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 章 无女主文
等到刘晓希点开下一个内容,大家都还沉浸在欢声笑语中。首发免费看书搜:晋江文学城 {怎么现在很多人喜欢无女主文?}
刘晓希简单解释了下什么是无女主文、无男主文和无cp文,祖辈们也认真的听着。
古代的书生们还挺诧异的,他们时代还是有不少人喜欢有感情类的话本。
大家闺秀们也在议论,大概是时代原因,喜欢看那种儿女情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话本比较多。
罗贯中、吴承恩他们倒是能理解,就像是他们的作品里面是群像,男女主都是没有的,也不是谁都喜欢看感情戏。
冯梦龙撑着下巴一脸的忧郁,“可是我很喜欢磕cp啊,感觉现在也挺受欢迎的嘛,那么多人看。”
......
王侯将相们虽然知道话本故事,但他们平时那么忙,基本上也不会有人去看什么。
嬴政唯一看过的也就是从小光幕上,看西大名著的改编剧了,即便看这个,也是因为好奇,至于其他的就不会再看了,太浪费他的时间。
百姓们说的就多了。
书生有些猜测的说道:“可能是成亲的人少了吧,大家都不太喜欢。”
书铺掌柜笑了笑,“也有可能是内容不够吸引人...”
......
{网友一:因为现在的剧情桥段都太经典、太烂俗了。
比如:绝世废柴被划入外门,结果走上了人生巅峰;
明明可以一起上打群架,偏偏还要一个个单挑主角被狂揍;
主角加入宗门后,都会有一次宗门大比给主角装x;
再比如不管是任何的高级毒药,主角都百毒不侵,但偏偏只有春药无解,身边没有美女才时会对春药免疫;}
祖辈们:...所以这是看了多少话本,才能总结出来的经验啊。
古代的小说家都不需要细想就知道了,这些冲突和矛盾都是为了推动剧情罢了,只是大家看多了,也就缺乏新意。
对于本就没什么机会读话本的古代百姓们来说,其实还蛮有吸引力的,后世人己经看烂了,但他们还没有看过啊。
嬴政的脑海中不由得想到之前看的那个名为神话的剧,主角一来就认识了项羽,所有美女都钦慕他,甚至给故事里的自己戴了绿帽,就这还都不是主角的错,是‘他’拆散了这对有情人,呵。
{又比如:再优秀的人,到了主角身边,都会变成舔狗小弟,要不就和主角作对;
绝世天才不是才二十来岁就是几百岁,合着中间那部分人都是打酱油的;
最要命的是那种主角走哪儿死哪儿,那种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大宗门,主角一来,鸡飞狗跳,主角一走,都有灭顶之灾,丧门星不成;
...
所以,都己经烂成了这样,再弄出个女主来搞事情,还能继续看吗?}
光幕下
不时响起阵阵大笑声,都看的出来,这娃怨念颇深。
公子哥儿不禁捧腹大笑,“笑死小爷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把主角当作丧门星的哈哈哈。”
商人无不感慨的说道:“也就是话本里的主角,要是现实中啊,还真是人人都避之不及的存在。”
......
{网友二:我是真的再也受不了跺脚脚和吐舌头的女主了,哪个正常人跟兔子一样,即便是兔子精也不能这样啊}
各朝人士:...这的确是有点说法的。
一些姑娘还忍不住试着学了一下,瞬间一阵恶寒,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而周围的人看到这场面,也是风中凌乱了。
“也许是想描写小女儿般娇憨可爱的模样,就是单独拎出来看着怪了些。”
“这倒是。”
……
帝王们想了想他们的后宫,也没有这样的妃嫔。
{网友三:我都看了十几年的文,应该算有发言权吧,简单举个例子。
我之前看到过一本,主角穿越前描写他非常爱女友,非常专一。
结果穿越后就爱上和女友长得相似的姑娘。
没多久又和父母安排的姑娘在一起了。
再之后又撩了第三个姑娘。。。
这自己打自己的脸,看着是真的叫人尴尬}
不少人也觉得有道理,前后不一致看着的确是别扭,本想立痴情人设,但偏偏行动不一致啊。
古代爱写话本的书生们也在仔细记下这些个注意事项,虽然不是同一个时代,但这些意见对他们也是有参考价值的,以后写话本的时候就能注意到了。
而越往后看,都是后世人清一色在吐槽话本中的感情戏,这说的越多,越是让古代祖宗们好奇,都想要看看是不是真如这些孩子所说的这样。
刘晓希也在脑海中和系统商量,挑选一些现代小说给大家看,当然肯定是选精彩的,由2233传到小光幕上,感兴趣的人可以点开看。
商量好后,刘晓希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这些个祖宗们。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祖宗们也很惊喜,他们看过后世的剧、听过后世的音乐,但还没好好看过后世的话本,这下可不就有机会了。
很快大家就发现小光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话本板块,一些人好奇的点开来,十本风格各异的小说故事出现在列表内…
刘晓希这边说完了小说的事情后,继续开启下一个内容。
{从古代诗人中选择十位,哪些可以进入到第一梯队?}
原本还在讨论后世话本的各朝人士,除了一些己经迫不及待去看小说的人外,其他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光幕上,毕竟小说随时有空了都可以看。
祖宗们看到这个标题,说惊讶吧,也不算太惊讶。
后世人都能给皇帝们搞排名了,这给诗人弄个名次排行,多正常啊,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古人们也挺好奇后世人怎么说的。
一流的诗人们,期待感纷纷拉满,光幕可是各时空的人都可以看得到,若是能被提起名字,那怎么能不算是一种荣耀呢。
只是对于名不经传的诗人们来说,就没什么好期待的了,就十个人,这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可能有自己。
各时空的读书人则是兴致勃勃的猜测。
赌坊甚至还开设了对赌,当然对一众赌鬼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杨玉环脑海中瞬间冒出一个人,“李太白应该能被提到吧?”
一旁的李琩颇为赞同,“他的可能性还挺大。”
......
{网友一:之前有调研机构专门在全国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将近两万份调查,年龄跨度从5岁-80岁,地域跨度从沪地到青藏高原,文化水平跨度从文盲到博士。
问的就是,从古至今,全国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人是谁。
答案是李白。
其次是老人家,因为几岁的小孩子知晓率特别低,还有一部分人是并不知道老家人的具体名字造成的。
至于杜甫的知名度差了点,不到80%,还低于秦始皇}
各朝人士对这个结果还蛮惊讶的。
若只是单纯排名诗人就罢了,但这是在古今名人中来排啊,王侯将相、文人墨客都有机会被点名,然而现在面对李白,谁不羡慕?
当然唐宋元明清,李白的粉丝们还都很开心的。
天宝年间的百姓们恨不得亲眼看看李白的风采,看看这位名贯古今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杜甫喜不自禁,他是真为太白兄感到高兴,至于他自己嘛,倒是看得很平淡,一高兴干脆提笔开始写信,要给好友祝贺一番。
高适也为两个友人感到开心,要不是公务在身走不开,他都要去和朋友们聚聚了。
作为第一名人的李白,此刻正仰天长笑,这种被人认可的兴奋和喜悦首达心灵深处,以前关于官场的憧憬和遗憾,现在都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