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 孙秀才考核
顾远山拱手行礼,“我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让阿爷、阿奶,阿爹、阿娘不再为着几亩地愁苦,让家里不再为了赋税、徭役奔波。?k!e~k`a+n/s\h?u~.·c¢o`m?当然,我自己日后也不想为着生计担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我如今只是一介白身,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不说为着黎民百姓劳累,起码得肩负起家里的责任。”
听到这样一番话,孙秀才心里的满意快要溢出来了。
年纪小小,就能有如此感悟,实在难得。
他是务实派,不是那种酸臭的读书人。读书首先便是为自身出发,若是一个人说他读书是为了解救天下黎民百姓,这番话从贵族孩子嘴里说出自然可信。但从一个生计都成问题的农民口中说出,实在是违和。
一旁默不作声的顾海生对于顾远山的一番话,心里也很是满意。不过如今是孙秀才在考核顾远山,他倒是不好插话。
顾三水听着顾远山的一番话,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山子竟是想着提高家里的生活质量才去读书,他竟然觉得儿子任性,真是太不应该了!
……
孙秀才又问了许多,譬如家中情况,念书期望年限,统统都得了解一番。!萝·拉+小¨说? ?免.费_阅_读?
只有掌握了家里情况,才能及时止损。若是到时候考不上,他也好劝其放弃。若是为了科举,卖地卖田,这是不可取的。
世上不止有科举一条路,既然走不通,便换一条路走。
基本情况都了解一番后,他将顾远山单独了叫到内室。
“远山,你启蒙学都学了什么?可否与夫子说说?”孙秀才看着眼前顾远山,问道。
虽说送来学堂的学子他都收,但进来就得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来一个摸底考核,这样日后的教学,才好因材施教。
顾远山不卑不亢,一一列举。
“夫子教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朱子家训》都有涉略。”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前些日还学了《论语》……不过这本书太多,我只看了一半。”
顾海生只浅显的教了一遍,除了注释,其余都没教,只说学识不够,让他跟着秀才学比较好。
孙秀才倒是不见喜怒。
来这里的学子都会说全部掌握了,是不是真才实干,还得考教一番。·比!奇/中\文`网- ?首`发.
他沉声道:“背一段《幼学琼林》吧,就‘以蠡测海’ 和 ‘精卫衔石’。”
他话音刚落,顾远山己经拱手行礼,声线清脆,“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字句间咬得清晰,尾音还带着顾海生教他时特有抑扬顿挫。
孙秀才眼睛微微发亮,见顾远山仍不停背着,俨然一副背完的趋势,连忙抬手打断。
“以蠡测海’ 和 ‘精卫衔石’,这两个典故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
顾远山不假思索:“‘以蠡测海’,原句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蠡' 指贝壳做的瓢或葫芦瓢。原句为 ‘以筦(同‘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意为用竹管看天、用瓢测量海水、用草茎撞钟,皆因工具局限而无法认知全貌。此句形容人见识浅薄、目光狭隘,如同用小瓢丈量大海,无法理解事物的广阔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