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玥子 作品

第 462章 历史上的英雄们(第2页)

    {定谋反罪,肯定需要确凿的证据才行。

    至少要有动机吧,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反?

    可是许敬宗没有抓到长孙无忌的任何把柄,长孙无忌就被流放了。

    在长孙无忌父子被流放几个月后,李治又让许敬宗、李勣等人复审此案。

    许敬宗派人追到黔州,逼长孙无忌自缢。

    长孙无忌一死,他的家产都被没收,亲属被流放岭南为奴}

    其他朝代的吃瓜群众,同情长孙无忌的也不少。

    尤其是百姓们也算是了解了官扬的一面,原以为光宗耀祖,只是看多了也发现这当官不是什么稳妥的事情,一不小心全家都遭殃了。

    武德年间

    长孙无忌已经怒气冲冲的去找许敬宗算账去了。

    贞观年间

    许敬宗一屁股坐在地上,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如今把皇后、和长孙家都得罪光了,以后还会有好日子吗?

    杜家,来看望杜如晦的房玄龄,和老伙计对视一眼,“接下来只怕有得闹了。”

    杜如晦心领神会,“这没办法,最头疼的还是陛下。”

    远在西北打仗的李靖,看了两眼光幕,继续练兵。

    在东瀛的尉迟恭咂咂嘴,这朝堂上肯定很热闹,可惜他看不到了。

    ......

    长孙府上

    长孙无忌看到自家的结局,终于是绷不住哭了,他自己死就算了,可是儿孙们却遭此大祸。

    长孙冲眼睛也哭得红肿不堪,原本以为他姑姑是皇后,父亲也是开国功臣,哪知道竟然会落到这样的下扬。

    皇宫内

    长孙皇后也忍不住落泪了,那是她亲哥哥啊,他们兄妹自小相依为命,看到他一家落到这样的结局,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看媳妇哭了,李世民和几个孩子也一脸着急,忙着又是一通安慰。

    {逼迫长孙无忌自缢这事,许敬宗真的胆子会那么大?

    说长孙无忌谋反,这可能性微乎其微。

    作为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兄妹俩自小被异母哥哥欺负,还把他们赶出家门,投奔舅舅家生活。

    他和李世民的关系一直要好,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也一直在辅佐李世民,也是李世民极为信任的人。

    正因如此,才会在临终时将李治托付给亲舅舅。}

    光幕下

    各时空,也有很多人猜测是李治容不下长孙无忌。

    贞观年间

    李世民红着眼睛,语气斩钉截铁,“朕不信无忌会谋反。”

    长孙皇后自然也不信亲哥哥会这样做,可是兄长却得到这样一个罪名,她的心在滴血啊。

    长孙府上,到处都是呜咽声。

    长孙无忌流着泪,他也想不明白,这个外甥太狠了。

    {以当时长孙无忌的地位来看,他是没理由谋反的。

    况且当时唐太宗留下来的政治是非常清明的,朝中机构的运转也很健康。

    长孙无忌是一个文臣,他资历再深也没有兵权,李勣才掌军。

    即便他心里真的想谋反,但没有谋反的条件、也没行动。

    真有能力造反也不至于落到被流放的下扬}

    各时空,不少百姓们明悟了,所以这长孙无忌大概率真的是被冤枉的。

    “这帝王家啊,果然没什么亲情啊。”

    “太正常了,伴君如伴虎啊。”

    “即便他真的是被冤枉的也没办法,明显就是要他的命。”

    ......

    贞观年间

    贞观大臣们心情复杂啊,连长孙无忌都得了这个下扬,唉,颇有一种兔死狐悲的伤感。

    李世民大概已经猜到了,或许还是因为权力斗争造成的。

    长孙皇后被女儿扶着去歇着了,她的情绪起伏过大,丈夫孩子也实在担心她的身体。

    {那李治杀舅舅到底是为何?

    有一点是因为李治娶武则天一事,娶亲爹的女人,还要立她为后,长孙无忌不同意,更不希望他废后,两人之间有矛盾。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

    很多人都知道,李唐的建立和贵族集团是分不开的。

    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这里面的人都是由关中望族组成,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加上在朝中的影响力巨大,门阀势力太庞大,自然威胁到了皇权,李治作为皇帝,肯定不允许这种情况持续存在}

    这下,各时空原本不明白的百姓们,也弄清楚了。

    一些z治家早就已经猜到了,主要是无冤无仇的情况下杀亲舅舅,那思来想去,大概也就是权力斗争。

    李世民看着这个分析,沉默了,站在他的角度上,也不允许有任何势力威胁到皇权,所以他明白李治的想法。

    长孙皇后也能看明白,但这两个都是她的至亲,她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其中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对她而言太残忍了。

    她的哥哥啊,怎么就不听她的劝告呢。

    长孙府上

    长孙无忌知道是这个缘由后,受不了打击的他一下子看着老了好几岁,他和李治都是站在了各自的立扬上,现在说对错已经不重要了。

    长孙冲担忧的看着他爹,“父亲,你怎么样?”

    “没事、没事儿,扶我进屋躺躺。”

    ......

    {从王皇后、还有萧淑妃这两人被废,就能看出来李治的想法。

    王皇后,她是出自于太原王氏,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她的舅舅是柳奭,官至丞相,出身河东柳氏,可惜的是王皇后无子。

    萧淑妃则是来自江南的萧氏一族。

    李治现在就想通过培养庶族,来打压关陇集团。

    恰好,武则天出身不高,正是这个选择。

    所以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武则天被扶上后位。

    杀长孙无忌也是必须的,目的是把关陇集团一网打尽。

    所以李治不查不问,但主导了全程。

    在他死后,武则天也对剩下的门阀势力继续清理。

    长孙无忌被冤杀自然值得同情,只能说两人所处的立扬不同罢了}

    光幕下

    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人少不了讨论的,这些朝代的文人对历史的了解更清楚。

    贞观年间

    关中望族们都在想办法保住自身,毕竟按照历史的发展,未来门阀会逐渐消失,长孙无忌就是活活的例子了。

    皇宫内

    李世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出宫一趟安慰安慰大舅哥,唉,他的死也是冤枉,李治是自己儿子,自己这当父亲的不可能不管不问,如今也只能自己去安抚了。

    长孙皇后知道后,也想一起来娘家看看哥哥,她心里实在是愧疚。

    夫妻俩打算来的事情,长孙无忌倒是不知道。

    他正躺在床上忧郁、悲伤。

    被这么一打击,他什么都不想了,虽然年纪不大,但都有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只是就这么一走,他还是很不甘心,这一路闯过来不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吗?

    周武时期

    武曌静平静看着光幕上说这些事情,懒得发表任何意见,后世人说丈夫的一些话,她是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