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9章 墨家为什么消失了
{墨家为什么在历史上消失的那么彻底?}
百姓们看向这个话题,有人摇头,也有人在思考,还有人干脆等着看后世人怎么说。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不少派别的弟子自然少不了议论。
看到墨家的情况,他们也不由得担忧起所在的学派。
儒家弟子们就比较淡定了,虽然儒学几千年来,改良了不少,也迎合了统治需求,但至少还在。
不过孔子还很疑惑,这个墨家他不太清楚,不知道是何时兴起的学派,更不知道何时墨家消失?不过嘛,这也不影响老夫子继续往下看。
一处幽静的院子里,老子一边给自己的大青牛喂草料,神色不慌不忙,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如既往,也没有什么是永存的,墨家消失了自然也没什么稀奇。
韩非子倒也是冷静自持,他们法家应该还好吧,后世依法治国,虽然和以法治国有些区别。
还有很多学派都很凝重,墨家还有人惦记,像他们其中有不少只怕就连后世人都不清楚,这就更悲哀了。
此刻的墨家一众子弟,担忧的、着急的,想办法的。
墨子是真伤心了,虽然早就从之前了解到的零散信息,他就已经差不多知道墨家没落了,但被说消失的很彻底,这还是让他很心痛啊。
心痛之余,他还要打起精神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墨家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而墨家学说的创造者—墨子,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和儒家都是里面的佼佼者,二者并称为‘显学’。
墨子大概出生在春秋末年,虽然先祖是贵族,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是平民了。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少年时做过牧童、还做过木工。
当然身为贵族的后裔,他也接受了文化教育,当过宋国大夫。
甚至他还在儒学门下学过,但因为觉得儒家那套不合自己胃口,于是退学了,自己创立了墨家学派}
各朝各代的百姓们则是从这段内容里,仿佛看到了那个年轻气盛的墨子。
很多年轻人还很佩服他,因为不是谁都有他的勇气和魄力,作为一个学派的开山鼻祖,这点还是很让人尊敬的。
春秋末年
墨子回忆起年轻时候的那段岁月还笑了,谁还没有一个年少轻狂的时候,但创立墨家,他从未后悔过。
墨家子弟们看着祖师爷的事迹,都是满眼崇拜,毕竟来墨家求学的,本就是喜欢墨家的学说和作风。
孔子呢,眼里的兴味儿十足,他也没想到墨子还学过儒学,当然更让他诧异的是,这小后生到底是哪里觉得儒家学说和他不搭了?
孟子面无表情,要不是还顾及自己的形象,他都想翻个白眼,他一点都不喜欢墨家。
{墨家创立的时候,儒家早就名声大噪。
墨家刚起步阶段,墨子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四处讲学,严厉批判儒家和诸侯国暴政。
墨家作为一个大派,自然是懒得搭理他,可能就是大宗师门派的那种不屑一顾。
但谁能想到,在墨子的演说下,他真的吸引到了很多下层士人和手工业者的追随。
于是墨家就逐渐起来了,还成了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各朝人士看得直抽抽,他们好像看到了不一样的墨子。
孔子点了点头,哦,这个小后生是他儒家的黑粉,他明白了。
子路、子贡、颜回他们都快气死了。
子路握紧拳头,咬牙切齿,“这个墨子太狡诈了,竟然骂咱儒家学说,还不是想借咱儒家上位吗,太过分了。”
颜回很不高兴的说道:“他要是真不喜欢儒学,可以不学。”
......
另一个时空的孟子,气得直哼哼。
春秋末期
墨子嘿嘿一笑,丝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哎呀,多正常啊,我本就对儒家学说看不惯而已。”
在不远处的墨家弟子们,那是唉声叹气。
耕柱子愁眉不展,“这都什么时候了,师父怎么还半点不着急啊?”
高石子摇摇头,“师父的想法,我们怎么知晓。”
曹公子看了师兄弟们一眼,“与其想这些,还是把我们手里的事情做好吧。”
随巢子憨厚的笑了笑,“也是,我们的责任重大,还有好多要研究的东西。”
......
{到了战国中期,墨子虽然死了,但墨家已经声势浩大了。
虽然有诸子百家,但墨家和儒家却是百家之首。
此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感觉到了危机感,两大门派之间,世人都跑去学墨家学说了,来求学儒学的反而少了。
这也让孟子重视起墨家,并一通怒怼,就如同修仙小说中两大仙门相互看不惯,还要竞争新生一样。
当然要是孔子和墨子同时生活在一个时代,只怕两人也相互看不顺眼,因为他们的思想也是两极相反}
光幕下
不少人其实还很希望看到孔子和墨子这两相互怒怼的扬面,实在是太好奇这两个想法完全不同的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当然,现在先秦的墨家和儒家子弟,也是相互看不顺眼,哼。
孔子倒是想和墨子聊聊,虽然两人的观念可能背道而驰,也可能会因为理念不同而争个面红耳赤,但人生难得遇到一个不一样的人。
墨子这边就没啥想和孔子争论的想法了,他现在脸都笑僵了,孟子他知道啊,儒家那么出名的人物,能被这样的人怒怼,至少墨家出名了,真的出名了。
他不在乎会不会被骂,就担心不被人知道。
{墨家学说为什么能和儒学并列?
因为墨家当时是真的红极一时,在各方面都很强。
这个一流的门派,组织性、纪律性相当高。
而且在和各派辩论时就没怂过谁。
此外,墨家的世界观非常的伟大。
墨者不追求物质享受,日常节俭穿破衣服,他们可以日夜不休的操劳、无私奉献。
墨家的思想就是以‘兼爱’为核心,和儒家的‘爱有等差’不同,墨家强调的是平等的爱,世间一切一视同仁的爱,不分远近亲疏的爱。
而这套平等博爱观念放在当时,太超前了}
各朝老百姓们看得连连点头,这墨家看着的确是非常的牛,但就是这样一个博爱的学派,看得大家都感觉非常不真实。
农人摸了摸臂膀,感叹道:“如果不是后世人所说,我都没想到这世上真有如此无私奉献的一群人。”
一个少年眼里亮晶晶的,“他们真了不起,墨子更了不起。”
......
孔子看着光幕,心里是佩服的,只是啊,墨子的想法是好,他把世间想得太美好了,哪有真正的无缘无故、不分亲疏的爱呢,即便是亲人都有远近亲疏。
反正不管是孟子、庄子他们都不认同墨家这一套,不得不说,儒家和墨家的观念是真的处在不同的两端,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