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阿雄和允炆的差距比人和狗差距还大啊!(第2页)
这话说的云里雾里,弄的朱标都有些疑惑了起来:
“父皇,这话是什么意思,儿臣有点不明白……”
实际上,朱元璋自己也弄不太清楚,他只是有感而发,随口一言。
那既然朱标问了,朱元璋也只好仔细的思索了起来:
“标儿啊,你看,那李明,吃喝玩乐,逍遥快活,天天除了睡懒觉就是去教坊司玩乐,再就是指挥别人干活,从来就没有什么正经事情办,对吧?”
朱标点点头:
“对。”
“那按理来说,咱们阿雄跟着他这么久,怎么也该沾染上一点这方面的秉性吧?可是你仔细看起来就会发现,阿雄并没有,虽然他有些时候也会跟那些田庄之中的女娃儿玩闹,但大多还是孩童的嬉闹,算不得什么出格的事情。”
朱元璋回过头看了一眼还在东宫门口傻站着的吕氏母子,微微叹了口气:
“咱们的阿雄出淤泥而不染,他那个义兄天天睡大觉,阿雄还能够天天早起干活,殊为不易,可是你再看允炆呢?给他请的老师都是国子监的大才,迂腐就迂腐点吧,可人家私德上面好歹过得去吧?而允炆又做了什么呢?除了拾人牙慧之外,几乎是半点好处都没学到啊……”
朱标苦笑一声:
“父皇……你到底是在宽慰我还是在折磨我啊?”
朱元璋呵呵一笑:
“都有,咱的意思嘛其实也简单,有了真龙种,自然就会有貔貅,你都有一个阿雄了,再多一个允炆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咱可不希望咱的大明来一场玄武门啊……”
正在偷摸拿着望远镜看美人的朱棣没来由的打了个喷嚏。
被朱元璋这么一劝,朱标心中倒也好受了不少。
对啊,总不能指望着儿子都成千古一帝吧?
有个爹当千古一帝已经可以了。
朱标微微颔首:
“父亲所言极是,好在儿臣的这些兄弟们,都是吃喝玩乐的逍遥主儿,没一个有当年天策上将的风采,不然儿臣这个位置也不会安稳。”
朱元璋笑笑:
“那倒是,而且你还别说啊标儿,之前我一直觉得老四有点混账,可是自打遇到了李明之后,我最近看老四是越来越顺眼了……”
被人发现正在逃跑的朱棣又打了一个喷嚏。
朱标也是忍俊不禁:
“父皇倒是好雅兴,拿了人家李明的点子还要损人家是吧?不过父皇,其实说到了李明,那他的那些封赏咱们到底啥时候……”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明日上朝,咱自有安排。”
次日,奉天殿。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立两侧。
朱元璋高坐龙椅,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有高雅之士,智谋深远,见识广大,敬献诸策如摊丁入亩、上山下乡、皇族改革等,利国利民,当赏。朕决意,暂封其为县伯,赐号‘清源’,食邑……自择应天府二百户。”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县伯虽只是五等爵位,但“清源”二字却意味深长。
李善长与李文忠对视一眼,心照不宣——这爵位多半是给那“高雅之士”李明的。
只不过……
李善长微微皱眉。
这高雅之士的评价,真不是开玩笑么?
就他?李明?高雅?
有才是有才。
但绝对不雅啊!
然而,圣旨中并未提及姓名,只说是“献策之人”。
朝臣们纷纷猜测,却无人敢问。
下朝后,朱元璋换上便服,带着圣旨和地契直奔李家庄。
李明正躺在摇椅上晒太阳,见“张老爷”来了,懒洋洋地挥了挥手:
“哟,张老爷今日气色不错啊。”
朱元璋笑眯眯地展开圣旨:
“很快,你的气色也要像咱一样不错了,李先生,你的赏赐来了。”
李明瞥了一眼,兴致缺缺:
“赏赐?赏赐什么?我最近可是听说了,据说当今天子可是大嘴一开就封了一位县伯出去,怎么到了我这就只是给地啊……”
朱元璋脸皮一
抽。
臭小子,能给你个地皮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表示咱老朱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个县伯咱还不想给你呢!
朱元璋这次当然不会带着县伯的封赏来,他只是带来了另一份实封土地的圣旨,那县伯……特么的就是李明啊!
当然要到了关键的时候再拿出来。
看到李明这副懒散的样子,朱元璋作势要把圣旨收回去:
“那我告诉陛下你不要?”
“别啊别啊,谁说我不要了……”
李明一边说,目光一边落在地契上,他顿时来了精神:
“好家伙,这么多地都是赏给我的???”
朱元璋脸皮抽搐了一下:
“想屁吃呢!这是整个应天府还空着的地皮,看到上面带红色纹路的了没有?你可以随便挑一块。”
“随便挑?”
李明翻看半晌,突然眼前一亮,指着一块边缘的沙地:“就它了!”
朱元璋瞪大眼睛:“你确定?这破地方连草都不长!”
这地方本来只不过是拿进来凑数的!毕竟应天府的地皮已经被封出去不少了,眼下实在是没啥好地方了,为了显示慷慨,拿来凑数的垃圾土地。
李明倒是毫不嫌弃,他咧嘴一笑:“沙子好啊,我就喜欢沙子。”