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14章 市声破——货郎担里的玲珑局

摇鼓声声碎货担层层谜本是小本寻常卖偏作商海万重矶

摇鼓声中的千层匣

临安城西的巷陌深处,货郎吴七的担子总伴着叮咚铜铃声。他那副柏木货担暗藏玄机——八层屉匣如塔叠起,每层屉面雕着《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纹。掀开最上层,露出胭脂水粉,吴七便唱:“波斯螺黛画远山,南海珍珠匀玉面”;拉开中层现出针头线脑,又改口:“金针引线度鹊桥,银剪裁云补月圆”。待农妇李婶问价,他指尖拨动算盘珠:“胭脂按‘五行价’,火命人用加三文;针线依‘天干数’,乙日买需添五钱…”

李婶摸出荷包时,吴七突然按住屉匣:“且慢!这胭脂盒底刻着‘坎卦纹’,主水克火。大婶若夫家姓赵(五行属火),需另配‘离卦簪’镇之!”待李婶凑足钱买下簪子,归家才惊觉:那簪头镶的“红宝石”,原是染色的鱼眼石。

屉匣间的云雾账

这玲珑局的根脚,藏在《东京梦华录》的市井篇里。吴七年轻时在汴梁做过当铺学徒,学得“以繁惑简”的绝技——八层货担实为“九宫格”变种,每层商品按《洛书》数理定价。更绝的是“三才定价法”:天字号货品按节气浮动,地字号随早晚更价,人字号则看买家生辰。曾有秀才买墨锭,被他用“子时水生木,砚台价翻倍”的歪理,哄着多买了三根秃笔。

茶摊张老汉想给孙女买红头绳,吴七抽开底层暗屉:“这是‘织女遗梭绳’,需配‘牛郎渡河针’方显灵验。”待老汉倾尽茶钱购得,吴七又叹:“可惜缺了‘鹊桥银顶针’,恐姻缘路阻…”若非卖炊饼的刘二嫂拦着,老汉差点押了茶摊桌椅。后来那红绳褪色成白,吴七却辩称:“织女泪洗去了红尘色。”

炊饼香破玲珑阵

转机出现在霜降日。卖炊饼的刘二嫂截住吴七货担,当着半街坊邻掀开屉匣:“诸位瞧瞧!这‘南海珍珠粉’实为蚌壳磨的,三文钱能买一斗!”又扯出“织女绳”泡入茶水,顷刻化出缕缕红丝:“《齐民要术》染帛篇说‘茜草浸汁需三曝三晒’,你这红绳怕是连一晒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