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 章 李渊最喜欢的儿子

{李渊为什么喜欢李建成,不喜欢李世民} 看到刘晓希点开这个话题,原本在享受太上皇生活的李渊,瞬间不高兴了。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这话说的,让他脸往哪儿搁?而且建成是长子,他重视长子不应该吗?这些后世人能不能不要这么八卦。

李二凤想到他大哥,心里多少有些惆怅,很多时候身处在这个位置,难免有很多迫不得己,如今当着各大时空的面讨论这个事情,只怕他爹气得不轻。

李泰想说什么,但被李承乾拉住了。

长孙皇后示意孩子们去玩,她则是站在旁边陪着,这属于他们兄弟、父子之间的事情,尤其是还涉及到当年那场政变,其他人不管说什么都不好。

唐 武德年间

李建成看着光幕,眼里看不起情绪,手紧了松,松了握,还能看得出心中的纠结。

郑观音上前握住他的手,无声的安慰。

李建成则是突然开口,作为李世民的亲大哥,他的容貌自然不会太差。

“后世夸唐太宗做得好,夸他能力出众,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至于我李建成,大概就是手下败将罢了,父皇他喜欢我?莫须有的事...”

说着说着,李建成的脸上颇有些自嘲。

郑观音黛眉微微皱起,心疼的泪水轻轻滑落脸颊,“殿下,您在妾身心里是极好的,您不要妄自菲薄,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妾身都会在后面支持你。”

看着妻子坚定支持自己,李建成心头突然涌出一丝愧疚,他不敢想象历史上自己落败后,妻儿的下场...

......

和李家的情况不同。

隋开皇年间

杨坚虽然不懂李渊为什么不喜欢李世民,但这对他来说就是好事。

“伽罗,你说等李世民出生后,我们把他抱来宫中养怎么样?”

独孤皇后闻言很赞同丈夫的想法,脸上也很惊喜,“那罗延,你说的对,世民这孩子能力出众,听光幕的意思长得也不错,以后必定是皇长孙的左膀右臂,是大隋的福气。”

“唉,就是不知道这孩子何时才能出生...”

......

还年轻的李渊并不知道宫中的打算,如今还沉浸在悲哀中。

因为光幕的出现,他的一生都改变了,不仅以后的升迁无望,如今宫中的姨母对他态度也冷淡了,也许门庭没落也是早晚的事情。

窦氏抱着不满一岁的李建成泣不成声,虽然还不清楚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两个孩子,最后次子登基,长子会如何?明知道结果却不敢去想。

其他时空的观众,不清楚这些当事人的心理变化,都在对着这个话题讨论着。

像前面的朝代,很多人都还弄不清楚李唐一家子的情况。

秦皇汉武这种政治生物,倒是多多少少猜到一点,儿子能力太强了,当爹的虽然高兴,但年老的老虎大概也怕年轻的老虎夺权,在权力面前,亲情反而不值一提。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李渊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然而并非如此。

他最爱的是手里的权力,他享受的是大权在握的快乐,至于他的几个儿子,我看他是一个都不喜欢。

为了不被儿子夺权,他把儿子们当作了权力平衡的牺牲品。

李建成虽然当了太子,但他能掌握的兵权有限,一个词总结就是有名无权,‘位高和权重’,只能占一个,李渊是不可能都交给他的。}

各朝人士吃着瓜,百姓们都很淡定,一想到最后这李渊依旧成了太上皇,不少人还笑出了声,可谓是鸡飞蛋打、谋划成空。

虽然李渊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但现在他这心情指定是不好,脸色都难看了好几个度。

尤其是武德年间

还是皇帝、并未成功升级为太上皇的李渊,气得把桌上的东西都掀掉了,“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而他心里还真有点慌,就怕两个儿子把心思对准他了,那岂不是还是要变成太上皇?

太子府上非常压抑。

李建成现在的表情黑黑的,他爹,以前或许父子亲情还更多,但现在当了皇帝,那肯定是把权利放在心上,至于儿子们,又不是不能继续生。

秦王府上

秦王李世民感觉脑子里一片乱麻,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并不想和他大哥兵戎相见,但他们彼此的位置,都身不由己。

齐王府

李元吉很烦躁,现在的一切发展,都超出了他的预料,“该死。”

......

贞观年间

二凤嘴角有些讽刺的笑了笑。

长孙皇后上前拉了拉他的手,一脸深情,“陛下。”

{…李渊的这种打算可以说想的很好,但他没想到李世民太出色了,首接就把这种平衡打破了。

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但李渊又不想把太子之位给他,于是想了个‘天策上将’的名号。

然而这个称号说来说去终究是臣子,和太子这个储君的宝座不同。}

各朝人士看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羡慕李渊儿子太优秀,还是该同情了。

嬴政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若是这唐高祖没那么优柔寡断,能处理好儿子们的关系,当然皇位这个香饽饽,最后也肯定也是免不了一争。

刘邦悠悠叹了口气,还好他现在己经和娥姁谈好了,不然也愁的很。

刘彻还挺庆幸,还好他爹不是李渊这种,不然该轮到自己头疼了。

不管外人怎么想吧,李渊一家还是要面对。

隋 开皇年间

窦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的两个儿子啊,情愿他们能力差一点,她都不愿意看到兄弟俩反目成仇。

皇宫内

杨坚看得真羡慕,“李渊这两个儿子,即便是李建成,能力再差只怕也比杨广这混账好多了。”

独孤皇后没说话,说起来她也挺羡慕自己姐姐的,孙子出色还有出息。

唐 武德年间

李渊这心情郁闷的,他立嫡长子有错?二儿子能力再强,他也不是嫡长子啊。

李建成看着光幕中的内容,后世能看明白的,他又如何看不明白,他们兄弟二人,到了这种地步,己经不仅仅是代表自己了,还有他们身后的力量,抽身并不容易。

秦王府

李世民不清楚他兄长现在看到光幕是什么想法,但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们兄弟必须要好好谈一谈了,能和平解决最好,不然...

贞观年间

二凤还有些忧伤,“观音婢,若是大哥能生在宋朝,他肯定会是一个明君的。”

长孙皇后声音婉转的附和着,她明白陛下心中是想到了先太子,还存有愧疚。

{在李渊的操作下,他的权利得到了保障。

至于李建成嘛,他是太子,只要能稳得住,总能等到继位的那一天。

但李世民不同,能力强的一批。

也不是说李建成有多差,只是相比起李世民,还是逊色了。

所以,即便是李世民特别佛系、没有不争之心,但只要是不当太子,那他手下的那一帮人最后都要被清算,包括他也不得善终,他的手下们也不可能同意}

各朝代,不少皇子都有些动容了。

同样生在皇家,多少都有些身不由己,历史上能顺利继位的太子有多少?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不仅有亲爹防着你,还有来自兄弟的威胁。

当普通皇子也同样,太出色了,亲爹兄弟都会视你为眼中钉,明哲保身太难。

胤礽想到以往的日子就想笑,只是笑容有些牵强,好在如今解脱了。

民间,百姓们对皇家的八卦也是很起劲,以前他们哪能知道皇帝家中糟心事也不少啊。

小伙面上还有些心有余悸,“唉,出生在皇家也不见得有多好,尤其是王朝的末世,还可能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面店老板想了想说道:“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个纨绔吧,不然表现太好,像这李世民一样,不争也得争了,大户人家这种事也免不了咯。”

见识多广的商人出言道:“是啊,还有跟着自己的那些手下,为什么跟着你,就是想要拼个前程啊,你不争要死,争也是死,拼一把好歹还有机会。”

......

武德年间

皇宫中,李渊这心里也不是滋味,他虽然贪念权利,但对两个儿子也是有感情的,也不希望看到他们兄弟手足相残,唉。

太子府上

李建成没说话,后世人说的不假,但面对一个比他能力更强、更有威胁性的兄弟,他没办法做到不急不躁,也许他不是太子,只是其他人,他也能做到旁人那般赞美李世民、赞美唐太宗的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