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大自然中的灵感

看到李枭和吴教授聊完,陶教授也是问道:“小枭,那些解决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别的我不清楚,但我懂的几个技术方面的问题,我感觉都可以试一试。”。“应该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一般我遇到问题,都会想着在生活中,自然界中找答案,然后我才会考虑解决方法。

我认为大自然经过了数亿年,试错积累时间足够长,一些跟不上进化的都会被淘汰,留下来的都是最优解,都是经过了数亿年的验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而我们技术的本质是解决“需求问题”,两者在底层逻辑上相通,也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大自然可以成为我们的“灵感库”,很多技术难题或许都可以从中试试看能不能找到灵感。

就比如蝙蝠的回声定位,蝙蝠可以通过超声波反射定位障碍物,从而实现夜间飞行并且精准避障,我们的雷达不就是这个原理吗?发射波然后接收回声,再计算距离、形状。

蜂巢结构的建筑、设计不也是这样吗,蜂巢六边形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能以最少材料实现最大承重强度一种结构,我记得好像一些飞机机翼的结构,就是用了蜂窝铝板,这种设计至少能减轻30%重量,但结构强度却能提升50%。

还有潜水艇,他之所以能上升下降,不就是参考了鱼鳔吗?鱼通过鱼鳔充排气调节浮力实现沉浮,潜水艇则是采用压载水舱系统,就是通过注排水模拟鱼鳔功能,实现水下航行。”。

李枭这些也不是瞎说,上面几种东西的研究,确实也都是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一些东西,从而来了灵感研究出来的。

类似的案例在这年代或许还比较少,但在后世却有很多,让李枭记忆最深的就是莲藕可以重塑骨架的技术,当初他看到这一则新闻的时候,有一种“莲藕重塑肉身”变成现实的感觉。

甚至是不止科学技术上,一些养生拳、一些古拳法的的动作,很多也都是来自自然界的动物,像是五禽戏之类的。

可以说人类无论科技,还是其它的研究、创造,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

而听到李枭这一番讲解的不止吴教授、陶教授几人,越听神色也是越来越认真,对于李枭的话,他们也很是认同。

只不过之前并没有往这边想过,现在经过李枭这么一提醒,倒是有种被揭开面纱的感觉。

不少人都不由鼓起了掌,表示对李枭的尊重。

中午学校准备的饭菜很丰富,都是按照高标准来的。

三荤一素还有一个汤。

这在这个年代算是很难得的饭菜了。

餐厅内一百多位教授专家,也都是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讨论着上午的那些技术问题。一个个在看到李枭的时候,也都是露出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