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玥子 作品

第442 章 西安修地铁有多困难

    {西安修地铁为何如此困难?}

    对这个疑问,祖辈们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脑袋里甚至立刻就想到了墓葬多,偏偏后世人的地铁又是修在地下,大概可能还不知道会刨到谁的坟呢。

    历代长安百姓们心中隐隐有些担忧,但一想到他们的坟和那些贵人的相比,这心里的郁闷就少多了,也有心思闲谈。

    一酒楼的掌柜手里随意摆弄着算盘,“后世人太多了,陆上都不够他们走的,地下还得修路,这挖到谁家先人的墓不是很正常嘛。”

    谈吐不凡的文人朝旁边的友人感慨道:“西安这地方,多少王朝定都在这里?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生活在此地,可想而知墓地也不在少数。”

    ......

    历代定都长安的帝王们,倒是没有太多担忧,主要是他们的帝陵规模都不小,一般后世修路应该也不会从他们的帝陵穿过。

    达官显贵就不一样了,他们才是最如坐针毡的那一批,墓葬虽然比帝王陵的价值小,但比普通百姓要大得多,加上人数多,被刨出来研究也是真有可能。

    只是担忧太多,王侯们也没办法制止啊,唯一可以做的,大概就是要在资料中记载下来,强调后人不要随随便便挖他们的墓,虽然也不保证有没有用。。。

    {作为搞基建的一把好手,兔子家修地铁,不管是在坚硬陡峭的山体、还是喀斯特地貌,那都是通行无阻。

    而在兔子家最难修地铁的城市排行中,西安这个地方绝对占有一席之地,那是一挖一个老祖宗。

    对此啊施工队是愁得掉发,专家们也是跑断了腿}

    老祖宗们:...

    他们都还委屈好吧,是怕被后人挖出来所以犯愁,而后世人是把他们挖出来了发愁。。。

    若这些不是后人,他们这暴脾气,指定控制不住早骂了。

    不过也没办法,只能考虑这辈子等死后换个地方埋。

    历朝历代的长安人士,那叫一个长吁短叹,本来都被埋在地下千百年了,哪想到还能被后人挖出来让他们见见世面,关键是谁能想到未来的人会把路修在地下,看这事闹的。

    一户人家的院落里

    少年在连忙唤爹,“爹,咱家祖坟要不迁迁?”

    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一脸凝重,“往哪儿迁?你知道后世长安的城区布局?”

    少年抓了抓头发,“不知道。”

    当爹想了想干脆说道:“就先这样吧,至于以后,等老子死了,你再给爹重新挑地方埋。”

    少年:…

    ......

    其他地区的人们也不见得就安心,后世每个地方的人都多,他们被刨出来的概率也蛮大的,这还真是哪儿都不安全。

    民国

    先辈们同情了几秒祖宗们,他们也没办法,后世发展迅速,基建设施也快,在古都挖出先人的确很容易。

    {…西安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大都市。

    哪怕历代王朝更新迭代,但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片土地的下面也塞满了各种墓葬。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西安的路面交通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地铁的修建就成了必须做的事情。

    但谁能想到施工过程困难重重。

    别的城市可以哐哐一顿凿,但西安的施工队每挖一段路,就被奖励一座古墓,没办法的他们只能叫来专家,专家们也只能无奈的拿着小毛刷开始刷。}

    用小毛刷刷清理文物,祖辈们之前也有看到过相关视频,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祖宗们想笑吧,又觉得笑不出来,谁让这些墓,主人就是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呢。

    历代的长安人已经考虑等死后把自己埋到其他地方去了。

    只是比起普通人,帝王们不好改动,他们的皇陵早就在动工了,基本上一修建就是几十年。

    如今皇陵工程都完成一部分了,重新换地方劳民伤财,而且因为规模大也很容易发现了。

    嬴政赶紧甩掉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顺其自然,别看他是始皇帝,但面对后世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刘邦倒是没怎么听说他的长陵,想来还是安全的,后世人的地铁应该也不至于修到这里来。

    刘恒和刘启也还算能稳住,相比而言,他孙子/儿子更容易被惦记。

    刘彻和李世民现在都是齐齐望天,一个字,愁。

    {有了修地铁的加持,西安的文物出土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单就一条二号线,就挖出来1300多座古墓。

    可是西安的古墓实在太多了,在地铁施工现场,不光有施工队,考古队也跟在后面跑。

    这也导致考古队都不够用,还只能向高校借人,让考古专业的学生们去帮忙。}

    历朝历代的长安人士,一个个看着都愁云罩顶,而古代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们看得还很有意思的。

    很多古代的读书人对后世的考古专业也很感兴趣,他们也想去体验一把挖掘的感觉。

    尤其是不爱学习的学渣,可惜他们朝代没有。

    秦汉隋唐这些朝代的大臣们,已经对自己的墓隐蔽而不被找到、不抱一点希望了。

    宋明清的君臣们还算庆幸,若是定都还是在长安,怕是他们都要为这文物工作‘添砖加瓦’。

    {除了前面提到的古墓太多的原因外,西安的地质条件也很复杂。

    地下黄土层深厚,还有湿陷性,在有重力情况下,沾水就容易下陷,安全隐患大。

    而且地下水位高且分布不均,也给修地铁增加了难度}

    祖辈们点点头,他们是一点不担心这些问题,在后世都不算问题。

    古代这些祖宗们担心的还是他们的墓葬,也不知挖出来了会给他们弄哪儿去,他们再想得开,也没后世人想得开啊,也是难为他们了。

    —

    {大唐一代音乐大师,从顶级歌手沦落到卖艺为生}

    刚从西安修地铁出来,看到这样一个标题,各朝人士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

    唐之后的朝代,熟知历史的人们都在猜测所谓的‘音乐大师’是谁。

    至于不明所以的百姓和秦汉的人们,安静的等着吃瓜,此人的经历一看也是个凄凄惨惨戚戚的。

    俞伯牙放下手中的琴,笑着看向钟子期,“这个唐朝时期的音乐后辈,我们先看看这人是否真的那么厉害。”

    竹林中,嵇康和阮籍、向秀几人正在喝酒作乐,对唐朝的顶级歌手也是好奇的紧。

    刘伶一脸沉思的模样,“此人的音乐成就想必不低吧。”

    阮咸叹息的饮下一杯酒,“可惜了,不是和我们同时代的人,否则一定要邀请来畅饮纵歌一番。”

    ......

    与其他朝代的吃瓜群众相比,唐人们也在好奇这要说的人是谁。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脑袋里没这个人,也许是后辈吧。

    太平公主眼神里兴趣十足,“这人难道唱歌唱得很好?真想听一听啊。”

    杜甫李白他们脑海中倒是想到一个人,也不知道是还不是。

    在大家的猜测中,刘晓希已经点开了这篇内容。

    {李龟年,唐玄宗时期著名的音乐大师,擅长唱歌。

    他在开元盛世红极一时,是当时民间和官方都认可的当红歌星。

    他还有两个弟弟,三兄弟都精通乐舞。

    当时的大唐多热闹啊,李龟年还演唱过李白、杜甫这些诗人写的歌辞,还是天子的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