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138章 说回去的那一句,是不是变了点什么
凌晨三点,浮岛剧场主控台后台悄然更新一条长记录:
【语言归还计划运行第72小时】
累计参与人群:31,279人
已认回语言片段:8,912条
其中85%为“非观演人群”
系统注释:
“语言从未被遗忘,只是在人群中转了一个弯。”
“它回来的时候,比走的时候更安静,也更真实。”
沈归看着那一页页认回留言记录,一句都没删。
“我们以为自己保留了一座剧场。”他喃喃,“其实我们保留的是他们没说出口的自己。”
上午八点,后台截取一段用户认回后的语音反馈:
编号d-0415,一名出租车司机,在回收站路口自言自语:
“以前我说‘今天天气不错’,其实我想说‘今天我想活下去’。”
“你们居然把我那句留着。”
“这回好了,我把它说回去了。”
“你说,我是不是也能从那句开始,再活一回?”
这段话在后台传播路径异常迅速。
短短十分钟内,被复制转发至多个“语言记忆点”展示屏上:
学校走廊、电梯广告、心理咨询窗口、医院等候区……
屏幕上统一只出现一句话:
“你今天说回去的那句话,是不是变了点什么?”
中午十二点,林静注意到一个特殊现象:
在剧场留言墙前,越来越多人用“近似剧场语体”的方式与他人对话。
但与合声语体不同——这些话,不再带有隐喻、修饰与美学遮掩,而更像是一种“失去包装的诚实”。
有人说:“我今天忘了吃饭,不是因为忙,是因为没人问我‘你吃了没’。”
有人说:“我其实挺想演一场那种‘你走我就追’的剧,可我现实里一次都没追过。”
有人说:“你们留了一句话给我,我也想还你们一句——谢谢你们不演我没说的。”
沈归感叹:“这不是剧场语言的胜利。”
“这是现实语言开始愿意‘像自己’。”
下午三点,陆焱提出一个构想:
“我们该给语言一次机会,不用被剧场点缀,不必被系统嵌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