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220章 朱棣惊骇的想法,借钱(第2页)

因为大汉处于扩张之中,而大汉疆域大多沿海,尤其是南洋疆域,更是一座座岛屿。

若是在大汉大军扩张期间,有强敌入侵,那么大汉可以很快组织起一支力量进行防御。

这个政策也只是暂时性的,不会永久实行,等后面大汉的海军、海防军、边防军等完善之后,这些就会陆续取消了。”

朱棣听着朱高煦的解释,心头依旧没有放松,因为他想到的是,如今这个阶段,大汉的实际大军,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那二十多万军那么简单。

刚才他可是亲眼看见了,这些人其实就差甲胄火器等军械,只要补充,直接就是一支大军。

那面对骑兵来袭,都依旧没有畏怯,依旧保持阵型,就这一点,都已经超过大明很多成为大军,却是连刚才那些人都不如的‘大军’!

而且三个村就有数十人,那么大汉疆域所有地方加起来,岂不是意味着朱高煦随时可以拉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大军?

再按照百姓对朱高煦,对大汉的支持程度,朱高煦还可以在后方继续拉起一支数十万人的青壮进行操练,后面再转换为大军。

这些人只要装备军械,经历过一次战事,直接原地就会成为精锐。

想着这些,朱棣只感觉可怕与恐惧,因为按照他所想的,代表着朱高煦只要想,就可以拉起一支百万人打底的大军。

这还是打底,至少都是百万众,而且还能快速成为精锐的那种。

再加上他在大明就已经知道了的大汉的生产力,朱棣一时都觉得喉咙发干。

哪怕大汉的生产力还是跟不上,但只要前面有几十万人冲,总能得到缴获,从而补充给后面的人,而且随着缴获的增多,生产力进一步加强,这完全就是一个越打越强的战争机器!

再想想自己找朱高煦配合来演这出戏,朱棣背后都在发凉,要是朱高煦真的假戏真做,他恐怕有很大的可能,拦不住朱高煦。

尽管大明也可以动员,但绝对不会像大汉这样简单,哪怕大明也有卫所制度为支撑,但此刻朱棣忽然觉得,大明的卫所制度,好像有点比不过朱高煦这个所谓的预备役制度?

大明的卫所,哪怕他并不知道绝对不在少数。

朱棣一时有些失神,但到底也是皇帝,也很快醒悟平复了下来。

刚才他所想的,有很多都想得理所当然了,朱高煦真要做到那些,其实也不容易。

而且,朱棣心中还是更加相信自己,相信大明。

看向朱高煦,朱棣一声长叹。

“老二,你知道吗,我都有些后悔了,后悔让你出来了。

当初若是没有让你出来,当初我若是知道你有如今这样的本事,我会让你做大明的太子。”

朱高煦看着朱棣这天真的话,不在意的笑了。

“爹,我已经出来了,也是当初的那个我了,这种话,最开始我相信过,但自从决定出来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看开了。

你也不要再挑逗了,还是那一套,很是无趣。”

朱棣的这番话,朱高煦是一个字都不会信。

他在大明要是展现出这样的能力,那时他面临的只有两个结果,要么直接玄武门见,要么他这辈子被圈禁,然后朱瞻基上位后找个理由将他弄死。

一个藩王,比皇帝和太子还要有能力,还能做那么多事,再加上那时他军中的威望,朱棣睡不着觉,朱高炽与朱瞻基也睡不着觉。

所以朱棣说的这些,在朱高煦眼中,就是在放屁。

朱棣没有继续回应朱高煦,但这次,他说的是真心话,这次他是真的做好了准备。

如果他在大明做的引起了天下混乱,那他就让朱高煦带兵回京,将这个天下交给朱高煦。

和大明的江山社稷比起来,什么立嫡立长,什么他喜爱朱瞻基,那时都是浮云了。

不再去想,朱棣再次开口。

“老二,另外跟你商量一件事,如今瓦剌与鞑靼在北时刻威胁着大明边地,对大明虎视眈眈。

老三在吐鲁番之地建立了大赵,但对于挡住瓦剌与鞑靼,也无济于事。

且我心中想的不是防御,而是主动出击,唯有主动出击,解决瓦剌与鞑靼,才是从根本解决大明的边患问题。

可我想要北征,大明如今穷啊,没有那么多银子支撑。

灭瓦剌与鞑靼是我一生的夙愿,我现在也是一个老头子了。

老二,你愿意帮我一次吗,再帮我这个老头子一把吗?”

朱高煦认真的听着,最后他也懂了,朱棣说了半天,就是想要银子。

而且这还不是借,是让他给,明显就是他只要给了,朱棣连还都不会还的那种。

“爹,你这算盘打得有点好啊,这次我已经是帮了你大忙了好吧。

你现在想要银子,你可以跟我借,但你只是想要我支持,那这样吧,最开始我不是说支持百万两银子吗,我就支持一百万两,这样可以了吧。”

朱棣却是不干了,一百万两银子确实不少,但对于他发动北征而言,这些银子就连准备都不够。

“你个臭小子,你还是不是大明汉王,是不是我儿子,我一把老骨头让你支持一点,是去打鞑子,你就不能多给点?”

“爹,话说明白了,你打鞑子,我支持你,我已经支持一百万两银子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关系归关系,我也还要为大汉的百姓负责,大汉哪有那么多钱,必须得分清楚了。

这样,我最多再给五十万两,再多,一个子都没有了。”

朱高煦是一点也不想多给,毕竟是真金白银,大汉也是要过日子的,而且真给多了,这些钱有多少能够真正用于朱棣北征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且他和朱棣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怎么解决瓦剌与鞑靼,那是朱棣的问题,不是他的。

至于朱棣要是无法解决,他不介意以后打到那边去了自己去解决。

朱棣一时只觉得牙疼,说了半天,结果朱高煦就给他增加了五十万两。

但如今他也彻底清楚了,朱高煦这里其实还有银子,只是不想这样给他了。

朱棣尽管气,但也只能忍着。

“当初真就不应该放你出来,一天就知道气我这个老头子。

既然你说愿意借,那借我一千万两银子,这样总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