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1章 海军有多烧钱
继续刷了会儿视频,刘晓希就放下手机在车上迷会儿。
等一家人回到家,已是凌晨。
刘妈妈煮了些西红柿鸡蛋面,简单的对付几口后,一家人赶紧去洗漱准备睡了。
旅行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当然对于享受旅游的人而言,倒是体验不一样。
各时空的人们和系统沟通完三个问题后,就早早就进入了梦乡,等第二天他们醒来,这一家人都还没起床。
祖辈们也不着急,他们也知道这家子昨晚肯定是很晚才到家,现在干脆忙着自己的事情。
刘爸刘妈倒是没有睡太久,家里的鸡啊、猪啊可都等着喂食,地里的庄稼他们也要去瞅瞅。
直到日上三竿,刘晓希才从床上爬起来,不紧不慢的刷牙洗脸吃东西。
同时也打开电视搜索一部电影给祖辈们看。
在看电影之前,刘晓希还是照例科普了相关内容和背景。
“这部电影叫地道战,地道战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地区出现的一种游击战术。
1941年的时候,冀中一带倭寇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当地军民为了能长期作战,就开始挖地道...”
祖辈们手里的活没停,但耳朵都有认真听着,地道战这词听起来就不可小觑。
民国的战士们是希望更清晰的了解这种作战方式,这知道的越多,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古代的将领们也对这种作战方式感兴趣,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看多了有所启发也不一定。
刘晓希嘴里吃着包子,还一边介绍着,“一开始,大家挖的地洞在战斗上效果不大,而且还容易遭到敌人破坏,但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大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下,地道的构造也逐渐变得复杂、隐蔽。
不光是把每家每户联在一起,就连各村之间都有地道联通,可以方便转移,还能防水防火。
自此,这就成为了冀群众长期坚持战斗的地下堡垒。”
光幕下
古人们嘴里都在夸,还很骄傲,这是对后人的聪明才智感到自傲。
像是不少朝代住在边境的百姓们,此刻受到启发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容易受到北方游牧的叨扰,这地道太有必要了。
一中年男子提议道:“要不咱也修地道吧,虽然不一定能做到战斗,但用来躲避那些胡人,还是可行的。”
青年连忙出声附和,“我赞成,而且我们还能修大一点,下面可以藏粮食什么的。”
风风火火的大爷连忙催促着儿孙,“那还等什么啊,找族长去说说呗,要干咱也不耽误时间。”
......
不光是百姓,很多将领也有想法,这种战术或许可以结合他们时代的战争情况,改良着用。
民国
冀中的乡亲们,有些惊讶又有些紧张,这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这地儿,现在要不要提前挖地道,一时间大伙儿都坐不住了,地里的活先放下,各村子、家家户户急忙聚在一起商量。
先辈们也没有闲着,战士们都在考虑地道战的作战方式,情况对他们越有利当然好,也许武器装备比不上敌人,但种花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继续说着地道战的事情。
“地道战用到的地道,一般宽度是两米,高1.5米,顶上土的厚度有两米以上。
里面还设置了射击孔、指路牌、陷阱、储量室之类的东西,可以有利于大家战斗。
后来,地道战的故事还被搬上了电视荧幕,接下来就看看这部电影吧。”
说着,刘晓希也点击了播放键。
各朝人士期待的看着镜头。
帝王们该忙的一上午也忙累了,现在也多是可以停下来歇歇,看看电影放松一下。
武将们更无需多说,脑海中虽然可以想象出地道战的情况,但还是需要看看电影才能知道是否和他们构想的一致。
一些在操练的军队都停了下来。
先辈们中,除了此刻实在繁忙的人外,其他人的眼睛都有注意光幕,他们对同时代的剧还是很好奇的。
之前看的铁道游击队那部电影,很多战士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甚至一些队伍也有借鉴。
整部影片时长一个半小时,随着开头充满红色力量的片头曲结束,也就意味着正片开始了。
刘晓希放着电影,吃掉手上的最后一口包子,擦了擦嘴巴就往后山去。
刘晓成还在睡觉,她要去看看山上喂养的鸡这几天怎么样了。
刘爸刘妈忙完家里的事情,已经去市里看新房的装修情况。
……
后山上,当初的小鸡苗已经长大了不少,一只只漫山遍野的跑,看起来十分有精神。
食槽内还有水和饲料,一看就是刘爸刘妈起床后来喂过了。
在山上待了会儿,等刘晓希回到家电影也差不多到尾声了。
刘晓成也起来了,正在吃包子。
“你去后山了?”
“嗯,你同学这几天把鸡照顾得挺好的...”
闲聊了会儿,刘晓成拿着手机和平板上山放鸡了。
刘晓希等电影放完,拿出手机准备玩会儿。
此时各时空,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的在聊着电影剧情有多精彩。
{为何维持一支现代海军的军费开支会很高?}
看着刘晓希手机上的内容,王侯将相们纷纷从电影中回过神来,‘海军’这两个词一出来,简直把他们的心也跟着吸引了。
别看古人的时代都是陆战为主,但在知道几大洲、几大洋后,海军的建设也是早晚的事情,有野心的雄主们都不会没有想法。
而清朝,胤禛早就已经给康熙提议要建海军的事情。
康熙也同意,还把这事交给了胤禛。
此刻能有机会了解海军的相关信息,胤禛是不可能错过的。
胤祥有些担忧,“四哥,这海军的建设真的很烧钱吗?那可怎么办?军费开支又是一大笔。”
胤禛心里也不确定,“先看看吧,即便真的很花钱,那也是必须的。”
胤祥也明白他四哥的意思,不然等敌人打过来,海上占不了优势,钱都要赔出去。
......
刘晓希点开帖子,很多人都在讨论了,顺手点开一个留言。
{网友一:海军是属于一个下午就能输光的军种。
陆军的话,要是前线打败了,还会有二、三道战线,还有预备队,只要意志够坚强,就不怕没有翻盘的机会,但海军没有。
海面没有可以用来遮蔽和迂回的地形,军舰击沉、军港炸毁,要么赢要么死。}
民国时期
不少人都想到了北洋水师,最终深深的发出一声叹息。
战士们是最清楚陆上战场的,他们的游击队也可以打骚扰战,可是如果是海军,这一旦败了,那只怕枪炮导弹、以及训练多年的人员都一起没了。
古代的武将们也很清楚这一点。
曹老板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他可没忘记赤壁一战,孙十万和大耳刘给他那惨痛一击,水战现在他想到都还心有余悸。
建立一支出众的水师,曹老板也有闪过这个念头,但他也担心后世人说的这种情况,一旦失败,那所有的投入将全部打水漂。
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俩也有想建海军的想法,一方面是沿海地区不太平,另一方面是这父子俩都有想要大航海。
洪武年间
朱元璋想了想还是打算先问儿子们的想法,“...你们说说,建一支大明的海军如何?现在不是沉默的时候。”
朱棣毫不犹豫的赞成,“父皇,你这个想法好,虽然的确是烧钱,但为了发展,这事肯定要做。”
朱标也同意这事,“爹,这事就交给老四吧,他在这方面比较合适。”
朱元璋听了大儿子的话,毫不犹豫转头看向朱棣,“那老四,这事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