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5章 明朝的倭寇问题(第2页)
自洪武时期到嘉庆己经过去好几任皇帝,还不知道有多少沿海百姓无奈成为‘海寇’?偏偏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眼前,却不用,多的是人不理解。
朱元璋无奈的摆手,“唉,开吧”。
因为再不开,他都感觉自己要被骂惨了。
永乐也是这个想法,既然光幕都提到了,历朝历代也都关注到,大明还不好好解决,这脸上也不好看。
明朝沿海的百姓们眼里却闪着希望的光,很多人走上这条路是迫不得己,希望朝廷能看到后世人的意见后改变政策吧。
{...在经过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后,明朝才同意开放闽地月港作为试点地区通商,就有了隆庆开关。
随着合法渠道的出现,倭乱很快也解决了。
剩下的那些真倭寇,也被戚继光他们消灭掉。
其实这件事也能看出来,朝廷把百姓谋生的路都断了,若是他们能出海捕鱼、出海贸易,谁会去犯法呢,在治国安邦上,堵不如疏}
刘晓希也开口说道:“自古以来,兔子家的老百姓,若不是被逼上绝路,谁也不会选择造反,统治者还是要多将百姓放在心中比较好。”
光幕下
各朝百姓难免动容,他们真的所求不多。
明君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当政之时,百姓们的日子会相对好过一点,但若是昏君奸臣执政,百姓们的日子再苦也只能受着,实在扛不住选择揭竿起义。
—
感慨完明朝的倭寇问题后,刘晓希也顺手点开下一个话题。
{为何现在几乎看不到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
祖辈们看得还很疑惑。
即便是生活在奴隶封建时代的祖宗们,也知道什么是科学家,‘划时代’这个词,一看就是科学家中的领军人物。
先辈们也不清楚,按他们对后世的了解,这些年的科技大爆发己经让世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有可能是科学发展步入到了一个瓶颈期。
{网友一:因为如今的科研己经太高端了,更基本的知识反而难得。
要明白任何从0到1的过程,都需要初步的好奇心来探索,从而带来创新,这才可以开创一个新的方向和领域}
各时空,不少人都领悟了里面的意思,即便是不明白的人,也在周围人的解释下明白过来。
只是对于大多数百姓哪怕看懂了是什么意思,但也不是能理解的,大家的想法都很务实。
顶着烈日干活的农人理解不了,“这为了好奇心什么的,可能有道理,但饭都吃不饱,饿着肚子的时候,谁还有空想这些啊。”
摆摊卖菜的小贩说得很平静,“人吃饱了才有功夫想这想那的,好奇心不能当饭吃。”
......
不过像是张衡他们倒是理解,因为就像他们如今做的事一样,有了好奇心,才会更加专注的投入研究,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
说到科学家,刘晓希也打开了话匣子。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除了国外,在我国从古到今,也出现了很多杰出人物。
比如东汉的张衡被称为科圣。
而且因为他的贡献太大了,月球上不光有一座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在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光幕下
各时空是知道张衡的,此前多少提过一点。
汉朝皇帝们心情还很愉悦,大汉能人多,说明他们汉朝的好啊。
永初年间
看着同僚们投来的羡慕目光,张衡是真感觉很不好意思,当然他的内心也是真的美得冒泡。
崔瑗还挺为好友高兴的,他们一个酷爱研究天文历算,一个就擅长书法文学。
略微一思索,崔瑗就让人跑一趟,决定晚上邀请好友来小聚一番,也算是给他庆祝了。
皇宫内
邓绥心里很满意,她之前就了解过张衡的本事,倒也不意外,总归要把人好好用起来,让他发挥更大的价值。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叭叭,“北宋的沈括,你们应该都知道,这也是个科学家。
元代有一个郭守敬,他父亲可能是早逝吧,由自己祖父抚养长大。
他爷爷本就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成就都非常高。
他制定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如今月球上也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同样有一颗小行星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我国天文台还将自主创新的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
光幕下
各朝的百姓们原本还不以为意,但现在发现这当科学家也挺好啊,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名垂千古,还在全世界闻名。
这一想,基本上各家的长辈们也不掬着孩子们了。
一些年轻的父母还鼓励起孩子,有好奇心就自己去探究。
熙宁年间
沈括羡慕才怪,虽然都是科学家不假,但明显看到张衡和郭守敬的成就,他哪会不羡慕啊,这两可都有环形山和小行星命名,太酸了。
皇宫内
赵顼也在考虑首接下旨让沈括和他妻子和离算了,这样沈括就能专心科研,从而有更大的作为,自己这个支持者也有面子不是。
当然相比起赵顼的想法,沈括他媳妇和老丈人,肠子都悔青了,他们张家最近可是出了大名,走到哪里都受人指指点点。
元朝
忽必烈手指着光幕还难以置信,“大元也出了位科学家?”
真金很是认真的点头,“父汗,的确如此。”
听到儿子的肯定回答,忽必烈开怀大笑,“好、好啊,郭守敬这个人不错,去传他来,朕要亲自赏赐他。”
......
宫里的情况郭守敬倒是不清楚,正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他恨不得多长两条腿跑回家和祖父分享这个好消息,还有老师,他们肯定会很高兴。
郭荣的确高兴,他孙儿有那么大的出息,若思他爹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想到早逝的儿子,郭荣眼里不自觉滑下泪来,要不是为了儿子这唯一的血脉,自己恐怕也撑不下来。
刘秉忠和张文谦对于自己学生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是既骄傲又自豪。
“仲谦啊,若思出息了,我们得给孩子准备点礼物鼓励鼓励他。”
“我正有此意,晚上喝几杯如何?”
“甚好。”
......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给祖宗们扩展知识面。
“...不光是古代,近代兔子家的科学家也不少。
他们都为兔子家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奉献,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让如今的兔子成了科技强国。
我找一个纪录片给你们看看吧。”
看纪录片祖辈们当然很乐意,尤其是这还和兔子的奋斗史相关。
各时空的孩子都不需要长辈们提醒,现在就乖乖坐好准备看剧了。
民国
先辈们不忙之际也会时不时关注一下光幕。
看这次要说的是近代科学家,专门做记录的小战士们,脸都跟着变严肃了。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己经搜到了她要找的纪录片《大国脊梁》。
“这百年间,有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奉献了自己,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年间,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不畏艰难,只为了民族复兴而奋斗。
他们的故事都很励志,你们看看吧。”
听着刘晓希的话,就连古代的小孩们都被长辈们拘起来一起看。
随着纪录片缓缓播放,也将各朝人士带入其中。
虽然没有几集,但却让众人对科学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每一个科学家的故事都让人难以忘怀,也让各时空的人们为他们的精神行动称赞不己,同时,对古人的启发也不少。
如今,百姓们也会从各方面思考孩子的未来了,对科学感兴趣的孩子,或许以后也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