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明之悲,永乐大帝-崩
而朱瞻基所忧虑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杨士奇这些人也在反对。
对杨士奇这些人,朱棣没有那么信任,朱高炽信任却又有一定的防备,但朱瞻基是真的信任。
正是因为他格外看重这些人,这些人的能力在他眼中也足够可以,对于杨士奇等人的意见,他也是重视的。
至于换掉杨士奇等人,朱瞻基还真没有想过。
这些人不仅有能力,还帮他啊。
看看这次朱棣北征,杨士奇不知帮了他多少,哪怕就是这次,杨士奇就已经有了预料,并且还在嘱咐他,是真为他着想。
包括就是在京城之时,他与杨士奇等人也时常有联系。
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朱瞻基对大明的新政,是有些抗拒的。
更不要说朱棣所说的在他抽屉里还有一些新的政策,还需要等到新政之后推行,朱瞻基是真提不起什么兴趣。
但如今在朱棣面前,他也只能应下。
“爷爷,我知道了,这事我也会好好劝爹的。”
朱瞻基不想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反而还开始将锅往朱高炽头上扔。
朱棣并不知道朱瞻基心中想的是什么,看着沉闷的朱瞻基,还以为是因为他而心情低落、沉闷。
“大孙,你爹那里,能劝则劝吧,而且你爹应该是清楚新政的重要性,他会推行下去的。
你还需要注意一点,我知道你喜爱文人,比我和你爹都要更加重视文人,但你千万要记住。
文人的心眼很多,当初高祖皇帝就说过,文人只需要一张嘴,就能乱心乱政乱国。
治理天下确实需要他们,也需要给一定的信任,但切记一定要有防备之心,不可让他们权力过大。
一旦将权力过多的交给他们,后面想要收上来,就难了,强制去收权,难免会让天下动荡,且还会让人记恨,之前做所的所有,都将付之一炬。
胡惟庸案,更是一个警示,你要深深记在心里。
这点,你爹就做得很好,你多你爹学学。
这些手腕,他比你爷爷我,还要厉害呢。”
这点,朱棣是真心夸赞朱高炽。
他们一家子武夫,他也没有对朱高炽培养过什么,但朱高炽的政治手腕,他都是服气的。
看着不显山不显水,但实际上,朱高煦要是不出去,两人绑一块也不够朱高炽蹂躏的。
杨士奇那些人即便聪慧如顶,也依旧被朱高炽拿捏得死死的。
朱瞻基听到这里,心头更加的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这话,朱棣虽然是第一次跟他说,朱高炽却是已经跟他说过两次了。
但即便是这样,他心头依旧不愿。
在他眼中,自己是皇帝,将来的子嗣也是皇帝,分给
若是不将权力下放,难道要他像朱高炽那样,什么都自己劳心劳力吗?
一想到朱高炽的身体状况,朱瞻基的心都是一抖。
让他一直面对那天天都处理不完的国事,他是真的打心底的不愿意。
如果当了皇帝,每天都是面对那些奏本,那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义?
他也无法理解,像朱元璋、朱棣、朱高炽这些人心中到底是什么想法,明明有大臣可用,但就是什么事都要亲自过目,都要自己做主。
一个人,真的忙得过来吗?真的就愿意一辈子面对这些吗?
尽管心中不愿意,但朱瞻基知道,在朱棣面前,却是不能这样说啊。
“爷爷,我知道了,这方面以后我以后跟着爹好好学习,一定加强自己。”
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应下,只说着要跟朱高炽学习。
可若是他真的有心要学习,一直在朱高炽身边,他又哪里没有学会。
更何况朱高炽都还叮嘱他两次了。
只是这些,都是朱瞻基心中的想法,朱棣不知道,他如今只能相信朱瞻基的话语。
朱棣不疑有他,完全没有多想,此刻只有对朱瞻基的欣慰。
朱棣是真的希望他们老朱家能够出一个盛世明君,他和朱元璋,都有功于大明,有功于汉人,但他们身上,都背负着不同骂名。
朱元璋因为出身低微,可是没有少受那些所谓大儒的嘲讽,加上朱元璋杀了太多的人,风评一直都不好。
而他更加不用说了,起兵靖难,篡位夺权之声不绝于耳,他就是一个乱臣贼子而夺得的大位,且他自己也杀了不少人。
朱元璋刚打下天下时,各地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朝廷还要肩负北伐重任,在那种情况,是极为艰难的。
而他在靖难之时,也将半个天下打废了,后又不断兴兵,大兴土木,百姓负担极重。
朱棣是真的格外的迫切大明能够有属于自己的盛世天下,老朱家也有太平盛世之君,大明有真正贤明的君主。
朱元璋将希望寄托在朱标身上,他则是将希望寄托在朱瞻基身上。
朱棣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朱元璋,看见了朱元璋在向他招手。
朱棣笑了,却是拒绝了。
他还有话没有说完,他还要将身后事安排好,他现在还不能跟着朱元璋走。
“大孙,你三叔的心思,我知道,你应该也知道了吧。
答应我,不要伤害你三叔,让他做一个逍遥富贵的赵王吧,好不好?”
对朱高燧,朱棣心头格外的心疼,原本他是准备这次北征结束后,他亲自将朱高燧安排好,以免朱高燧的性命有什么危险。
但如今,这一天来得太快,他根本没有提前做好任何准备。
朱高燧是什么想法,他太清楚了,他知道朱高燧将这次北征视作自己最后的机会,一直在暗中谋划着。
朱棣也明白,他一旦咽气,朱高燧恐怕就要开始行动了。
到时明军内战,亲叔侄相互残杀,想到那个画面,朱棣的心头就格外的疼。
朱棣是真的不想自己的子嗣相互残杀,彼此的手里沾上至亲的鲜血。
尽管他也是杀他侄子上位的,但他不想让这种风气传下去。
前有唐朝的玄武门,李世民开了先例,后人不断模仿。
朱棣是真的不想自己同样在大明开创一个先例,然后他的后人争相模仿。
一旦真的成了例制,那他就是大明的罪人了。
朱瞻基看着朱棣祈盼的目光,没有丝毫迟疑开口。
“爷爷放心,我会善待三叔的!”
朱瞻基心头其实很不是滋味,当初朱棣逼着他发誓,要善待朱高煦。
现在朱高煦那里已经不需要他的善待了,如今的朱高燧,同样还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