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羊黄昏 作品

第187章,朱元璋:朱棣!别管你那北方了,赶紧回来护你李明周全!(第2页)

宋濂顿了顿,又补充道:

“另外,臣有一个弟子,如今也在潜心向学,只是性子有些过于耿直。臣想带他一起去见见李大人,让他也见识一下真正的大才风范,也好开阔眼界,将来能更好地为陛下、为大明效力。”

朱元璋听完宋濂的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虽然眼下朱元璋已经把李明推到了台前,但他并不是,太希望有许多人去找李明。

原因也比较复杂。

第一,就是李明这小子实在是有点混账无赖,这么一个大活宝,真要是跟这些朝堂重臣接触的话,指不定又要惹出什么祸事来,到时候还需要他老朱给李明擦屁股。

第二,还是安全的问题,眼下虽然给了李明一个大明朝廷命官的身份,但是保不准还有那些不开眼的兔崽子们想要兵行险招,刺杀李明。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的身份。

若是真的让这些朝堂众臣们一个个的去找李明,那他这个张老爷的身份指不定就要现在暴露了。

所以,听到宋濂这个请求,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可是仔细思索一番之后,朱元璋又觉得,好像让宋濂去,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首先,宋濂虽然是文坛领袖,在士林中声望极高,在官场上认识的人也颇多,但他为人也一向正直,应该不会与那些门阀世家勾结。

其次,就是宋濂是个本分的人,就算是他被李明坑了骗了欺负了,估计也就只会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不会再到他面前来哭诉。

最后么……

那就是,让他见见李明,或许能在士林中为李明树立一些正面形象,也未尝不可。

不过,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李明的身份特殊,尤其是他与自己的关系,绝不能暴露。

还有自己这个张老爷的身份,也必须严格保密。

“宋爱卿,”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你想见李明,这事儿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李明此人身份特殊,有些事情你必须清楚。”

他看着宋濂,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第一,李明人在哪,你知即可,绝不能对外透露半个字。第二,你去见他的时候,只能以寻常访客的身份,切不可提及他在朝中的职务,更不能让他知道咱的真实身份,若是他问你你是谁,你就说你是张老爷的朋友老宋头。这些规矩,你可明白?”

宋濂一愣:

“张老爷?”

朱元璋眼睛一眯:

“就是咱!咱就是张老爷!他虽然见过咱,但只知道咱是淮西勋贵的亲戚,虽然手眼通天,但本身咱自己就是一个商人,最起码,在他李家庄那,咱是一个商贾。”

听到这,宋濂顿时一愣。

等会……

不太对劲!

这意思是,从始至终这个所谓的大才都以为自己面对的只不过是一介商贾?

这下子宋濂直接人都麻了。

合着那些建议,根本都不是专门为了陛下提出来的嘛?

一时间,宋濂的眉头都已经皱成了麻花:

“那……那这位大才,之前提出来那么多的政策,都是提给了陛下……张老爷您?”

朱元璋冷哼一声: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

一看朱元璋的脸色不太好看,宋濂连连摇头:

“没没没,老臣没有任何说不对的意思!老臣只是没想到,陛下竟然会选择在他一介草民面前隐藏身份,这个李明或许是一个大才,但是他又如何值得陛下……”

眼看老宋头又要开始滔滔不绝,朱元璋连忙一摆手,冷冷的说道:

“宋濂,你到底是来咱这里劝咱的,还是想要去见见那个李明的?先拿定了自己的主意,再过来说这些废话!”

得。

听到这,宋濂也是赶紧低头:

“是,老臣孟浪了……老臣只是担心陛下……”

“有这种闲工夫,还是担心担心你自己吧!”

朱元璋冷哼一声低下头,把目光放在了面前的奏折之上,他淡淡的说道:

“总之该说的咱都已经跟你说过了,你到了那地方老老实实按照咱说的去办,既不要带无用的闲杂人等,更不要把它里面的消息传出去更重要的,不能暴露咱的身份,不然的话,这应该就是你最后一次见他了。”

咕嘟。

听到这熟悉的威胁,老宋头又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果然啊。

陛下还是那个陛下,面对任何人,威胁都是这么简单和直接。

宋濂微微叹了口气,心中了然。

看来陛下果然是在保护李明,这些嘱咐也也从侧面印证了李明在陛下心中的重要性,恐怕比他之前想的还要更加离谱。

这样一来,宋濂对于李明这个人就越发的好奇了!

他连忙躬身应道:

“陛下放心,臣省得。臣定当守口如瓶,绝不让任何人知晓李大人在哪。至于张老爷……臣更是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断不会多嘴。”

朱元璋见他如此通透,心中也放心了不少:

“好,既然爱卿明白,那朕就准了。不过,你何时去,如何去,都要自己安排好,切不可声张。”

“谢陛下隆恩!”

宋濂大喜过望,连忙再次行礼。

待宋濂告退离开后,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谋划。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准备写一封信。

信纸铺开,朱元璋略一思索,便挥笔写下:

“棣儿亲启:

北平事务暂稳,朕念你戍边辛苦,原意尔安歇数日,然有一更重之务需你承担。速归,勿延误。所托之事,关乎大明根基,重于北疆万里疆土!此次南归,宜将北平防务安排妥当,率骁勇亲卫数十,加急南下!具体事宜,待你归京后,朕再详谈。

父字

洪武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朱元璋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疏漏,这才将信纸卷起,用蜡封好,盖上大印,叫来贴身太监:

“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到北平燕王手中,星夜兼程,不得有误!”

“奴婢遵旨!”太监接过信,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