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朱元璋自卑了,李明治下的李家庄,俨然是小天国啊!
奉天殿的烛火在朱元璋身后拖曳出沉重的影子,龙案上摊开的文书墨迹未干,却像烙铁般烫着他的视线。?幻.想?姬, ?首*发¢
李文忠的汇报如同一记重锤,敲开了他心中对海疆认知的另一扇门。
那些曾被他视为防备倭寇屏障的海禁政策,现如今看来更像是一道困住自己的枷锁,而锁孔里滋生的,竟是足以撼动国本的硕鼠!
“数百万两……”
朱元璋痛心的重复着这个数字,眼睛里都快能够滴出血来了。
户部每年苦哈哈地凑集税银,遇上灾年更是捉襟见肘,而沿海几个家族靠着走私,竟能赚取比朝廷盐税还丰厚的利润。
这让他想起李明在李家庄鼓捣的红薯和母猪护理,那小子整日念叨着钱钱钱,如今看来,这海上的钱景,怕是比地里刨食要凶猛百倍!
可开海……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便被他强压下去。
洪武年间的海禁,源于倭寇之患与张士诚余部的海上势力,他本以为筑起一道“片板不得下海”的高墙,便能将隐患隔绝在外。
却未曾想,墙内的人早已凿开密道,与墙外的豺狼勾肩搭背,而那墙,反而成了滋养贪婪的温床。
眼下这样一来,开海几乎已经成为了必然。
可问题是倭寇横行,海盗肆虐,就算是开了海,又能够如何呢?
老百姓们就连捕鱼都要受到那些倭寇的影响,让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就算是让他们下海去经商,他们又有什么本钱和那些豪族竞争的?
不过……为何那些豪族在海上没有受到那些倭寇的骚扰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皱眉道:
“不对啊……自打元朝之后,倭寇如此猖獗,甚至就连朝廷的官船面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那些小船在海上来去如风,倭寇更是不畏死伤,这些豪族是如何的倭寇一遍又一遍的袭扰之下赚到这么多钱呢,他们不应该损失惨重才对吗?”
李文忠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了起来,他低下头去:
“这……臣其实一开始演那本可是伴随着调查的深入沉逐渐的发现了一个难以让人相信,难以让人接受的事实。”
朱元璋眼神一凝:
“说!”
李文忠咬紧牙关,紧闭双眼:
“其实……其实倭寇对于这些沿海家族并不招惹,甚至还狼狈为奸”!
什么?
朱元璋猛地抬头,目光如刀劈向下方的李文忠:
“你真的确定吗?倭寇不碰那些走私家族?”
李文忠喉头滚动,沉声道:
“陛下,千真万确。,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臣的亲信在泉州港暗访时,曾目睹一艘挂着陈家旗号的商船遇袭,本以为是倭寇劫掠,却见那伙‘倭寇’只是象征性放了几箭,便挥手让商船离去。事后追查才知,那些所谓的‘倭寇’,船上竟藏有陈家提供的硫磺与铁器。”
“混账!”
朱元璋一拳砸在龙案上,茶盏倾翻,滚烫的茶水溅湿了明黄色的龙袍。
“朕禁海是为了防倭,他们倒好,一边赚着倭寇的钱,一边让百姓遭倭寇的难!”
大明沿海地方志里记载的倭寇劫掠惨状,那些被焚毁的村庄、被屠戮的百姓,那一个个故事里面全都是无数大明子民的眼泪和鲜血,自打看过那些故事之后,自诩铁石心肠的朱元璋有多少次在午夜惊醒?
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这背后竟有大明豪商的推波助澜!
“陛下息怒。”
李文忠连忙跪倒:
“臣还查到,这些豪族故意纵容倭寇小股袭扰,实则是为了恐吓沿海百姓。他们散播‘出海即遇倭’的流言,让百姓不敢私自下海经商,只能依附于他们的走私网络,或是在地里当佃户,任其压榨。”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懑;
“臣……臣在浙江沿海见过一户渔村,豪族们垄断了海盐晒制,又勾结倭寇烧毁村民的渔船,逼得百姓只能用三斗谷子换一斤盐,日子过得比叫花子还苦。”
朱元璋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他出身底层,最见不得百姓受欺压。可如今,欺压百姓的不仅是倭寇,更是那些披着“大明子民”外衣的世家大族!
他们靠着走私赚得盆满钵满,却让百姓在饥饿与恐惧中挣扎,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暴利,不惜与外敌勾结。
这简直比当年的蒙元官吏还要狠毒!
杀心如同毒蛇般在他心底蔓延。
这些王八蛋是真的忘了当年胡惟庸的下场了吗?
此刻的朱元璋恨不得立刻派兵踏平那些沿海家族的巢穴,将这群蛀虫一网打尽。
但他终究是开创王朝的帝王,怒火之下仍存着一丝清明。
杀了这些人容易,可之后呢?海禁政策是否要改?开海之后,倭寇之患如何解决?海上贸易的利润如何收归国库?又
如何防止新的势力趁机崛起,重演今日的局面?
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就像是一团又一团的乱麻直接缠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现在只觉得自己像是一只掉入了蛛网之中的飞蛾,想要飞起却又只能在蛛网之中无奈的挣扎。?墈,书.君· !耕*新/醉-哙\
“李文忠,”
朱元璋沉默许久之后终于再度开口,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声音低沉了许多,也平静了许多:
“这件事情跟谁都不要说,甚至就连调查完的档案都不要留在东厂,所有的证据,所有的东西全都封存在咱的大内!你继续去查,慢慢查,仔细查,把东南沿海所有参与走私的家族、与倭寇勾结的证据,给咱查得清清楚楚,一个都不能漏!尤其是和他们牵连的官员,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些王八蛋揪出来!”
“臣遵旨!”
李文忠叩首领命,深知此事关乎国本,不敢有丝毫懈怠。
待李文忠退下,朱元璋独自在奉天殿内踱步。
龙涎香的气息萦绕鼻尖,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郁气。
朱元璋思索了许久,最终也是毫无办法。
想杀人太简单,还是想要办事情实在是太难,如果真的把海禁放开的话,恐怕造成的混乱要比现在的情况更加严重。
可是如果不开海禁,任由这些钱走入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朱元璋真是比死了还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