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鱼 作品

第389章 祭(第2页)

“大将军,要为阵亡的兄弟报仇啊!”刘敬宣一把鼻涕一把泪,与司马休之拱手而拜。

身上缠着绷带,伤还没好,从彭城招揽的一千五百部曲,只剩下五六百人,还人人带伤。

旁边的司马休之一身戎装,没受半点伤。

“我赶回来,正是为灭蜀之事!”刘道规扶起两人。

心中却不禁对司马休之高看了几分,其他兵马伤亡惨重,唯独他全军而归,还救了刘敬宣、司马容期、刘藩几人的命。

这一战后,司马休之肯定会得到宗室的重用。

“我这次就不回朝廷了,跟着大将军一同杀入蜀中,亲手砍下谯纵的人头!”刘敬宣一如既往的没有眼力劲。

刘道规心中苦笑,还被他赖上了,“胜败乃兵家常事,阿寿先回晋陵休养些时日。”

“还回去作甚,奉丞相钧令,我以后就留在荆襄,为南郡太守。”刘敬宣掏出一道缣帛,上面果然盖着丞相府的相印,而不是以往的尚书台鉴印。

有了丞相,尚书台的权力就被大大削弱。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此后两百余年间不设丞相,期间汉光武帝开创台阁制,设六曹尚书,自此三公失权,事归台阁,连大司徒的权力一并收回。

刘裕将刘敬宣这个活宝放在荆襄,还委以南郡太守,刘道规忍不住怀疑他的用心了。

南雍州刺史是檀凭之,坐镇襄阳,麾下两千部曲。

现在又来了一个南郡太守,坐镇江陵,再加上南面武陵的司马休之,以及东面武昌的刘毅。

刘道规就算政治头脑再迟钝,也不得不多想。

还有司马德文之女许配给刘义符之事,在有心人的煽风点火下,早就传遍大江南北。

刘道规固然相信兄长不会做蠢事,但架不住他身边聚集的士族越来越多,那两个侄儿也不是省油的灯。

某种程度上,刘裕走的还是桓温的那条路,与士族联合,通过累积战功逐渐爬上权力巅峰。

所以一直对士族留了一丝情面。

士族引入相府,也就间接参与了朝廷决策。

权力场上无父子,亦无兄弟。

“那就留下,你我兄弟一同匡扶社稷。”刘道规心中逐渐警惕起来,其实这些货色对自己不构成什么威胁。

自己的地位的权力也不是来自于朝廷。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刘敬宣哈哈大笑。

司马休之斜了他一眼,冲刘道规拱手,“属下偶感风寒,不宜出征,麾下将士听凭大将军调遣。”

刘道规心中暗赞这才是聪明人,主动将兵权交出来,远离旋涡。

“季预既然身体不适,那就回武陵好生休养,某会上表朝廷,为你请功。”

“请功就不必了,此番伐蜀惨败,何功之有?属下心中惭愧,无颜见人。”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刘道规坦诚道:“功是功,过是过,不可一概而论,若无你支援,征蜀将士不知能回来几人。”

司马休之似乎是个可以拉拢之人,智勇双全,比刘敬宣靠谱多了,野心也不大,这两年在武陵本本分分,极为低调。

虽说是宗室之人,但没有过多的参与朝廷内斗之中。

只要是聪明人,其实都不难看出司马家已经回天乏力了。

司马德文和司马尚之的那些小心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无异于自寻死路。

刘道规安顿好刘敬宣,又送走司马休之,立即让殷仲文上表一封,请求出兵伐蜀。

折腾了三四个月,耽误了时机,伐蜀的难度增加不少。

不过北府军在刘敬宣手上和在自己手上,完全是两回事。

谯蜀到了不得不灭的地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