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 章 端午节(第2页)
就比如,考古出来几千年的龙舟这事,若不是刘晓希提及,祖辈们是真不知道。
古代正在举办赛龙舟的人们,此刻看着他们的龙船,心情很奇妙,只知道这个活动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哪想竟然传了几千年。
“其实这一看,后世考古也有用,好歹还发现了很多不清楚的东西。”
“是啊,不过生活在老早以前的人们,也有比赛划龙舟?”
......
民国
举办赛龙舟的地方还是很少的,主要是当前的形势大家也提不起劲儿来,加上年轻力壮的孩子们都去前线了,留下老弱妇孺也没精力。
前线的战士们,闲下来的功夫,也有不少回忆起了老家的端午节。
“想当年,我带着我们村的赛龙舟啊,还拔得了头筹。”
......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继续科普端午的知识,“…汉朝时期,南北方风俗融合。
原本在长江以南流行的端午风俗,逐渐传到了长江上游和北方。
加上历法变动,汉朝就把端午节定在了阴历五月五日。”
刘妈妈手里包粽子的动作不停,感慨道:“哎哟,这端午节的历史还真够长的。”
西施点点头,其实她以前也不了解这些知识,现在突然对这几千年文明的发展有了强烈的兴趣。
光幕下
百姓们也在议论,他们现在都知道不管是元旦新年、端午、中秋这些节日,都是形成于汉朝,这大一统果然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秦统一了,但国祚太短,一切都来不及形成就灭亡了。
嬴政也在考虑是否要将端午节,定为大秦的一个节日?
想到新年、中秋这些,似乎也不差这一个了。
刘彻心里也在思量,看样子应该也是在落下闳制定历法后才确定了这些节日。
落下闳也不清楚,他现在忙着制浑天仪、制历法,陛下给他弄的研究部门还挺大的,他在这里如鱼得水。
现代时空
刘晓希:“...时间来到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就增加了纪念屈原这个故事,虽然屈原已经死七百多年了。
传说中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里悲痛万分,于是投江自尽,楚国百姓们十分难过。
大家划船去打捞他,还用树叶包饭团、外面用绳子系好丢进江里,鱼虾吃饭团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了。
后来端午节和屈原的形象深入人心,一直流传到现在,很多人熟悉的也是这个故事。”
西施听得一愣愣的,她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
当然唐宋元明清的人们对这个故事一点不陌生,只是前面朝代的人们都是第一次听说。
老农很是可惜的说道:“这就是故事,谁家那么奢侈还把饭团丢江里。”
姑娘也保持着怀疑的态度,“我是不信的,过了好几百年才有这个故事,但能流传下去也是挺神奇了。”
......
当然,作为故事的主角,屈原自己都是懵的,虽然以前听到过一点端午和他有关系,但没想到关系那么大,还乘船打捞他?
王宫内,楚怀王对自己的大臣哪能不认识啊,只是他一点都笑不出来,国家被侵略,那不就是他们楚国嘛,是谁干的?秦国?
—
看宿主说故事说的起劲,各朝人士听得也起劲,2233干脆打开小光幕,并挂上了粽子的购买链接。
祂感觉到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充盈,想来过不久也能升一级了。
光幕下
看到小光幕突然亮起,各时空的人们迫不及待点开一看,果然是可以买东西了。
那五花八门、各种口味的粽子占据了大家的视线。
孩子们手舞足蹈,纷纷催促长辈们快点买。
家家户户都没人犹豫,除了感慨后世的粽子口味太丰富,让他们选择困难症都犯了。
而余额不足的人们还要先去找东西在小光幕上换点钱,才能采购。
宋元明清的人们,买的相对会少一点,他们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
至于前面的朝代,人们都是往限购的最大数量去采购。
后世的粽子价格便宜、加上味道好,反正比他们时代的食物肯定要好吃很多,能买就不会放过。
大禹也不挑什么口味,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好吃的,后世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顶级美味。
不光是自己买,大禹也没忘记提醒族人们赶紧抢购。
当然他的话也是多余的,对于早已品尝过后世食物的这些上古人,早就陷入购物的狂欢中。
西周时期的人们也一样,姬发买了不少蛋黄肉粽,他看刘晓希家做这种比较多,口味肯定差不了。
郑旦几个姑娘原本也没想到她们也能有机会吃到后世的粽子,几个姑娘商量着,把每种口味都挑一点。
孔子喜欢蜜枣的,老子是各种口味都买了几个,这种软糯的口感比较适合他们老人家。
嬴政和扶苏也选择了自己想要尝试的口味。
刘邦这父子几个,叽叽喳喳的说着,手里的动作就没停。
刘彻买自己的那份,也没忘记霍去病,“去病啊,你喜欢什么味的啊?”
诸葛亮多买了些甜的,阿斗和伯约这两还是孩子,喜欢甜食多一点。
......
民国
先辈们也把自己那一份买了。
因为价格划算,而且热热就能吃了,对于战士们是很好的东西,尤其是肉粽,营养更高些,还抗饿。
不过即便有小光幕偶尔能买东西,加上刘晓希时不时投送些物资,但战士们在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和任务中,也没胖起来,但看着倒是比较有精神的。
现代时空
等包完了粽子,刘晓希和老妈打了个招呼,就带西施出门去了镇上。
她是打算去买些粽子给先辈们送过去。
不过在知道系统给大家开了购买渠道后,刘晓希就放弃采购粽子了,而是打算买些肉蛋奶,营养高一点。
打仗消耗很大,补充这些很有必要。
而西施也在镇上买到了她想要的香料,她还是决定做几个香囊吧,正好有多余的布料,就送给刘爸爸和刘晓成当节日礼物。
等收到刘晓希送来的新一批物资,战士们也没多说感激的话,而是默默把东西都搬去给炊事班的战友。
这种事情次数多了,但都被大家记在心里。
古代的祖宗们看到这一幕,也希望民国的孩子们吃好穿好养足精神,这样上战场后他们也能稍微放心点。
今天的晚饭,不光是刘晓希家,祖辈们的饭菜也是比较好的,条件再差的人家也有粽子吃。
来自后世的粽子也获得了祖辈们的一致好评。
吃过饭,西施还在忙着做衣服和香囊,刘妈妈看的有趣,也跟她一起学。
等从西施嘴里知道这都是给家里人做的后,刘妈妈惊讶之余是满满的感动,更是拉着刘晓希在旁边帮忙。
刘晓希也很惊讶,她没想到西施是给她们一家准备的礼物。
除了给刘晓希一家的东西外,西施还给系统也准备了一个香包,感谢系统的帮忙。
2233看有人惦记自己,心里还是温暖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人懂得感恩,祂才会愿意多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