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 章 古代赘婿的地位
{古代赘婿的地位怎么样}
这一下子说到了老祖宗们熟悉的内容,大伙儿可就不迷茫了。
虽然在各朝代,赘婿不算是人人喊打吧,但有儿子的人家,可没人希望儿子去给人当赘婿。
一个老秀才语气沉重的说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祭祀祖先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若是当了赘婿也就代表你放弃了一切,自家的祖宗不要了,别人家的祖宗你也不配去祭祀。”
年迈的老人目光紧紧盯着几个儿孙,“当赘婿有什么好的,入赘了,香火都断了,咱家可不能出这种事情。”
......
和旁人看热闹、气定神闲谈论的心态不同,古代的赘婿们心中都有些苦涩,他们的地位啊,那一言难尽。
{说起赘婿,很多人并不陌生,其存在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赘,最初是抵押(以物质钱),在商周时期,贫苦人家会把男性卖给别人,称为赘子,无力赎回就转为奴婢,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化成一种婚姻形态。
不过和电视剧里演的不同,古代的赘婿可不是什么人生赢家。
在古代,女性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都会出嫁随夫,相应的男子就要承担起养活一家人的责任。
但如果男子不去承担这种责任,而是选择入赘,自己去做被托庇的人,那必然会被所有人鄙视。}
被鄙视是肯定的,各朝百姓心中都肯定了这个回答,大家也都记得秦朝的律法规定,这赘婿的地位是真的低。
帝王们也并不提倡入赘这种婚姻形式,他们的朝代和后世终究是有区别的。
民间
很多家庭的长辈更是耳提面命,坚决不允许自家的男丁去当赘婿。
“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当赘婿和丢人有什么区别。”
“谁要是敢这样做,老子打断他的腿。”
......
{在战国末年,当时赘婿已经普遍存在。
比如秦国,当时商君当政,要求男孩子长大后,必须分家出去单过,以此鼓励生育。
只是一些人家实在太穷了啊,娶不上媳妇,所以也会鼓励他们入赘。
秦始皇当政时期,赘婿的地位是很低的,他们要和囚徒一起赴边屯戌。
另外根据《睡虎地竹简》的记载,赘婿不能录入良民户籍,更不可能做官,子孙也要等第三代才能做官,在户籍上也必须要标明是赘婿的后代}
对于秦朝赘婿的地位,各朝百姓之前也是了解过的,甚至后世人还出现了对秦制的错误理解。
嬴政看着光幕说他也是面不改色,他的确是不喜欢那些当上门女婿的,除了影响税收外,在他看来,男子就该去闯荡。
至于这太穷了娶不上媳妇,这的确也是个问题,还得想想办法解决。
秦朝的百姓们,家家户户的情况也不一样。
穷苦人家娶不上媳妇的很愁,害怕断了香火,学后世人那种洒脱的态度不成亲,真没有几个家庭能做到。
只有女儿的人家,也很发愁,因为朝廷政策不支持赘婿,他们也愁自家的香火传承。
“要不学后世的情况,多生几个,一些随父姓、一些随母姓。”
“这、听起来是不错,但朝廷能同意吗?”
“又没有上门,不过是让孩子可以随父姓、也能随母姓,这多好啊。”
......
当然扶苏这边也有类似的想法,黔首的婚嫁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怎么处理好娶不上媳妇和没有后代继承家业的问题,或许可以借鉴后世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做法。
不过此事扶苏还是打算先跟他父皇商量商量再看。
{到了汉朝,赘婿的地位也没变好。
汉武帝时期也是延续了秦朝的制度,还下达过‘七科谪戍’。
也就是七种身份的人必须戍边,排在首位的是贪官,然后是逃犯,紧接着就是赘婿。
可以看出来赘婿的地位能有多低了,差不多等同于罪犯。}
汉朝的帝王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尤其是武帝,他和秦始皇一样,对赘婿的态度都不太看得上。
刘彻眉毛轻挑,他也是有一番自己的道理,“稍微有点骨气的男子就应该去建功立业,以后又怎么会愁娶不上媳妇?朕又不是不给人机会,只要看敢不敢去战场上搏一把。”
霍去病别看还小,但也有自己的见解,“成家还是次要的,大丈夫就该先把心思放在事业上。”
当然,大部分百姓也的确是在努力,多数穷苦人家的年轻人现在对成家也没有太过急迫,而是选择先做出一番成就出来。
海滩上,老汉晾晒着渔网,嘴里也不忘教诲儿子们,“这几年咱家都加把劲儿,你们几兄弟闲时也能去找点事情做,勤快点日子会好起来的。”
勤劳的老妇人一边晒着鱼干,也说道:“人家姑娘也会喜欢勤劳肯干的人,要是成天好吃懒做的,谁都看不上眼。”
......
{唐宋时期,世人对赘婿依旧是蔑视的态度,唐朝时还被称为‘疣赘’,也就是说他们是多余无用之人。
不过由于门第观念的淡化,多少倒是宽容了些。
比如李白,他也入赘过,两次都是宰相家。
前一次是25岁左右,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徐氏,生了一儿一女。
关于许氏,现在有学者认为她并非是因病去世,而是因为李白醉酒辱没了许家名声,让两人离婚了。
第二次是李白晚年的时候,娶了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
关于这两次婚姻,诗仙的豁达态度一点都不认为这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反而活得很精彩。}
光幕下
原本大家只以为是说到唐宋的赘婿地位,但没想到还说到了诗仙的婚姻情况。
尤其是对李白的前妻,到底是死了、还是两个人离婚了,也引发了各朝吃瓜群众的兴趣。
“如果他们真的是和离了,也不知道这许家会不会后悔?”
“八成会吧,李白可是大名人,有这样一个女婿,也有面子啊。”
......
武德年间
许绍有些不确定,这许圉师不是他小儿子嘛,那李白和自己,还有这层关系?
李渊也挺惊讶,他和许绍年少时还是同学,后来他又归顺了大唐,两人的关系自然是不错的。
贞观年间
许圉师稚嫩的脸上也很懵,不敢相信的指了指自己,“我是李白的祖岳父?”
李世民也在长孙皇后的提醒下,想到了许圉师这个人,二凤恍然,“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个渊源啊。”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这说起来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就像你和杜甫之间也有一些联系一样。”
李世民也笑了,“观音婢,你说的对,这世界可真小啊。”
天宝年间
李白这个当事人扶了扶额,当然他是知道后世人的八卦精神的,只是突然八卦到自家,他有点没做好心理准备而已。
李伯禽和李平阳对于父母的事情,他们也不能随意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