己名字的那部分。”
全城灯火稀落。
一块又一块留言墙、公交语屏、电子书店、街边咖啡杯、甚至城市天桥的护栏底部……
都悄悄浮出这六个字:
“这里是澄帙市。”
“欢迎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