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252章 终究错付,朱棣的遗言

朱棣的话音,充满了遗憾。

他其实多么想再带着明军再冲杀一次啊,可惜他再也没有了机会。

作为马上皇帝,朱棣多么希望自己是死在冲锋的道路上,而不是这样等待死亡的到来。

这一句话,又勾起了他的许多回忆啊。

朱棣脑海中闪烁当初年轻之时,跟随开平王常遇春北伐时的一幕幕,闪烁着他为燕王之后对鞑靼的屡屡出兵,闪烁着他靖难之时的种种画面,闪烁着他登基之后发动的数次北征场景。

想着这些,又想到了朱高煦,想着当初朱高煦那英勇的身姿,想着当初靖难时他几次陷入苦战,甚至命丧敌手之时,朱高煦率领大军赶到,力挽狂澜于倾倒,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是那么的一气呵成。

可惜再也回不去了,他已经老了,他的一生,就快要结束了。

他一心想要为大明,为朱高炽、朱瞻基解决大明的边患,以让朱高炽与朱瞻基能够打造大明的盛世,可惜他完成了大半,就差最后一步了啊。

朱瞻基听到这话,心头一时有些复杂,那么的不是滋味。

之前他还挺期待朱棣这个时候身死,将大权交于他手,他带着大军回去,解决朱高燧,不再有任何波澜。

而朱高炽可以尽早登基,他也可以紧接着掌握大权,不用再担心朱棣想着让朱高煦回来,没有了任何担忧。

可当真的听到朱棣这句话时,真的预示着朱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心中反而没有了那一丝感伤。

尽管之前朱棣吓过他,朱棣也犹豫过让朱高煦回来做太子,但到底疼爱过他,是真的喜爱他,朱瞻基又哪里没有感伤。

这份感伤来得快,但朱瞻基也很快调整好心绪。

“爷爷,您说什么胡话,御医都说了,用药就能好转,我相信爷爷很快就能好转过来的。

我待会就给父亲去信,让父亲再准备一些粮食物资运送过来,让爷爷能多打一阵时间。”

“呵呵,小子,你还没有我这个老骨头看得透彻。

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只是如今真的到来罢了。

我没有想过什么长命百岁,也没有相信过那些术士的长生不老之言,都是假的,都是蒙蔽人心智的。

刚才人多嘴杂,御医说了假话,我已经好不了了,就是这两天的时间了。

或许下一刻,或许晚上,或许明日,我已经时日无多,但我放心不下你。

大孙,接下来我说的话,你要记在心里,一定要记住,答应我好吗?”

朱棣刮了刮朱瞻基的鼻尖,反而释怀的笑了。

他对这些,确实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一死罢了,纵然他是大明皇帝,也最终逃不过这个宿命。

对这个归宿,朱棣已经能够坦然面对。

而在如今,唯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这三兄弟之间,以及叔侄之间,更是大明与大汉之间的种种。

哪怕新政的推行等等,都让他一时有些难以安心。

之前他就对朱高炽与朱瞻基有过担心,尤其是朱瞻基,这也是这次北征他将朱瞻基一起带来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要亲自教导一番朱瞻基。

只是他没有料到这一天来得太快,他本来准备等这次北征结束,通过这次北征一起对朱瞻基进行教导,可惜他等不到那一天了。

时也命也啊,终究是计划没有赶上变化。

一旁的朱瞻基听着朱棣的话语,心头一震。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朱棣的情况居然比他刚才想的还要恶劣。

可能下一刻?可能今晚?可能明日?

那也就是说,如今这是朱棣的最后一口气,这口气过了,气息差不多也就消散了。

且朱棣说的这些话,朱瞻基怎么听,怎么都感觉这是朱棣在向他交代自己的遗言。

这一刻,朱瞻基心头莫名很是难受。

当这个现实真的骤然到来,一时还有些无法接受。

然而难受不过片刻,朱瞻基心头更是感到火热。

朱棣最后一口气一旦消散,这就意味着朱高炽可以在京城称帝,而他回去之后,将会是大明的太子。

而朱高炽的身子,他也知道活不久的。

朱高炽的身子早已经被掏空,这些年来,一直在吃药。

也就是朱高炽当不了几年的太子,他就可以年少登基,成为大明的皇帝。

以后的路,朱瞻基在此刻仿佛全部想到了一般,心头都是忍不住的一片火热。

尽管有些忍不住,让他感到血脉喷张,但朱瞻基只能死死的控制着,不能让朱棣看出分毫。

毕竟朱棣现在还有一口气在,现在高兴得太早,这个事也还有变数。

毕竟在这营地之中,还有朱高燧在虎视眈眈,想要做在他眼中那最后的无畏一搏。

此刻,朱瞻基深深回想着朱高炽对他的教导,在事情不到最后一刻彻底定下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沾沾自喜与得意,必须要谨小慎微。

尽管心中想法万千,但看着眼前朱棣,朱瞻基的神情越发的悲伤。

“爷爷,我听着呢,您不会有事的,肯定不会有事的,有御医在,爷爷会好的。”

“呵呵,傻孩子,你还小,不懂这些。”

朱棣看着近在眼前的朱瞻基,心头格外的欣慰,脸上满是笑容。

对朱瞻基,他是真的无比的满意,这是大明的中兴之主,这是大明的明君,这是能够带领大明变得更强的开拓之君。

这是朱棣一直以来对朱瞻基的期望,因为朱瞻基小时候,太像他了,长得也像他。

朱棣知道朱高炽的身子不行,知道朱高炽的性子,他也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朱瞻基身上。

朱棣伸手抚摸着朱瞻基的脸,仿佛是在怀念曾经的自己一般,也似乎在想象以后强盛的大明一般。

或许是大限将至,此时的朱棣格外的感性。

缅怀片刻,朱棣放下手,缓声道:“我就要走了,你爹到时登基称帝,到时大明就是他做主了。

你爹啊,早就不想我发起北征了,除了第一次北征,后面的,他都是反对的。

等你爹登基,他肯定会削减大军,压缩军需,将重心放在民生之上。

这没错,是可以的,我知道我这些年北征,以及营建顺天府,大动土木,等等等等,征收太多徭役,家中赋税,尤其是徭赋两项,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山东、河南等地时常遭遇旱、涝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