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羊黄昏 作品

第144章,红薯成熟时

李家庄的日头正毒,晒得黄土路冒起腾腾热气。\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李明蹲在红薯地垄间,指尖掐断藤蔓上冒出的新须,黑布褂子后背洇出大片汗渍,像幅不规则的地图。

身旁的阿雄捧着个豁口瓦罐,往他脚边的土坑里倒水。

这可不是简单的水,而是用草木灰滤过的水肥。

按照李明的说法,这玩意儿就是红薯的壮阳药。

“哥,你看这叶子长得多旺。”

阿雄拨开巴掌大的绿叶,露出底下鼓起的土包:

“昨儿我刨了个小的,跟拳头似的。”

“咋?已经按捺不住了,准备偷吃点儿了?”

李明直起腰,捶了捶发酸的后腰。

眼前的红薯地足有五亩,墨绿的藤蔓铺得像张绒毯,偶尔露出几截紫红的茎秆,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这里就是未来啊……

所谓的康乾盛世,无非就是,红薯和靠着红薯和玉米养活了数千万,嗷嗷待哺的贫苦老百姓罢了。

眼下大明朝百姓的日子比清朝还要好过一点,无非就是遇上了小冰河期,量产艰难一些,不过有了红薯,那就好多了。

阿雄笑着摇了摇头:

“不大,吃啥?我就是扒开看看,看完了又给他埋回去了。”

“放心吧,不会再多久了!再等半个月,就能挖了。”

李明用袖子擦了把汗,指了指地边的草棚:

“到时候在那儿支口灶,烤它几锅,保管你吃得舌头都咽下去。”

阿雄咽了口唾沫,眼睛亮晶晶的:“真有那么好吃?比炊饼还香?”

“你个小馋猫,这玩意儿跟炊饼能比吗?”

李明笑骂道:

“烤红薯外焦里嫩,甜得跟蜜似的,夏天吃也就算了,冬天揣怀里还能暖手,饿了啃两口,顶饱又解馋。”

他想起前世在街头买烤红薯的情景,小贩的铁桶在寒风中滋滋冒热气,剥开焦黑的皮,金黄的薯肉能烫得人直呵气。

那时候丝毫没有在意过的小吃,现在反倒是成了他梦中都想要的美食、

阿雄听得心痒痒,忽然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露出个纺锤形的红薯,表皮沾着湿润的黑土:

“哥,你说有了这东西,老百姓就不用挨饿了吧?”

李明看着那截紫红的薯身,沉默片刻才点头:

“大概率吧。只要能推广开,遇上灾年,地里刨几窝红薯,总能填肚子。”

“那为啥还推广不下去呢?”

阿雄纳闷地挠头:

“这么好的东西,老百姓肯定天天都想吃啊!”

李明叹了口气,蹲下来掰断一根藤蔓,断面渗出白色的汁液:

“阿雄啊,这天下的事儿,不是好就能推广的。*l¨u,o,l-a¢x¢s-w,.?c*o?m*你想啊,红薯种多了,米粮就降价,那些囤着粮食的米商粮商,能乐意吗?咱大明朝这些米商量商,虽然说看上去都是商人,可是他们跟官场也是千丝万缕的勾连。”

毕竟,一遇到灾荒年,那些县令啥得都得求着那些商人捐点米面,不然饿死了人,他们的官帽子就完蛋了。

阿雄愣了愣,随即眼里闪过一丝杀气:

“他们不乐意?那就杀!奸商囤粮害百姓,该杀!”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这个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少年,早已忘了自己的身份,却本能地憎恨着欺压百姓的人。

李明看着他激动的样子,不由得莞尔,他摇了摇头:

“杀头简单,办事难。商人虽然逐利,但也不能全杀了,毕竟南来北往的货物,还得靠他们互通,天底下没有商人不贪,把这些贪心的商人都杀光了,还会滋生出更多的商人,这只是治标的办法,不能治本。”

阿雄皱了皱眉头:

“不能杀他们,难道就任由他们这么去吗?这不害苦了全天下的老百姓了吗?”

“那当然不可能,真就任由他们这么肆意妄为。”

李明笑了笑:

“而且想要对付他们,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用更大的力量把他们彻底的压下去就可以了。”

更大的力量?

阿雄若有所思:

“官府?”

“不,皇家。”

李明摇了摇头:

“官府虽然手中也有权利,但毕竟平日里要和这些商人打交道,很难说对他们下次去狠手,所以就得靠皇家,但眼下大明的皇室,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其实我觉得,米粮这种活命的东西,最好还是掌握在皇家手里。要是皇室能囤够足够多粮食,遇上灾年开仓放粮,商人们就算想囤,也囤不住。”

阿雄似懂非懂地眨眨眼:

“掌握在皇家手里?

就是让皇族来卖粮食?灾年卖出,平时买入?”

“差不多吧。”

李明含糊道,他知道这事儿牵扯甚广,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他望向远处的田埂,几个佃户正赶着牛犁地,吆喝声在旷野里传得很远。

……

与此同时,皇宫御书房里,朱元璋正对着一幅北境地图皱眉。?s.y!w′x¢s¨.!c!o+m-

朱棣一身戎装站在一旁,黝黑的脸庞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这次北元没闹出大动静,多亏了李明那小子的千里眼。”

朱棣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据点:

“有了那玩意儿,百里外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蒙古人的骑兵刚一动,咱们就能提前布防。”

朱元璋捻着胡须,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那小子鬼点子就是多啊……不过,兵屯制的事儿,还是没推开?”

朱棣叹了口气:

“难啊,父皇。那些镇守边关的将领,哪个不是跟着您打天下的老兄弟?就算是新上来的那些,也大多数都是他们的子侄,让他们把屯田交出来,比割他们的肉还难。”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

“不过李明说的没错,儿臣这次回去查过了,确实是有些地方的军将虚报田地,中饱私囊,而且数量还不少,兵屯制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变成毒瘤。”

朱元璋的脸色沉了下来,手指重重敲击着地图:

“果然如此!这群蛀虫,国家养着他们,他们却反过来啃噬国家的根基!咱平时那么信任他们,没想到他们这些人竟然用这种方式来回报咱的恩情,真是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