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帽 作品

第244章 ∶黄泉路站牌(第2页)

“下一站,黄泉路……请……请让一让……”

第一次听到时,我浑身汗毛倒竖,手机差点摔在地上。我以为是恶作剧,立刻拉黑号码。可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声音,又来了。我换了手机卡,换了手机,甚至把手机关机。可每到午夜,那台关机的旧手机就会自动开机,屏幕亮起,语音自动播放。

我试过砸掉它,可第二天它又完好无损地躺在床头柜上,像从未被破坏过。

我开始失眠。整夜睁着眼,盯着天花板,耳边回荡着那句“黄泉路”。我查了全市的公交线路,没有“黄泉路”这一站。地图上也没有,导航里更没有。可那声音太真实了,真实得让我怀疑,是不是我开的这些车,错过了某一条隐藏的路线。

我翻出B17的行车记录仪数据。事故前的最后十分钟,画面正常。司机视角,后视镜,车厢监控,一切如常。可当我把时间轴拉到事故发生前两分钟,画面突然出现了一帧异常。

那一帧只有0.3秒。

在车厢监控的右下角,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原本空着的座位上,闪过一道影子——一个穿校服的女孩,低头看着手机,刘海垂下,指尖沾着粉笔灰。

就是她。

我反复放大那一帧,心跳如鼓。可当我再回放,那帧画面却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我开始去图书馆查资料,翻老城区的旧地图。终于,在一本1983年的市政档案里,我发现了一条被废弃的公交线路:B17支线。它曾连接西郊火葬场与老城区,终点站名为“黄泉路”。七十年代末因事故频发被取消,连站牌都被铲除,只在一些老人口中留下传说。

而我的B17主线路,恰好经过那条废弃支线的起点。

更让我毛骨悚然的是,档案里记载:1983年7月15日,B17支线发生重大事故,一辆公交车坠桥,车上五人全部遇难。司机、戴耳机青年、风衣女人、中年男人……和一个十六岁的女学生,名叫林小雨。

我手一抖,档案差点落地。

同名?同路线?同一时间?同一死亡方式?

我冲回家,翻出当年的乘客名单复印件。那四名幸存者的名字,与1983年那场事故的死者名单,一字不差。

他们不是幸存者。

他们是死人。

而我,是第七个司机。

我颤抖着打开手机,翻到那条语音的发送记录。最新一条,刚刚在十二点零一分发出。我点开,女孩的哭声依旧,可这次,她说了句新的话:

“叔叔……你终于想起来了……那天,你也没能救我……”

我猛地抬头,镜子里的我,满脸胡茬,眼窝深陷,可那张脸……越来越像档案照片里,1983年那位死去的司机。

我冲到窗前,拉开窗帘。外面一片漆黑,只有路灯在雨中晕出昏黄的光圈。远处,一辆B17缓缓驶来,车灯刺眼,车身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捞出来。

车门打开。

车上空无一人。

可驾驶座上,坐着另一个我。

他冲我笑了笑,嘴唇动了动。

我读出了他的口型:

“轮到你了。”

我瘫坐在地,手机再次震动。新消息。

语音。

我闭上眼,按下播放。

女孩的声音,轻得像风:

“欢迎上车,司机同志。下一站,黄泉路。请……请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