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8章 西夏的灭亡

    {西夏,历史上灭的最彻底的王朝}

    这个标题一出,看得各朝人士都有些发愣,接着就议论开了。

    西夏国历朝历代的人也都听说过,说宋朝偶尔也会顺带提及些,但灭的最彻底倒是出人意料了。

    宋朝的君臣百姓,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看着周围人都惊疑的样子,原来是真的。

    赵构眼里划过一抹深思,“难道是元人干的?”

    岳飞还在考虑到底是怎么个灭的最彻底?难道西夏人全都没了不成?要真是如此,那的确是够匪夷所思。

    韩世忠夫妻也在说着西夏的事情,看样子西夏的灭亡对宋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元朝

    忽必烈对西夏倒是没什么可惜,手下败将罢了,只是想到他祖父,唉,却死在了征途。

    {西夏,原本只是一个割据政权。

    黄巢起义时,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平定黄巢之祸有功,被封了节度使,后又被封夏国公,赐姓李。

    从此党项人有了自己的领地,还有兵权,就成藩镇。

    到了宋朝,李继迁不愿献地归宋,和宋廷对抗。

    他的孙子李元昊,于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

    这也代表着党项人,从奴隶制往封建领主制的转变。}

    古人们也都听到过‘奴隶’、‘封建’这些词汇,他们都记得后世人说的秦始皇建立的是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这西夏看着的确和中原王朝不一样。

    李世民表情有些恍惚,唐朝封的节度使的后代在以后建立了西夏王朝?当然最让他气愤的是,到底又是哪个靠不住的后代,又封了节度使,这藩镇割据还能再犯?

    李隆基也气得不轻,“又弄出来节度使,这些混账东西,难道不知道危害有多大不成?”

    唐朝百姓们议论纷纷,即便是天宝年间的安禄山之乱即将平定,但大家对节度使这个词,是真的心有余悸得很,架不住野心家的出现啊。

    宋人们也在议论西夏,虽然知道西夏的存在,但对面的历史,宋朝百姓们还真不见得清楚。

    赵匡胤现在考虑的是要把西北那一块纳入进来。

    既然都知道了以后会有西夏、金朝、元人这些相继建立政权,他是傻了才会再给他们机会。

    赵祯君臣也没办法,因为西夏都建国了。

    {表面上,西夏向宋辽两面示好,主要也是缘于版图比宋辽小、实力比较弱。

    为了扩展势力,就在夹缝中生存。

    当辽国被金灭后,西夏还能存在,国祚189年,就能看出祂本身也不可小觑。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兵分两路向西夏进攻,这就是蒙古灭西夏之战。}

    看到是蒙古把西夏灭了,前面朝代的观众们一点不惊讶,元人不都把宋朝也灭了嘛。

    宋人们此时却有些兔死狐悲的难受,西夏没了,最终他们大宋也免不了被元人灭。

    赵匡胤皱着眉头,也不知道赵构那死小子把成吉思汗灭了没有?他倒不是好心为西夏报仇,一切都是为了自家的发展。    被惦记的赵构,也没忘记成吉思汗,只是他派出去的人没能接近到人啊,还没找到机会。

    {就在这次征途中,成吉思汗从马上跌落,在六盘山行宫休养,但伤势过重还是死了。

    临死时,他还叮嘱不要泄露他的死讯,免得西夏人反悔。

    夏末帝开城门投降,被领着去拜见成吉思汗。

    走到萨里川,蒙军遵遗诏杀光了夏末帝在内的西夏皇族。

    接下来,蒙骑大肆蹂躏、屠杀破坏这片土地。

    西夏人几乎被杀光,侥幸活着的争相往境外逃去。

    西夏的文字、书籍、宫殿等也全部被焚毁,这也导致留下的史料寥寥无几}

    各时空,争议声也不断,很多人都觉得元人太过残忍。

    现在古人们也是知道后世人非常重视历史研究,这些被破坏的建筑、书籍看得他们也心疼得不行。

    大婶看得于心不忍,“这都投降了怎么还大肆屠杀啊,还有好好的文物怎么也去破坏啊”。

    小伙计可惜的说道:“如果夏末帝知道这种情况,只怕拼尽全力也要死守决不投降了。”

    食客也颇有些感慨,“是啊,只怕他也没想到对面会不讲信用吧。”

    ......

    面对西夏的结局,不少宋人想到了崖山海战,那也是极为凄凉,为了不让历史重演,宋朝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也是积极在支持军队建设。

    其他朝代的人会怎么想,忽必烈不清楚,他也不在乎,当年他也才十多岁,祖父临死前,已经是下定了决心寸草不留。

    {...西夏有自己独有的文明,也就是西夏文明。

    这个文明中包含了西夏的文字、建筑、宗教、绘画、雕刻、乐舞、礼仪、文学、医学…

    元朝只给辽、金、宋修了史,加上前面的灭亡之战,这也导致西夏历史在之后的岁月不为人熟知,变得神秘。

    20世纪初,有关西夏的文物多被毛熊从黑城遗址带走,这些文物分散到了毛熊、约翰牛、高卢鸡、脚盆鸡等地方。

    这也导致当时的国人对西夏文化没什么研究。

    如今为了研究西夏文明,兔子家不仅有西夏博物馆、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国际上也出现了一门西夏学}

    忽必烈看到这个发展也出乎他的意料,但说到给西夏修史,那更不可能了。

    “西夏人反复横跳,早就让人如鲠在喉,还给西夏修史?呵。”

    真金进门来听到这话也了然,他也不喜欢反复叛降的人,西夏对宋人就是来来回回掰扯,但他曾祖可不吃这一套。

    另外,西夏那些东西基本上被毁了,即便如今他想帮忙把相关资料传下去,但也没办法。

    各朝人士不懂元帝的反应,很多人都在骂那些文物掠夺者,毕竟这样一个文明没了,还找不到研究的,对后世人只怕是极为遗憾。

    不过一些宋朝的人们,对西夏有了解的,倒是打算对西夏这个国家做一些记载,也算是给后世人留下些许资料。

    宋朝皇帝们也打算让人对西夏多一些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记录,对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也算是给后世的考古资料多一些贡献了。

    赵祯还打算写信给赵元昊(即李元昊,宋朝赐他赵姓),给他送点西夏的器物、字画这些东西来,他也不白要,大不了咱也给钱嘛,这些东西他存一点,到了后世想来对考古研究也有用。    民国

    乡亲们也在心疼被盗走的文物,已经被带走的他们也没办法了。

    “这些杀千刀的,手脚怎么那么快。”

    “唉,说这些没用,还是把剩下那些好好保存着吧。”

    ......

    从上个视频离开,祖辈们还在感慨西夏王朝的覆灭,只是新视频的内容把他们都拉了回来。

    镜头中,载满着高考试卷的车队已经浩浩荡荡的从首都出发,前往全国各地。

    前后都有武警护送。

    车上写着的那八个黄色大字‘保密押运,严禁穿插’让各朝人士都跟着严肃起来。

    老祖宗们还在疑惑后世的高考时间是不是到了,先辈们其实也不太清楚。

    刘晓希猛然拍了拍脑袋,她都忘记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

    想着也简单的跟祖辈们聊了下。

    “每年的6月7日、8日是高三学子高考的日子,谐音就是录取吧,取一个好的寓意。

    这两天关系到全国千万学子的前程,也是这些孩子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节点,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高考也是他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一次机遇...”

    祖辈们也是知道后世的高考有多重要的,后世的教育为人人都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多,但相比起来,后世人的机会比他们时代要多了不少。

    想到高考的重要性,祖辈们想来想去,唯有祝福这些孩子,前程似锦、前途光明。

    一个书生很是真诚的说道:“希望那些要高考的孩子好好考试,也别紧张,后世的考试条件比我们好得多,考完就轻松了。”

    古代的夫子也忍不住叮嘱起来,“...就跟往常一样保持平常心,切忌大补,若是导致肠胃不适影响考试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