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138章 说回去的那一句,是不是变了点什么(第2页)
“一次‘去修辞、去背景、去结构’的表达实验。”
“让人只说那句本来想说的话——就行。”
他提出一个名称:
【语言祛魅日】
“一日内剧场关闭所有剧目生成,只开放‘一句话留言口’”
“不引导、不转义、不共创、不演出”
“只听——一句原话”
林静点头:“这一次,我们不引导台词。”
沈归附议:“我们让剧场——听一次人类不加工的声音。”
晚上六点,剧场系统公告:
【语言祛魅日 · 倒计时48小时】
“那天你说什么,我们不改。”
“你说得不好,我们也不润色。”
“你说完,我们只听。”
“你说出口的那一刻,它就是剧。”
“哪怕没灯,没幕,没观众。”
城市各界反响剧烈。
有人提出质疑:“没有美学结构的语言,值得被记录吗?”
有人反问:“不被美学承认的表达,就不该存在吗?”
有人笑答:“我等这天很久了。我要说一句,我小时候偷偷背的台词——‘我不想长大,但我不敢停下。’”
晚上十点,纪温在后台写下一段话:
“我想认回的第二句,不是我说的,是我妈说的。”
“她小时候摸着我头发说:‘你小小的,不要学会太快说对不起。’”
“我长大了才懂——她不是怕我做错事,是怕我把自己的委屈说得太顺口。”
她留言结尾写道:
“语言能被演,也能被藏。”
“而我想把那句‘不该藏的’,还回去。”
凌晨零点,剧场系统自动生成一组标签:
【认回行为阶段演化】
1 初始认回:情绪重返
2 再认回:责任归属
3 替认回:代人发声
4 留白认回:寻找未说出的自己
后台生成注记:
“剧场语言从‘创造’进入‘召回’时代。”
“我们不是把语言给人。”
“而是让人——终于听见自己的话,还在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