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朱元璋:你秉烛夜写的就是这玩意?西门先生?!
紫禁城的晨曦刚漫过琉璃瓦,朱棣便已按捺不住。¢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
他已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寻常衣服,俩手往袖子里面一揣,看上去就活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只是,那北境的寒风似乎还凝在他的眉梢……
可一想到要去李家庄,朱棣那双锐利如鹰的眸子便亮了几分。
好兄弟啊,好兄弟,这次我又来找你玩了,你可一定要再教我几招新的!上次的跟媳妇用了,太他娘的好用了啊!
朱元璋坐在紫檀椅上,慢条斯理地用茶盏拨着浮沫,眼角余光却瞟着儿子来回踱步的模样。
“急什么?天刚亮透,以那个小子的臭脾气,指不定还在梦里会周公呢。”
朱棣干咳一声,默默的点了点头,手却不自觉地摸了摸袖中一卷密报。
他不光是急着要跟李明探讨一下闺房之乐,更要命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北境几个卫所零星出现了天花病例,虽尚未大规模爆发,却已让军医们焦头烂额。
眼下虽然那几个卫所已经被他下了死命令彻底的封锁了,但是死人的消息还是时不时的传出来。
虽然那人数不多,但那好歹也都是人命啊!
他本想告知父皇,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眼下大明朝要忙的事情太多了,父皇好不容易得了几天清闲心情稍微好了点儿,而且今天还打算去李家庄逛一逛,见见自己的大孙子,他实在是不愿意在这种时候用这么糟糕的消息来坏了父皇一天的好心情。
而且,北疆安稳才是大事,这点疫情若闹得人心惶惶,反而不美。
只是一想到那些染病的将士在苦寒之地挣扎,他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
“父皇,儿臣想着早点去,免得耽误了正事。再说,李明那小子鬼主意多,或许能有法子对付北边的……”
他含糊其辞,没把天花说破。
朱元璋放下茶盏,挑眉道:
“对付北边的啥?难不成是北元那些余孽又在琢磨着南下喝马奶酒了?”
他心里清楚朱棣必有隐情,但也不点破,只起身道:
“罢了罢了,瞧你这猴急样,备马!去瞧瞧那个懒骨头醒了没。?鸿.特+晓?说?网+ ?庚!歆′蕞/全?”
一行人轻车简从,出了宫门便策马疾驰。
五月的晨风带着泥土潮气,吹在脸上颇为舒爽,可朱棣却无心欣赏。他裹紧了披风,想起北平府那刺骨的寒风。
眼下的大明正是小冰河期,北平的温度可比后世要低上不少。
晚上巡逻的时候那嗖嗖的寒风,冻得盔甲都发脆,如今再加上天花隐患,真是雪上加霜。
只不过,朱元璋对于这些并不太清楚,而且他也清楚李明是个懒蛋,所以刻意的放慢了脚步,让朱棣再多看看这应天府的繁华景象。
他愧对这个儿子太多了,把他放到北平那地方去当王爷,说得不好听点,简直就是发配。
得好好补偿一下。
待一行人到了李家庄,日头果然已爬得老高,正晒得院墙上的爬山虎叶子发亮。
庄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声鸡鸣狗吠。
朱元璋翻身下马,拍了拍裤腿上的尘土,朝朱棣使了个眼色:
“按道理来说,这一会儿那小子都应该早就已经醒了吧,他难不成现在还在地里忙着吗?还是说又去给学生上课了?你先去看看庄子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棣点了点头,凑近院门,却并没有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反而听到里面传来震天响的呼噜声。
那声响抑扬顿挫,堪比军中的号角。
他惊得瞪圆了眼睛:
“这……这都日晒三竿了!”
他在北平过的那叫什么日子?风餐露宿,饮冰嚼雪,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视察军营,一直到晚上三更半夜才能够爬上床,简简单单的眯一觉。
反观李明那小子,在李家庄过的是什么日子?
他忍不住腹诽:日头晒屁股才起,身边围着美人儿,喝着小酒吃着火锅,这日子……
简直比当皇帝还逍遥!
朱元璋嘴角也是狠狠抽搐了一下。
牛!牛啊!
老子已经估算到了这个臭小子是个懒蛋,但是完全没有估算到他是个这么懒的懒蛋!
按照之前的情况,眼下李明早就应该已经醒了,甚至为了等这个时候,朱元璋特意还让马车走的慢点,结果他万万没有想到,李明这小子似乎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他娘的,每次来不是撞见这小子睡觉,就是看他跟梅兰竹菊那四个花魁斗牌逗乐,这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自在!
再想想自己每天批阅奏折到半夜,想想朱棣在北平喝风吃雪,他就觉得心里不平衡。+三+叶_屋\ ^蕪~错_内+容*
“他娘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正说着,阿
雄端着个木盆从后院出来,见了朱元璋和朱棣,连忙放下盆行礼:
“干爷爷,四少爷。”
朱元璋指了指正房,没好气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