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周言(第2页)

一家人聊聊笑笑,话题又引到坐在周姑爷旁边的周言身上。

闺女回娘家,不外乎聊的都是家长里短,有孩子就聊孩子。

李氏关切地看向周言,问道:“小言在课堂学得怎么样?大哥家的远丰开春就要参加童试了,他要不要去?”两人都是在孙秀才的私塾上学,年龄又相仿,李氏不免提起此事。

周家是商人,虽说“士农工商”,但在昭明王朝,商品经济发展很好,朝廷并不禁止商人子弟参加科举。

周言一听,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外祖母,我比不上远丰哥,他学问扎实。”顾远丰很受夫子看重,虽说资质一般,但实在勤奋。天不亮就起床看书,一首学到半夜才熄灯歇息。

当然他没亲眼瞧见过,都是同窗说与他听的,他家在县城,下学就回家,并不

住在私塾。

顾小水也笑着说:“小言整日爱玩得很,哪里敢妄想去参加童试。”虽然她和丈夫送儿子去读书就是想让他参加科举,但儿子实在是个榆木脑袋,背个书磕磕绊绊,念得她都记住了,儿子都没记住。

周言一听,不乐意了,“娘,虽然我比不过远丰哥勤奋,但也不差啊,前些日子夫子还夸我了。”

李氏笑眯眯问道:“夸啥了?说给外祖高兴高兴。”

周言不好意思笑了笑,“夫子说我字写得不错。”

顾小水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好意思说,让你背书背不出来,夫子是找不到夸的,只能夸你的字了。”

李氏不赞同道:“孩子还小,玩心重很正常,我看他机灵很,说不定能考个童生回来。”

一旁的周姑爷听到这话,高兴得很。

自己是商人,虽说有些银钱,但却很不受尊重。当初娶了顾小水就是图她大伯是童生,希望自己家也能出个读书人。

顾远诚戳了戳周言,好奇问道:“言表弟,你难道不怕夫子吗?”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大爷爷就是夫子,他看着就腿软。

周言一听,打了个激灵,重重点头,“我也怕夫子,书没背出来得挨手板,夫子有一条长长的戒尺,打人可疼了。”

听到这话,顾远诚满意了。果然,世界上所有人都怕夫子,若是有人不怕,定是没挨过打!

大家又聊了一会儿,李氏看了看天色,太阳都下来了,对着顾三水说道:“三水,去看看她们做好饭没有?”

顾三水应了声,刚站起身,余氏就从外面走进来,“爹,娘,饭快好了,咱摆桌吃饭吧。”顾家平日里用大桌挤挤坐下就吃,来了个客人就不成了,挤在一团不好看,都是特意摆了两张桌子。

余氏虽不满小姑回来把鹿腿割了大半,但也想好好巴结她,毕竟小姑嫁进县城,当了女掌柜,是十里八乡嫁得最好的了。眼下又想着把自己闺女也弄进去,她觉得是得好好讨好她,到时候还能把小儿子也一起弄进去,成为城里人。

李氏看了看余氏,点点头,招呼屋里的几人,“大水,西水,你们俩快些摆桌,别饿着小言了。”

周言一听,不乐意了,“外祖,我不饿。”

李氏好笑道:“好好好,是你爹娘饿了。”

几人笑着站起身,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