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249章
青原市的这个判决,就是一个信号:任何漠视民众权益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记者们纷纷记录下这些话。周志高知道,这个判决的意义,远超出案件本身。它像七声警钟,敲醒了那些还在滥用权力的官员:权力不能凌驾于人权之上,侮辱老人、活埋生命,是对文明社会的挑战。
拆迁不是“拆民”,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好,而非制造悲剧;
民众的诉求必须被倾听,投诉无门的绝望,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法律既有威严,也有温度,防卫过当的认定,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体恤;
政府必须为失误买单,三百万补偿不是施舍,而是责任的体现;
裙带关系是腐败的温床,方力为小舅子撑腰,最终一起走向毁灭;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青原市的透明化平台,将倒逼拆迁规范进行。
当晚,周志高接到张同伟的电话:“志高,中央对你在青原市的处理很认可。这个判决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顺应了民心,很好地把握了‘情、理、法’的平衡。”
“干爹,”周志高站在窗前,看着青原市渐渐亮起的灯火,“我只是做了该做的。杨桂美案让我想起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到反抗爆发再去处理,而是从源头杜绝压迫。”
“说得对,”张同伟赞许道,“中央准备在全国推广青原市的‘拆迁透明化平台’和‘刑事责任追究办法’,你抓紧整理经验。”
挂了电话,周志高打开电脑,开始撰写报告。他想起杨桂美在法庭上最后看他的眼神,那里面有感激,有释然,还有一丝对未来的迷茫。他在报告中写道:
“青原市的教训告诉我们,基层治理不能只看‘进度’和‘政绩’,更要关注‘温度’和‘民心’。三百万补偿,买不回七条生命,也抚平不了杨桂美失去母亲的创伤,但它代表了政府的态度:我们承认错误,我们承担责任,我们将努力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